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8-05-14 15:12赵浚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6期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教学模式

赵浚

摘 要:会计专业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办学历史悠久的热门专业,在中高职教育的衔接中存在:培养目标区分度不够,课程体系重复设置,课程内容、技能训练高度重复的现象。不仅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文章通过理论研究与调查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针对问题,探索一些适合于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思路,以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培養目标;教学模式

做好中高职衔接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突破口,对于中高职学校吸引生源,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提高办学水平有重要意义。作为职业院校中招生热门且办学历史悠久的会计专业,在中高职衔接培养过程中,由于专业定位的差异程度不大,课程体系的系统递进较差,课程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内容存在较多的重复,既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也成为影响衔接生在高职阶段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因此,积极探索会计专业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中高职两个阶段教学内容贯通、过程循序渐进、方式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有机整体,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高职会计专业衔接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日益重视,职教改革不断深入。“铺设中高职业教育衔接的立交桥,使中职生毕业后既可以立即就业,也可以选择升入高等职业院校进一步学习”的培养模式是职教改革的方向之一。通过“立交桥”的衔接,促进了职业教育能更好培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岗位能力强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以适应目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要求。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中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二类。

(1)“五年一贯制”或者“3+2”分段制中高职衔接模式。“五年一贯制”和“3+2”分段制中高职衔接模式,招生计划都列入省级教育管理部门的统一计划,在参加当年全省中招考试的考生中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学习期限五年。其中“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模式由中高职院校联合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大专层次的人才为目标,五年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由中高职学校共同讨论研究制订,课程设置前后衔接非常紧密;中职、高职阶段整个过程的教学与管理由高职院校主导统筹;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后都能正常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3+2”分段制中高职衔接模式,初中毕业生在参加中考后,由中职学校根据考生志愿和招生计划择优录取到“3+2”中高职衔接班,前3年在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由中职学校主导教学和管理;第3年由高职学院组织选拔考试,通常会有一定的淘汰比例,录取的考生才能升入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没录取的获得职高毕业文凭直接就业。就杭州市近几年的情况来说,90%左右的中职毕业学生可升入高职学校继续学习。

(2)“单考单招”衔接模式。单考单招是为广大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毕业生设计的一种招考方式。通过对口报考的形式,考入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该模式中职阶段学制三年,高职院校学制三年,一般与高考入学的学生差别化管理,单独编班组织教学和管理。

二、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上存在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区分度不够。中高职会计专业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能否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高职专业内涵的衔接、课程体系的衔接、课程标准的衔接以及课程内容的衔接等。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培养初级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以高中毕业生为起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人才,应有明显的递进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中高职衔接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层次结构不够清晰、区分度不够。

根据笔者对浙江省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调查,其培养目标普遍:培养具有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会计管理岗位、财务管理岗位和会计监督岗位专业能力,并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初始就业岗位: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助理统计员岗位;审计助理岗位;金融服务业务员岗位。

根据笔者对浙江有代表性的中职会计专业调查,其培养目标:能应用所学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证券机构、金融机构的会计核算操作等相关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身体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人才。面向的岗位定位,主要应适应各类中小企业职业岗位群,具体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出纳岗位;企业仓储岗位、资产管理岗位;银行、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柜台岗位;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等岗位。

从以上中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面向的初始就业岗位比较可以发现,会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一定的一致性,其基本培养目标没有充分体现会计专业中高职培养的层次性,培养目标没有体现相互依存、递进的关系。

(2)课程体系重复设置。中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其课程体系,各类职业学校都会在充分的企业调研和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基础上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以实现其培养目标。

笔者调查了浙江几所中职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情况,其包括了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体系以语文、数学、英语、信息技术、德育、体育为主;专业课课程体系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为基本架构,调研情况如下:

中职学校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课程

进而笔者又调查了浙江几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学校,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基本包括三个模块:基本素质模块、职业能力与素质模块、个性化发展模块。基本素质模块课程设置主要关注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以及身心素质三个方面;职业能力与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理财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个性化发展模块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兴趣特点,开设专业拓展课以及公共拓展课,从而保证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全面发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全面发展。其中职业能力与素质模块,同样以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培养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无论是名称还是内容,有严重的重复性。

(3)课程内容高度重复。这里所说的课程内容,是指单一课程内容,由于缺乏沟通整合与避复机制,没有按照层级和梯度原则甄选和细分课程内容,导致中高职核心课程内容重复严重。例如,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会开设的《财务会计》课程,中职学校的规划教材,按照会计六要素为主线,把每个核算项目讲授一遍;高职会计专业的《财务会计》课程也按照同样的结构框架重复一遍,所学的课程内容在难度、深度、广度和能力級差上区别不大。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根据层级和梯度逻辑关系,认真定位、分检、细化各自应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再据此研究一体化的课程标准,编写出各自应知、应会的教科书。

三、教学衔接和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

(1)培养目标的衔接。教育部要求职业院校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根据这一总目标,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高职培养目标的衔接成为关键。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具有从事会计专业工作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能胜任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业务工作的能力,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初级专业技能人才,更多的是注重操作层面的能力培养,职业定位一般是适应各类中小企业会计职业岗位群。

而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目标,一般定位在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业双馨、诚实守信、全面发展,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中小微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相关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企业财务通则、税收法律制度等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主要技术技能,面向各类中小微型企业和非营利组织,能够从事出纳、会计核算、税务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管理和管理会计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中高职业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有明确的递进性。

(2)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衔接。为了实现各自的培养目标,中高职学校需要进行一体化课程设计,构建了适应各自定位的新的课程体系。中高职学校专业课程部分,都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对于专业课程部分,中职学校课程内容选取,应该把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出纳的基本技能、管理的基本理念、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会计信息化的基本能力等在中职阶段打好坚实基础;高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既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又要强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应用技能训练;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兼顾毕业生专升本对文化基础课程的知识需求;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又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既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要兼顾学生创业观念的形成;在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考虑财务智能化等新技术的应用,适当减少企业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量,补充管理会计方面的课程,如管理会计基础、企业财务分析、会计制度设计、企业内部控制等,以满足新形势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新要求。另外,为满足会计转型管理会计、财务业务一体化对会计职业人才宽口径的新要求,还可适时增加《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在课程体系设计和课程内容的选取上有梯度衔接。

(3)职业能力资格的衔接。会计专业需要紧紧依托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取证制度,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课程考核。根据培养目标定位,中职阶段以取得中级收银员资格证书、ERP技能证书、银行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等作为技能资格的证明;高职阶段以取得初级会计职称证书为主要目标,把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作为核心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中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部分;会计六要素的核算部分在中职阶段解决,管理会计基础、政府会计基础在高职阶段解决,在此基础上向中级财务会计提升;经济法基础中会计法律制度、会计职业道德部分也应该在中职阶段解决,高职阶段向税收法律制度、金融法律制度提升。将中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融通;将课程评价方式与职业技能鉴定方式融通;将学历教育管理与职业资格管理的融通,实现职业能力教学的递进和提升。

(4)教学模式的改革与衔接。首先,建立高职院校主导的教学研究机制。特别是“五年一贯制”或者“3+2”分段制中高职衔接模式下,中高职院校之间要有主导方。一般可以以高职院校教师为主导,经常进行教学研讨,无论是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还是具体到某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以及实训方案的制定,要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条主线,发挥教师们的主观能动性,治理课程内容、技能训练的重复,让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有不同的收获和成长。

其次,改革选拔考核模式。特别是“3+2”分段制中高职衔接模式和“单考单招”衔接模式下,选拔考试就是指挥棒,做好对口招生选拔工作,是保证中高职教学有机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对口招生选拔考试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笔试、轻能力等,要更好地发挥对口升学的正确导向作用,应对对口升学考试办法作些必要的调整。对于财经类专业,如会计的基本技能需要在中职阶段打好扎实基础,那么选拔考试就以它为风向标,进行技能考,选拔进入高职阶段后应向更综合的技能训练方向发展。总之,通过调整评价考核模式,可以引导中高职有效衔接。

再次,高职学校可以提前介入中职教学。特别是对于“五年一贯制”或者“3+2”分段制高职衔接模式,高职学校在中职的高三阶段,可以提前介入中职教学,开设专题讲座或者核心课程的先修教学等。建立教师互聘制度,开展教研活动;建立中高职校企联盟,实现基地共享;建立一体化的教学平台,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这样更有利于中高职教育的无缝对接。

总之,会计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组织框架,中高职衔接教学模式设计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的抓手,只有做好了有效衔接,才能促进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婷,李传双.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的思考――以会计专业为例.安徽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2).

2.王玲玲.促进中高职有效衔接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时代教育, 2014(09).(责任编辑:兰卡)

猜你喜欢
中高职衔接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五年制会计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改革探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中高职衔接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探微
中高职衔接教材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