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研究

2018-05-14 15:12刘亚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年5期
关键词:问题现状新型城镇化河南省

刘亚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如制度改革的延滞现象、产业支撑力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和城市承载能力较低等。进而给出了一些解决对策:一是加快实施制度对接的措施,二是强化城镇产业支撑,三是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四是合理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河南省;问题现状;对策研究

河南省是我国现在已经拥有1亿人口的且正处于发展中的大省,河南省正处在深入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阶段,务必认识到新型城镇化给社会、经济带来的重要影响,坚持走新型城镇化这条道路,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稳步发展。

一、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现状

河南省城镇化基础弱,相较于全国城镇化程度,河南省城镇化与之相差甚远。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就达57.35%,而河南省2016年城镇化率只达48.5%,低于全国城镇化率8.85个百分點。当然,自2007年以来,河南省经历了一个迅猛发展的城镇化过程。仅2007—2016年10年间,河南省城镇化率从34.34%提高到48.50%,年均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在探索新型城镇化这条道路上,河南省虽然基础不强,但发展迅猛。近些年以来,在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途中,频频传来捷报。20lO—2014年,河南省城镇医院、卫生诊所床位数目由128700张增至183100张,增幅为29.74个百分点;医生人数由58300人增加至80500人,增幅达27.60个百分点。在此期间,河南城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4710000人增至6500000人,增幅为38.07个百分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4700000人增至10000000人,增幅达112.67个百分点。2015年河南省全省生产总值37010.25亿元,比上年增加了8.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数额4209.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数额18189.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数额14611.33亿元。2017年1--3月份,河南省积极的经济因素明显增多,社会大局保持基本稳定,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要素支持和保障的能力更加强大。以上数据显示,近些年来,城镇不仅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上出现了明显的增高趋势,也在第二三产业调整生产水平上取得了大大的进步,同时,河南省内经济也在稳定增长。

二、河南省当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问题

1.制度改革的延滞现象

由于制度的局限性,农民难以快速融入城镇。从户籍制度角度出发,二元户籍制度改革进度滞缓,居民在与户籍制度有关的很多政策中都享受不到他们应有的优惠,例如新城镇的居民孩子的入学问题,居民的医疗保险问题等等这些都和户籍有很大的关联。从土地制度角度出发,产权制度不清晰明确,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例如,有些地方的农民居住区几年前都在宣传要进行城镇化的改革,而且不允许农民再行建房等等政策,可是等了几年了那些地区仍然还没有进行城镇化改革。类此种种不仅影响社会的稳定也严重影响了新型城镇化的进程。

2.产业支撑力不足

城镇化不但但是所谓的把农村人口从农村转进到城镇中来,而且还包括把第二、三产业往城镇聚拢的过程,然而目前河南省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帮助河南省人民就业的力度不强,也就影响了人们集体向城镇转移的进度,进而延缓了建设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进度。虽然河南省如今已然进入工业大省的行列,但离成为工业强省还相差很远,仍然有规模庞大而实力不强的工业,低比例的高科技产业,高比重的依赖资源性的产业。河南省第三产业更谈不上有什么优势,服务型产业、投资市场等具有活力的第三产业发展匮乏,进而导致支持城市的经济和就业的能力的局限。

3.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城镇基础设施的健康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良好发展的基础。但是由于经济长期发展水平低,城乡建设资金链供应不足,导致现在河南省城乡基础公共服务制度仍旧不完备。2014年,河南省公共财政收入达不到2000万元的乡镇占73%,占据大多数。此外,从财政收支看,全省财政收入不抵支出的乡镇达到56%,竟然在全省中占据大半的位置。因此得出结论,河南省乡镇财政力量比较单薄,而且严重缺乏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导致出现落后的城乡基础设施的局面,此外,河南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有力的管理强度,需要政府对此加大关注度。

4.城镇承载能力较低

因为城镇规划统筹能力的低下,城镇建设水平能力不足,以及还采用粗放的管理方式,所以导致出现了人居环境差、城镇发展水平低的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建设过度依赖土地。有的地方在城镇建设用地或者耕种土地征用过多,以至于有些农民迁到城镇以后没有耕地甚至没有产权。二是资金需求量和供应量严重不等。一些地方由于受到地理环境、资金市场的约束融资渠道比较狭窄,而且方式简单唯一,从而导致融资规模和融资数额都达不到建设需要。三是资源环境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大的消耗了资源影响了环境,然而资源的数量对人们建设家园发展经济来说又非常有限。

三、针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的对策

1.加快实施制度对接的措施

通过户籍制度的改革,消除对农民进城身份的阻挠,使农民能够更好地在城市中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享受优良的资源。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来积累农民进城的资本,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而且要教育农民运用好他们手中的资本。通过改革福利制度,使农民成为新居民,让农民能够获得他们应得的社会、医疗福利,而不是一再地拖延福利偿还时间。通过改革政府体制降低农民进城门槛,同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让农民能够更好地享受制度改革后的福利。通过改革教育体制,提高农民的人力资本,给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通过调控市场化、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联,为城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河南省在改革制度的同时应加大对制度的创新改造,切实消除因制度延缓而导致的制度障碍。

2.強化城镇产业支撑

提升城市群的发展水平,有效加强对第二、三产业的管理力度,提高城镇产业能力和产业载体的发展水平。并且走创业之路也是一条好道路,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创业补贴政策,鼓励在外打工的农民回乡创业。集结培训资源,助力教育农民创业,增加就业率。同时,还要根据具体城镇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发展城镇自己的产业,充分挖掘自己的内在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建设存有历史印记,拥有区域特色,具备民族特性的美好城镇。创建旅游景点就可作为好的可发展思路,例如驻马店市汝南县的梁祝传说,就能吸引外来旅客去梁祝故乡走一走。当然这一思想已经被采纳,而且得到了很大的反响。因此,河南省的其他城市也可效仿这种做法,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又同时能够带来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的良好发展。

3.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

城乡基础设施是产业发展、社会稳定、人们安居乐业的基础,因此,政府应当增加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关注度。开发健康有益的项目来营造投资环境,进而多渠道的进行资金筹集,来改变乡镇财政收入不高难以改进基础设施的局面。通过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以及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让城镇居民更好的得到政府给予的补助。同时,推动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保障农民受惠的权益,让政府真真正正做到为人民谋福利。除了对公共服务方面的关注,我们也要对居民住房的公共安全和保障给予重视。城镇化不是政府把房子建好卖给农民之后就结束了,政府还应该对住房建筑的安全和社会保障负责,政府应正确选择房地产开发商,不能让农民买过房子发现住房有问题了而无处宣告,吃哑巴亏。加强对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涉及方方面面,政府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4.合理提升城镇承载能力

以科学的知识理念建设城镇,在科学规划有限空间的同时加大对立法体系的完善和提升。加强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和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的有机联系,以确保能源的有效利用效率。同时,我们应根据城镇的发展水平改进资金投资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开发政府项目等提供多渠道的融资道路,让城镇建设有充足的资金。此外,还应该注意到污染物排放问题,提高环境质量水平,加大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问题管理力度,保护生态。推进城镇绿色循环发展,加大对科技智能化的重视,关注对历史文化的弘扬,提升城市的内涵水平,完善城镇绿色、循环、低碳的建设机制,执行严厉的源头保护机制、损害赔偿程序和责任究查管理模式。

四、总结

目前,河南省正处于推进新型城镇化迅猛发展的重要时刻。面对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全球贸易低迷,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局面,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河南省如何面对挑战、把握机遇是一个重大课题。因此,现在正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协同合作共同进行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在此重要期间,政府应当牢牢把握政策的变化,在变化中寻找机遇,在机遇中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状.社科论坛,2015(12).

2.郭丹丹.河南新型城镇化现实困境分析.社会发展,2017(02).

3.杨智红.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2).

4.袁红丽.河南省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农业灾害研究,2016,6(7).

5.韩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创业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2016,298(17).

(责任编辑:王文龙)

猜你喜欢
问题现状新型城镇化河南省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管理
试论棋例裁决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