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履职尽责

2018-05-14 09:37李清君
奋斗 2018年18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改革开放基地

李清君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更是中国实现工业化、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脊梁。改革开放40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为推进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履职尽责。40年来,黑龙江省紧扣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发展这一主题,向改革开放要发展动力、活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全省干部群众锐意创新、勇于拼搏、甘于奉献,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赢得了自身的振兴发展。新时代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引擎,正在加速推动全面振兴,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再立新功。

一、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是国家推进国防现代化的国之重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是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的“天然屏障”,是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大基地”“大通道”。改革开放40年,黑龙江省委、省政府把履行党中央赋予的保证国家“四大安全”作为第一政治任务、第一政治责任,带领全省上下始终如一地听从党中央召唤、指挥和调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倾全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一是为保卫国家国防安全做出巨大贡献。国防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和国土安全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40年,黑龙江省国防工业技术全力保证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成果,为“神舟”进入太空,“蛟龙”潜入深海,“航母”起航、远航,“直升机”“大飞机”国产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一批驻省中央军工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和强化管理,为国家工业化的重大装备国产化和现代化做出了突出业绩。按照党中央稳边、興边、固边、强边战略要求,推进边境19个县市全面发展,全力支持边境线保卫、国门建设、口岸发展,为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守好边防线,推进和平发展,赢得外部合作共赢环境等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是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巨大贡献。改革开放40年,黑龙江省原粮产量达到了6000万吨左右产能水平,相当于全国原粮总量的9.4%,连续多年原粮生产稳居全国第一位,优质高效推进原粮供给体系建设,在支撑国家平抑粮价、促进产销平衡、军队用粮保供、粮食外援调出以及支持销区吃上安全放心粮等方面,提供了坚强保证,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是为保全国家生态天然屏障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率先在全国启动实施,在稳定东北亚气候变化,涵养黑龙江、松花江等重要水源地,保护中国北方寒温带生物基因库,保存天然完整寒温带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发挥了不可替代功能作用,为每年消纳亿吨以上二氧化碳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通过全面停止全境林区商业采伐等,截至2016年底,森林面积达到2128万公顷,森林蓄积量达到19.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8%,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等相继挂牌运营,47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稳健开展。通过持续的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还草等,林地面积达到2183.7万公顷,草原达到206.3万公顷。为国家找到了一大批稀有金属、石墨、稀土、油页岩等价值超过亿万元自然矿产资源,有力接续支撑了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种战略发展新需求。

四是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做出巨大贡献。近半个世纪以来,大庆油田高产稳产持续40多年,创下了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奇迹,累计向共和国贡献了占全国供给总量近二分之一的原油、十二分之一的原煤、四分之一的原木、三分之一的电站装备,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成为中国工业化的一面光辉旗帜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新世纪随着中俄油气管道的建设与开通,黑龙江肩负国家能源安全重任更加艰巨,不仅要稳定大庆油田接续发展,保障石油生产安全,还要自觉地担负起管道运营安全,倾力支持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在持续调整优化过程中赢得了自身的高速度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与共和国共命运、与时代同发展、与黑龙江人民同呼吸,使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治文化事业不断进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文明建设成为“金字招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一是经济发展登上新台阶。目前,通过改革创新、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等,经济总量水平超过北欧福利国家水平,进入全国“万亿元GDP”俱乐部行列。截至2017年,经济总量比1978年增长了93倍,第一次产业增长达到72倍,工业增长达到35倍,第三次产业增长高达329倍,进出口总额增长了417倍,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341倍,形成了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第三产业成为地区发展的新增长点、发展新引擎、开放型经济正在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等经济发展新格局。在加快经济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注重质量效益发展和增强发展的后劲,2017年与1978年纵向历史比较,全省公共财政收入增长了20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40倍,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了277倍。

二是政治民主发展进入新阶段。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相统一落实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之中,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确保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推动了企业、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以及城乡社区的政务公开、民主管理;深化依法治省实践,强化合宪、合法性工作审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积极探索良法善治新途径;建立法治文化,着力解决摆平、搞定、忽悠、新官不理旧账等突出问题,强化学法尊法用法意识,发挥法治化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三是文化呈现繁荣局面。改革开放40年来,黑龙江省文化事业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讴歌、助力和提供智力支持。从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支出看,2017年的文化体育与传媒的财政支出占到当期总支出的1%,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几倍。在推进文化事业发展方面,截至目前,国有艺术表演团体达到了3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站1635个,公共图书馆109个,博物馆183个,广播节目和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8.8%、98.9%。有线电视用户达到606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到555万户,图书总印数突破了8837万册,报纸总印数达到56321万份。

四是民生和社会建设达到新水平。改革开放40年是黑龙江省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发展阶段。自1985年至2017年底,人均GPD增长了76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7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0倍;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达到30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达到34倍。在教育方面,1978至2017年底,普通高等学校增加了57所,中等专业学校增加了7所,研究生39年增长了195倍,每万人研究生数量从1978年的0.1增加到2017年的17.9;国民基础教育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中小学升学率和入学率分别创新高。在公共卫生方面,卫生机构总数目前达到了20279个,医院卫生院合计达到2072个,卫生机构床位达到24.1万张,卫生人员达到30万人,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达到60.4人。在社会保障方面,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支出标准不断提高,全省20个统筹区全部接入全国异地就医结算系统。通过城市棚户区改造、农村泥草房改造等,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大幅改善,社会综合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生产稳步提升,社会和谐程度明显提高。

五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守住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底线,坚持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新理念,用好冰天雪地特色生态和气候资源,推进大气、流域和土壤治理保护,划定了生态、基本农田红线,推进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协同建设,倡导绿色、低碳、循环、清洁生产等,2005年至2016年,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耗下降了1.3个百分点,石油下降了4.2个百分点,天然气增加了0.12个百分点,风电增加了2.16个百分点。农业“三减”示范面积达到3054万亩,绿色有机认证6700万亩,“互聯网+”高标准示范基地1316个,农业种植全程可追溯面积达到2200多万亩,寒地黑土、黑森、北大荒等绿色有机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森林游、冰雪游、湿地游、边境游、农家乐、康养业等新业态不断扩展,黑龙江省生态旅游成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最大亮点之一。

三、新时代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在加速全面振兴中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立新功、再奋斗

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总量水平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后移、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结构性阵痛还在持续,国企改革和民营经济发展任务繁重,资源型城市和地区历史欠账较大,人口净流出难以遏制,生态环境系统脆弱性比较突出,民生事业发展存在刚性兑付的风险等,法治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政治生态建设与党中央、人民群众期待还有差距,等等。但新时代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前景光明远大,目标令人鼓舞振奋,肩负的国防安全重任更加突出,肩负的粮食安全重任更加繁重,肩负的生态安全重任更加严格,肩负的能源安全重任更加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黑龙江省两次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绘制了新蓝图,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新贡献、立新功:

一是坚持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中心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新时代老工业基地。针对产业结构偏重、民营经济偏弱、创新人才偏少的问题,在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上,改造升级“老字号”,让老树发新枝;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以“油头化尾”为抓手,推动“油城”发展转型;以“煤头化尾”“煤头电尾”为抓手,促进四煤城的资源型城市发展转型;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做强绿色加工业;培育壮大“新字号”,发展新产业新产品,培育增长新动力,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场消费点、就业拉动点,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和引领,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在着力优化所有制结构上,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巩固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利用政策窗口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驻省央企改革和融于地方发展,推动龙煤、农垦、森工三大集团改革,优化存量、引导增量,增强企业内在活力、市场竞争力、发展引领力。要增强配套措施的有效性,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使民营企业成为促进振兴、推动发展、增强活力的重要力量。在着力培育人力资源队伍上,抓好企业家、技术人员、领导干部3个群体建设。在着力优化对外开放格局上,发挥独特地缘优势,主动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是坚持把发展现代化农业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建设新时代老工业基地。以稳定粮食生产为抓手,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形成优质高效农业供给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培育一批叫得响、信得过的绿色有机食品品牌,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转变成为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以构建产业、生产、经营三个体系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寻求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有效路径,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以精准扶贫为抓手,全力打赢黑龙江扶贫脱贫攻坚战。以推进绿色发展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治水、净气、降噪、还绿、护田,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使黑龙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采取工程、农艺、生物等多种措施,调动农民积极性,把黑土地保护好、利用好。

三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工作,建设新时代老工业基地。把就业摆到优先位置,抓好转岗再就业,高校大学生就业,退役军人就业、农业转移劳动力就业,继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让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暖屋子。关注城乡困难群体,继续扩大城乡养老社会保障覆盖面和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障,建设新时代老工业基地。勤于学习改进作风,在学习上下一番真功夫、实功夫、苦功夫。敢于闯新路改进作风,解放思想,不断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思路、新办法、新机制。求真务实改进作风,争当埋头苦干的真把式、雷厉风行的快把式、追求卓越的好把式,发挥“工匠精神”,在精细中出彩。清正廉洁改进作风。继续发扬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持续推动振兴发展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工业经济处处长、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内贸经济组专家)

责任编辑/杜金莹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改革开放基地
改革开放40年民族影像志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因改革开放而生 因改革开放而兴
改革开放:干点什么最时髦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