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在代化的流变中被迫开始改变。旗袍、汉字书法、民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时代一同进步的同时,也吸纳现代化的因子,逐渐形成现代化的意识,并具有现代化的某些特征。非遗的现代化流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审美特征的现代化和传播方式的现代化。
【关键词】非遗;现代化;生产方式;审美特征;传播方式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时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状况的具体化,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我们力求用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真实地记录并保存“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就非遗本身而言,如果不想退出历史舞台,就必须与时代一同进步,吸纳现代化的因子,逐渐形成现代化的意识,并具有现代化的某些特征。
一、生产方式现代化
现代化生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我们承认机器生产的普及和常规化把人们从繁重、琐碎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它们已經失掉了活力与温度,成为冰冷的标准的复制品。那些艳丽的绣线脱离了灵动的指尖,灌入麻木的缝纫机中,按照既定的程序描绘出了人工难以超越的精彩的绣品,却永远不能传达女子对心爱之人的仰慕,母亲对待嫁女儿的关爱,也无法吐露对蕴藏在花草鸟兽里的祝福。可最终人们还是屈服于其产生的效率和低廉的价格,并逐渐地接受它,适应它。
并不是所有的非遗产品都能够实现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只有能够满足大众需求的非遗才有生产方式工业化的发展潜力。丝绸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风筝满足了大众的娱乐需求,陶瓷满足了大众的使用需求和审美需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能满足人们娱乐、消费、精神寄托等多方需要。这些节日在经历了短暂的冷落之后,再次成为人们最重视的节日。
旗袍被视作最能展示女性身体曲线美的传统衣饰,是实现生产方式现代化最成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虽然机器生产的旗袍远不如手工制作的细致与服帖,但是并没有削弱对“美”的追求,现代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的生产成本,直接导致了旗袍价格的“亲民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体验到这种美的享受。当旗袍活跃于各大庆典、仪式、婚礼等各种正式场合,并受到关注与喜爱时,表明人们已经默认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生产。
虽然争议颇多,但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成果,这是大众文化崛起时代的发展趋势。“大众是一个发源地,所有指向当今以新形式出现的艺术作品的传统行为莫不由此孕育出来。量变成了质。大众参与的巨大增长导致了参与方式的变化。新的参与方式首先以一种声名狼藉的形式出现,这是事实;但观察者务必不能被这个事实迷惑住。”①
二、审美艺术现代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丰富与立体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它们穿上了现代化的外衣,让古老的文明散发着与时俱进的魅力。
人们对“美”的认知源于生活,是其生活经验和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追求的结合。所以,相同的民族、相同国家的人通常会对“美”达成高度统一的认知,这种认知随着文化的加深成为潜藏的、牢固的“文化DNA”。绝大部分中国人即使没有系统地学过美术,面对传统的水墨画时依然有最基础的赏析能力。而对于浓妆艳抹的西方美术却很难产生美的共鸣,也就不会理解《泉》中赤裸少女的天真无邪、达芬奇笔下《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我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能够清晰地找到关于美的“文化DNA”的印记。诞生于战国时期的皮影戏对道具的形象有着极高的要求,其轮廓既要简单明了又必须拥有极高的辨识度,这就使得古朴直白的线条成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对美的认知对民间剪纸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比皮影戏和民间剪纸,陌生图案中夹杂着熟悉的线条,所以一幅幅作品,虽然初相识,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不断裂的历史形成了强大的文化DNA,强大的文化DNA又赋予人文产物带有民族特点的审美趣味,这就是为什么2006年皮影舞蹈《俏夕阳》能够成为当年最让人惊喜的舞蹈节目的原因。一群老奶奶们用肢体语言将皮影戏中的道具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亿万观众面前,让人们惊喜地发现,原来古老的艺术居然这么美。这其中要归功于剪纸、木板年画等一系列民间美术艺术的感染与熏陶。即使人们许久不看皮影戏,即使人们不会剪纸,但是对“美”的认知与追求却从未改变。
审美艺术的现代化流变是建立在强大的“文化DNA”的基础之上的,即使非遗受到了现代化的影响,使它的外在形象或者外表特征加入了现代化的因子,但仍然赋有强烈的民族审美特性,一些历史更为悠久的非遗,成功吸收了现代化的元素,甚至成为享誉国际的中国特色。传统京剧脸谱加上可爱的表情,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卡通图像之一;潍坊的天空除了传统的鹰与燕,还有机器猫、蝙蝠侠、超人等现代文明产物;在海宁江南灯彩艺术街的记忆广场中,矗立着一座由艺术家制作的硖石灯彩元素演绎的大型现代雕塑,广场结合树阵还设置了一组题为“神兽恐龙”的巨型灯彩群。
三、传播方式的现代化
当今社会,现代传媒成为信息交流和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非遗的传播与发展也借助现代化传媒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在这个过程中,非遗逐渐改变被动的局面,积极融入现代社会,并成为其中的活跃分子。
皮影戏被搬上电视屏幕,把妇孺皆知的故事以动画的形式展示在观众面前,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早期的《武松打虎》《铁扇公主》《桃花源记》,2016年以皮影戏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早教动画《超级飞侠之精彩的皮影戏》播出后,受到了广泛好评。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弱化了汉字书法的实用功能,人们轻敲键盘就能实现汉字的规范整齐。但人们并未放弃这种能够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心情志趣的艺术实践。在经历了毛笔—钢笔—中性笔等主流书写工具的变迁后,人们依然没有放弃手写的权利,所以才有了触控笔的诞生。除此之外,更多的字体也随之诞生。黑体字、幼圆体、方正姚体等装饰字体虽然不是书法字体,但是它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衍生物。
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适应现代化的同时,对其内容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与优化。这种现象在民间文学中最为突出。以口述为主要传承方式的民间文学被拍成电影电视,对接受者形成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白蛇传传说是最杰出的代表。由白蛇传传说改编的评书、话剧、电影、电视不计其数,其中最有名的是1992年由赵雅芝主演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1993年徐克导演的电影《青蛇》,2006年由刘涛主演的电视剧《白蛇传》,2011年李连杰主演的电影《白蛇传说》。虽然故事发生的背景产生在南宋年间,但是呈现在观众面前的服装、道具、色彩等视觉效果却以现代审美为主。故事情节大体相同,但在细节的处理上各有千秋。赵雅芝版的《新白娘子传奇》中出现了观世音菩萨、黑白无常等带有宗教色彩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徐克导演的《青蛇》和刘涛主演《白蛇传》充满了现实魔幻主义的色彩;李连杰主演的《白蛇传说》中,本该婉约大方的白娘子变成了个性张扬敢爱敢恨的奇女子……对于这些改变我们不能片面地评价是好是坏,时间会给这些作品一个公正的评价。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作品都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喜好而进行的改变,是现代化流变的阶段性结果。
四、结语
全球一体化和本国工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化进程极大地促使新文化的形成,也严重冲击着原有的本土文化,尤其是拥有一定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成果虽然通过相应的物质载体得以表现出来,但这物质层面之后隐含着宝贵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传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我们必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但保护的目的,并不是让其静态存在,而是以一种新的形式重新生长在我们的生活中。②因此,我们应当允许和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往积极正面的现代化方向发展。
注释:
①本雅明著,汉娜·阿伦特编,张旭东,王斑译.启迪:本雅明文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9):260。
②方李莉.论“文化生态演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系.美术观察,2016(7)。
参考文献:
[1]本雅明著,汉娜·阿伦特编,张旭东,王斑译.启迪:本雅明文选[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2]王树村.中国民间美术史[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
[3]刘杰.中国书法“非遗保护”的基本内涵与文化特征[J].中华文化论坛,2014(1).
[4]方李莉.论“文化生态演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关系[J].美术观察,2016(7).
作者简介:宋洁心(1987-),女,汉族,海南海口人,讲师,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