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业综合开发深入发展

2018-05-14 09:37
奋斗 2018年7期
关键词:农田优质高产

黑龙江省是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的起始省份和重点省份,自1988年在三江平原崛起第一铲泥土,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始终保持快速推进的态势。多年来,我省一直保持“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总量、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三个全国第一。随着投资越来越多、范围不断扩大,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丰硕成果,在支撑黑龙江粮食大省地位、建设稳固“大粮仓”、构筑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历史性作用。

2017年,围绕迎接党的十九大和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突出改革创新主基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主动调整着力点,努力打造农业综合开发升级版,不断加快发展步伐。

投资总量保持全国领先。2017年,我省共争取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资金24.56亿元,占全国的6.73%,资金总量位列全国第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为我省农业农村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

发展现代农业成果突出。重点推进“大农田、大农机、大水利、大科技、大合作”,全面提升项目区现代农业建设水平。2017年,投入农发资金10.83亿元,建设生态高产标准农田84万亩;项目区批量装备大型农业机械,从种到收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成果,特别是采用“物联网”、低压管道灌溉输水等新技术。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突破。2017年,建设比较效益高的优质饲料、优质蔬菜、优质食用菌、优质北药、优质坚(浆)果55万亩;大力推广荷斯坦奶牛、龙穆黑牛、龙江雪牛、安格斯肉牛,东北民猪、黑猪、森林猪等“两牛一猪”品种,推动粮变肉、草变乳,新增高端奶牛存栏0.38万头,新增高端肉牛存栏0.9万头,新增高端生猪存栏8.81万头:配套引进先进生产加工设备,新增加工能力2200万公斤,新增冷冻贮藏能力8000万公斤。

服务全省大局成效明显。单独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3.5亿元支持龙煤集团转岗职工就业,建设项目23个,竣工投产后可提供就业岗位3150人。助力脱贫攻坚,将20个国家级贫困县农发资金切块下达到县财政,由县级党委政府选择并实施项目,共拨付财政资金6.3亿元,平均增幅比非贫困县高36.8%。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对于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走进新时代,树立新风貌,推出新举措,实现新作为。进一步推进全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改革创新为主旋律,撸起袖子加油干,掀起一个热潮,瞄准一个目标,发挥四个作用,奋力谱写新篇章。

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精心组织学,原原本本学,深入系统学,领导带头学,联系实际学,把党的十九大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以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为主攻目标。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我省考察时强调,黑龙江要坚持发展现代农业方向,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总书记的嘱托饱含着对黑龙江黑土地的深切关注,饱含着对黑龙江人民的深厚感情,饱含着对黑龙江振兴发展的殷切希望。这为新时期黑龙江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科学遵循。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农业综合开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须立足自身职能,发挥行业优势,通过项目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为黑龙江争当全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贡献力量。

围绕推进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骨干作用。建设生态高产标准农田是农业综合开发的主业,是推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基础保障。按照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省农发办要在亿亩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中履行好牵头单位责任。继续坚持把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国家下达我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完成。加大投入力度,资金和项目安排向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任务重的地区倾斜。开展创新投融资模式建设高标准农田试点工作,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探索以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统筹整合涉农资金,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新路径。明确建设重点,把握水利、农机、科技、生态四条主线,坚持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农、林、水、技措施集成运用,着力解决农业生产“最后一公里”问题。

围绕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发挥支撑作用。农业综合开发的优势和特色在于“综合”,核心是集成效应和综合作用。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优势,突出扶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打造全产业链,各开发县形成1-2个优势特色产业,全省形成一批资源优势突出、产业链条完整、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带动作用强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水资源丰富的第一和第二积温带重点发展优质水稻;北部地区重点发展优质大豆、优质马铃薯、优质杂粮;中西部农牧交错区重点发展优质饲草饲料;东部、东北部和西北部农林交错区重点发展优质北药、优质坚果、优质浆果种植;大中城市郊区和边境县份重点发展蔬菜种植,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继续扶持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市场发展前景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农业产业园区。重点培育壮大绿色生态农产品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推进“两牛一猪”工程建设,支持标准化养殖场、优质饲草饲料基地和加工企业,全产业链打造现代畜牧业示范项目区。创新农产品营销方式,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收贮設施,购置收贮及处理设备,提升产后农产品贮藏保鲜能力。支持流通企业拓展产业链条,发展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直销直供等现代流通新业态。

围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挥引导作用。把培育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作为重要着力点,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动能。大力推进生态高产标准农田规模经营,把规模经营作为生态高产标准农田立项的前提条件。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多种形式流转承包地,扩大集中连片开发面积。借鉴肇源组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经验,加快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大规模建设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努力构建立体式产业适度规模经营格局,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按照全省规划布局确定产业扶持方向,优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连续、集中扶持,推进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适度规模经营投入方式和管理模式,按照国家关于公共财政资金逐步退出竞争性领域的要求,更多地采用贴息、PPP等方式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以贴息方式支持规模较大的经营主体、以补助方式支持小规模经营主体”的原则,实行分类扶持。启动“先建后补”试点项目,调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经营的积极性。

围绕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促进作用。推进生态建设,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在生态脆弱、资源过度开发的区域,禁止开发或者限制开发,支持这些地区治理污染、恢复植被、涵养生态。把生态理念自觉融入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一定是生态高产标准农田。减少化肥农药投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林网建设。加快对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和利用,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加大小流域治理力度,推进特色经济林建设,支持发展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农业。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推进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资金整合,助力脱贫攻坚。努力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特色和优势,找准着力方向和总体定位,把开发和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将资金和项目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在改善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的同时,着力支持其立足资源条件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精准脱贫步伐。

责任编辑/李俊宇 编辑/曲直

猜你喜欢
农田优质高产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汪岗镇三万亩农田改造工程启动
古代器具灌农田
黑板像农田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