“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发展研究

2018-05-14 17:57李金林
中国电化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国际合作教育信息化一带一路

李金林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是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与路线图,作为教育现代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信息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既存在着巨大的现实需求,又面临着诸多壁垒与挑战。该文基于当前“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态势与特点,提出了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政策联通与设施互通,推进能力建设合作,实施学习评价与认证合作,推进各国企业间合作等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实施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并推动我国对外开放从“谨慎尝试”进入“积极争取”新阶段。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为其他“四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提供人才支撑。为此,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助推作用。当前,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社会信息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与程度不断加深,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日趋显著,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与要求,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因此,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不仅是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对外开放、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也对“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世界教育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一、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推进过程中,资源共享与信息互联互通是不可缺失的环节。面对全球互联网与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历史机遇,推进教育信息化,既是每个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应然举措,也是各国教育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挑战。教育信息化有利于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提高国民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和推动教育信息化产业发展,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与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此,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是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共促“一带一路”沿线国聚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模式成功突破了“时空限制”,推动教育与学习发生“双重革命”,进而改变了知识的来源,革新了人与知识的互动模式。加强和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优势科技资源,整合研究力量,共同应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挑战,应对教育信息化向深度发展、广度应用的挑战,聚力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而实现教育现代化,推动《2030教育:迈向全纳、公平和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目标从理想走向现实:实现所有人都有机会终身获得平等而包容的学习机会,建立可持续、包容的知识型社会,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实现教育公平的能力。

2.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是统筹协调“一带一路”区域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合作共赢,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共享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理念。加强和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以信息化为手段共享沿线国优质教育资源,分享各国教育发展经验,缩小教育水平差距。以教育信息化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优质教育资源有序跨国、跨地区流动,促使“一带一路”教育要素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一带一路”教育资源效益。以教育信息化合作助推“一带一路”践行全民教育、终身学习、个性学习等理念,推动学习方式创新和教育理念革新。通过信息化合作实现“一带一路”教育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深度合作,助推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共同应对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3.“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是我国参与教育国际治理,提升中国教育影响力,助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中心,促进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置于引领世界的位置,要求中国发挥智慧去解决世界问题。为此,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既要主动对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对外政策,要顺应时代要求、形势需求,更要以“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为契机,搭平台、建机制,积极参与教育国际治理,传播中国特色教育,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介中国视角的教育体系、学术体系和学科体系,去发现、研究和解决世界教育问题。实现“扩大国际视野,拓展国际空间,抢占教育信息化的国际制高点,增加国际话语权,服务国家外交话语权的提升”的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

二、“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发展的基本情况

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显示,我国“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发展呈现以下态势与特点:

1.国家战略设计与总体规划,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信息化需求,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我国将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纳入教育对外开放的整体战略,按照《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部署,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与国际合作。2015年5月在中国青岛举办了首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助力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协作发展,并达成了首个以国际教育信息化为主题的全球性宣言——《青岛宣言》,充分彰显世界各国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愿景。积极利用教育信息化提升教育援外效益。在“丝绸之路”教育援助计划,我国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帮助非洲国家提高教师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缩小非洲教育质量差距,为科特迪瓦、納米比亚、埃塞俄比亚、乌干达、赞比亚、刚果(布)刚果(金)、利比里亚等8个国家培训了数千名教师。

2.国家顶层设计出台倾斜支持政策,地方结合区域实际凝练特色,协同、聚力、特色化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截至目前,教育部与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福建、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青岛等“一带一路”14个重要节点省(区)、市签署了“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协议,并给予签约省份倾斜性政策重点支持,发挥签约省份在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引领性示范作用,其中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是重要内容。如支持贵州以举办“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为载体,立足东盟、辐射亚洲、面向世界,广泛开展与东盟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国家交流合作。支持甘肃省制定了《甘肃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其中医药区域产业特色,重点推进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医药卫生领域,特别是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中医药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广岐黄中医药文化。

3.高校发挥人才优势,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理论发展与技术创新,大力开展“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清华大学持续关注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关键问题、跟踪教育信息化技术前沿,不断探索基于教育信息化新技术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改革,并利用其学科与技术优势,建设了全球首个中文版慕课(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探索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革命性措施,携手国际知名高校,聚力推动大学学习形态革新。据统计,截至2015年10月,来自126个国家和地区的129万名注册学习者选修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推出的504门慕课,选课人次达267万。504门慕课中的108门由清华大学开发,其他课程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与机构以及edX慕课平台联盟成员高校。上海外国语大学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中心重点跟踪研究世界各国尤其是先进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动态与战略部署,为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信息资讯与先进经验,跟踪教育信息化发达国家的新机制、新技术与新趋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制定教育信息化战略提供决策参考。云南开放大学建立并依托孟加拉国开放大学学习中心、马尔代夫国立大学学习中心等开展课程学习与文化交流工作,基于平台开设线上自学汉语课,开设基于网络平台的“基础交际汉语”混合汉语课程,合作共建了基于网络的“对外汉语教学平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设网络教学环境,全方位拓展对外汉语线上教学,为全球汉语学习者提供更便捷、更多元的学习选择。

4.“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交流合作带动我国教育信息化产业与企业发展,进一步助推了我国“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成为“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的宗旨和愿景。对于教育企业而言,“一带一路”为许多涉足教育信息化企业“走出去”带来了发展机遇。联想、海尔、华硕、台电等国内的教育硬件标杆品牌企业,网龙、长江传媒、阿里巴巴、分豆教育、伟东云教育等网络公司沿着“一带一路”不断开发教育市场,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华为、中兴和信威等企业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间教育互通对信息基础设施的需求,都迎来了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三、“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合作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与加速构建教育共同体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呈现出旺盛快速增长。从功能上看,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是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基础性工程。从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现实来看,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多为发展中国家,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极大的现实需求,这也为各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带来了发展机遇。由于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仍处在发展初期,在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发展的实践过程中,我国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与制约,突出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的壁垒和挑战。

1.文化壁垒与能力挑战。综观“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文化习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呈现出差异大且非常复杂的情形,而教育又深受文化、习俗、宗教等因素的深远影响。因此,国家间的文化与宗教差异,不同程度影响与制约着“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发展。另外,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多数国家及地区的信息化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信息化基础设施也较为薄弱,客观上也影响与制约了“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发展。

2.技术壁垒与制度挑战。随着“数字丝绸之路”的发展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间基本获得了数据交换能力,但教育应用层面支持资源共享和系统互操作能力基本缺失。因“一带一路”沿线国间缺乏系统的技术标准、教育资源和管理信息格式不统一,导致无法高效进行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客观造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技术壁垒与障碍。另外,基于国家信息安全、教育理念、价值观、经济利益等综合考量,世界各国在制度上对教育信息资源与教育信息化服务都实行了不同程度的管控,“一带一路”沿线国也不例外,这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发展。

3.应用壁垒与人才挑战。教育信息化发展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复杂型的工程,既需要能从事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信息标准和政策法规等制定的高端人才,也需要教育信息系统分析师、架构师、应用推广等专业人才,更需要既懂技术又懂教育的复合型高端人才。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教育水平总体不高,普遍缺乏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特别懂教育、懂技术、熟悉国际交流合作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发展面临应用壁垒与人才挑战。

四、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已成为国际共识。2016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第s/2274号决议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内容。同年11月17日,联合国大会第A/71/9号决议呼吁国际社会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保障环境,并将“一带一路”倡议载入联大决议。“一带一路”建设不仅已成为沿线国的共同行动,也纳入联合国行动,这也为“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夯实民意基础。为此,为有效突破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壁垒与挑战,建议基于国际与国内两条主线,针对性地构建国际和国内推进机制。限于篇幅,本文重點探究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议,并提出构建“目标一致、多方参与、共享成果、协同推动”的“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协同推进机制,即以“解决现实问题,推动区域发展”为目标,以“多方协同建设,提升区域教育教学水平”为宗旨,以“共同研究、协同创新、共享资源、协作推进”为策略,聚力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进步。

1.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信息化政策规范联通。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政策、法律、标准协同研究,构建沿线各国教育信息化交流沟通机制,努力为沿线各国政府推进教育信息化提供决策咨询与建议。积极推动沿线国签署双边、多边和区域教育信息化合作,努力推进沿线国教育信息化政策联通。比如始于2015年,每年一届在我国青岛举办的“国际教育信息大会”,我国充分利用这个合作平台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领域深度、多元、开放性国际合作,为全面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提供新的力量。

2.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尊重相关国家宗教和文化等关切的基础上,要推进沿线各国协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体系的对接联通,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区域网联通。比如,我国推动实施的“21世纪数字丝绸之路”,以互联网创新为驱动力,以推进“一带一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依托,有效推动了“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教育水平夯实了新的支撑。

3.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信息化能力建设合作。要积极协同推进沿线各国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专题教师培训,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区域教育信息化质量与水平。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协同开展教育信息化理论研究与技术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支撑能力。比如我国通过依托“丝绸之路”师资培训推进计划,推动“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与交流,截止2017年6月,我国“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师资培训已超3000人次。依托“丝绸之路”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计划,推进沿线国家间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研修访学活动,推进沿线国家教育信息化领域联合培养学生,截止2017年8月,我国“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领域联合培养学生近万人。

4.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信息化学习评估与认证合作。对于教育信息化平台上的教育学习模式,如果无法通过评估取得学习认证,那么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实践就必将受到限制,将缺乏大众的认可基础,学习评估和认证是影响推进教育信息化应有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应将教育与学习评估、学习认证等一并纳入教育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范畴,纳入办学主体自身的教育设计系统,基于大数据、客观数据的学习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测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比如,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成立“一带一路”开放教育资源国际联盟,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资源开放规划、教育资源数字化建设标准、网络学习评估与认证实践等发展,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资源开放与教育信息化合作的国际协同发展。

5.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信息化企业合作。有别于其他领域的国际合作,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以及教育信息化企业间的合作,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有关调查,教育信息化学习平台超过半数是由企业作为主体建设,企业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不仅承担提供技术与服务,还对教育信息化产品研发、应用等方面提供策略、方法等智力支持。2017年3月,福建网龙网络公司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合作推动全新教育信息化技术,协力推进莫斯科网络教育与移动学习,这也为网龙网络公司的国际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伟东云教育以非洲为切入点,向“一带一路”沿线国(目前主要是非洲地区国家、东盟十国、东亚地区、以及印巴)积极推广其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为此,我国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中资源生成和配置中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政府、企业、科研機构、实践应用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协调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统筹推进合力,协同推进“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的发展。

“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合作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一带一路”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合作,推动沿线国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推进教育公平发展,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教育现代化进程,进而为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架设桥梁和提供人才支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基础与贡献智慧。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11日

责任编辑:宋灵青

猜你喜欢
国际合作教育信息化一带一路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背景、风险及应对策略
关于高校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建议
探析农业类高职院校国际合作培养农业人才的路径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