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
摘 要:商业银行积极拥抱金融科技,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并且产生了良好的效益,但是带来利好的同时,金融科技创新衍生的一系列问题也应该得到重视。本文从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現状出发,分析了金融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进一步探索了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金融科技;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
一、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金融科技
近年来金融科技空前发展,商业银行在倒逼之下开始走向金融创新,为了迎合客户需求,从运营思维到服务理念都有了深刻的改变,银行前台业务到后台运营控制,都在积极探索、大胆与科技创新融合。在金融科技运行模式的推进之下,金融业发展速度大大提高,技术推进型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商业银行也应响应国家号召,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的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人工智能战略方兴未艾,预示着智能化是商业银行未来运行架构的重要前景,也是银行业风险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服务平台层面,需要建立像平安集团一样的张江后援中心,支撑整个银行各线条业务数据处理,才能满足快速发展进步的业务场景配置需求。立足于区块链技术规则,缩短办理业务的流程,不仅可以大幅降低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也可以降低业务经营成本,这样也能够使整个金融链条统筹管理、集中监管和自主运行。
二、金融科技带给商业银行的风险挑战
众所周知,金融科技虽然重点强调了科技在金融业务及其相关产业的应用实践,但本质上还是金融,业务也没有改变,经营过程中蕴含的各种风险,比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操作风险等常规性风险仍然存在,并且会一直存在,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监管,制定相应的应急防范措施。
1.金融科技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传统金融中介角色优势带来挑战
从银行诞生以来,商业银行一直充当着实体经济发展催化剂,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近年来,金融企业通过科技进步改造自身运行模式,从输血转变为造血,这不仅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优势,也伴随着新的风险问题。
(1)银行可以通过金融科技的支持轻易获取客户交易信息,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这可以有效降低收集交易数据信息的成本,简化业务流程,通过投资理财服务、网络借贷等方式来促使资金流动。这在金融服务上的便利化优势明显,金融效率极大提高,对商业银行的传统固有经营模式形成强烈的冲击。
(2)以支付宝和微信两大支付平台为代表,通过增加客户便捷性、开放式的体验,开发出社交功能,更是接入各种平台入口,逐渐演变为客户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中介,这也极大地撼动了商业银行的支付领域的垄断地位。
(3)金融科技企业本身体量小、技术优势明显,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数据搜集、精准描述客户画像,这样就能对客户群体进行有区别的分类筛选,提供更切合实际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拥有更多的粘性客户。当这种科技金融服务分散化冲击产生“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时,对银行传统的服务会造成很大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地位将会变得越来越弱,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迫使银行改善服务来吸引客户。
2.金融科技加剧金融体系的波动性
事物发展往往具有两面性,商业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创新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在提升自身竞争力时,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阶段和“超前”两个阶段。创新往往伴随风险,金融科技创新“试错”在所难免,技术创新往往带来颠覆性的效果,但是往往也会带来不稳定性,需要时间积累来完善。“超前”是为了增加竞争优势,各大银行在业务和服务上面大胆尝试,努力构建自身的平台优势,往往具有超前的特点,这种模式本身就大大加剧了不稳定性。
金融科技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料性加大了银行的风险,当遭遇突发性事件时候,金融市场的传导机制在波动的情况下往往造成金融危机的发生,往往措手不及可能造成较大损失,这给金融市场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波动性。
3.金融技术性风险日益凸显
在商业银行服务制度体系中,我们知道信用风险占据了主导性位置,金融科技的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等大大提高了信用管理能力,但是金融科技对大数据、云计算依赖度过高,一旦出现技术性偏差,造成的信贷损失以及业务风险难以估量,而且还会产生极强的外溢效应,产生一些负面效果,这对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往往带来极大的危害,系统性风险大大加剧。
互联网社会以信息科技带来的风险不易察觉、发上面广、突发性强,并且处置难度大并且涉及面较广,往往事后发现并且进行补救措施,防范难度非常大,银行对技术风险的预判与防范偏于被动,加之金融效应的滞后性,一旦发生技术性错误,所有参与者都将面临损失,系统性风险就会一触即发。
4.金融科技创新引发商业银行与监管动态博弈加剧
近年来业界普遍达成共识一致认为,金融科技的高速发展实际上打破了分业经营的界限,线上交易跨行业、跨区域已经形成了现实的混业经营,但是我们出于安全性的宏观审慎原则,考虑到市场制度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性,在不成熟的体制下还不能放开分业经营的规则,这就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方面要进行市场经营,另一方面还要应对监管,这加剧了商业银行与监管的动态博弈。
尽管我们国家统一监管的呼声一直很高,但是我们的金融市场不够完善,运行机制好不够成熟,距离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化程度还有很大距离,金融压抑和金融脆弱性持久存在,现在放开市场,进行统一监管的时机尚未成熟,造成了经营者与监管者双方的矛盾,技术的进步往往会给监管带来很多挑战,暴露很多问题,这也会促进我国进行顶层制度改革,在博弈中完善市场运行机制。
三、商业银行应多举措应对金融科技创新挑战
1.坚持“聚焦AI”策略,深度布局人工智能
新时代、新常态下,银行发展已经不能局限于网点和人员扩张来增加收入,而应该积极地向客户体验主导模式转变。行之有效的措施就是商业银行集中行内各种有利资源,加大资金进行智能化平台引进,加强员工培训,逐步取消柜台,服务走向智能化和线上交易,推动银行服务的弱网点化,即改变以往的网点服务模式,探索布局智能化场景,推出智能化线上化服务,精准制定产品,不断完善智慧银行建设的技术支撑。
2.建立起与新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经营组织架构
在运行模式方面,新事物的誕生往往需要新的制度与配套措施来运行,面对新的金融科技模式,金融机构必须改变以往的内部治理结构以及领导层安排,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须加速由层级制的治理结构向扁平化的组织体系转变,改革机构内设部门,比如在总行设立金融科技事业部,捋顺管理结构,适时成立独立、专门的金融科技子公司。目前,各大银行都在试水Fintech的运用,力求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管理模式,银行也成立了很多科技金融事业部、小微金融事业部。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参考互联网科技公司,构建内部孵化器引导和鼓励创新,并通过信息系统革新组织和流程,建立统一的生产经营大平台,支撑小团队运作,实现前台销售一体化。
3.围绕生态系统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创新
一是通过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投行+商行”金融服务模式,引导资金流向,合理的配置资源,加大对环保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设备产业的投入,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二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债券,借助科技金融服务深入开展绿色信贷等金融支持活动,这在当今世界金融市场里面都是具有开创性的探索,也为世界环保事业做出了贡献,更能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三是通过各大互联网金融平台利用各自的优势方面,创新跨境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跨境电商,拓展自贸区金融服务,赋予自贸区更大的金融自主权,构建全方位、多维度、全天候的金融服务,满足各种客户各个时间段的需求,借助一带一路的东风和自贸区迅速发展的机遇,给银行创造更广阔的市场。
4.强化风险管理能力,前瞻性抵御潜在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永远是金融业避不开的话题,金融科技的风险更是这样,对于金融科技创新过程问题最大的技术性风险,我们应从银行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审慎监管,不能疏忽一个点,尽可能避免银行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
(1)健全衡量指标,多层次评价金融科技创新是否符合标准,规范创新流程体系监管,从制度上确定基础性工作。
(2)对可能爆发的风险点进行分析总结,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做到未雨绸缪,一旦操作风险诞生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治理解决。
(3)引入第三方评价,这样更加客观全面地对对象进行评估,对自己的评价补充完善,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
(4)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团队凝聚起来,让员工找到归属感与成就感,弱化人为操作风险带来的影响,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为银行发展、为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个人力量。
(5)同区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成立应急准备金联盟,一家机构出现流动性风险危机,利用各大机构的资金支持渡过难关,防范危机的爆发。
参考文献
1.梁晓鸣,吴若希.互联网金融模式对传统银行的影响分析.财经界,2015(32).
2.朱瑞庭.中国零售业"走出去"如何对接"一带一路"——对"五通"的经济学分析.商业研究,2017(4).
3.李岩玉,吴强.金融科技浪潮下商业银行的应对之道.清华金融评论,2016(10).
4.谢卓君.浅谈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内涵、影响以及现实策略--从对商业银行角度谈起.时代金融,2014(18).
5.胡丽媛.金融脱媒趋势下商业银行的经营策略研究.时代金融,2016(2).
6.陈强.促进支付融资耦合模式创新的思考与建议.金融发展研究,2016(9).(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