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素质教育舞蹈课”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出,这种教学方法是符合当今时代发展对全面人才的培养,“素质教育舞蹈课”对于少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更是开启身心智慧无可取代的培养手段。正如美国当代教育开拓者玛格丽特·道布勒说:“舞蹈尤其能够完成教育的多种目的。它能够激发想象力,挑战智力,深化与美化情感生活、拓展人的社交能力,使其在收益于世界亦服务于世界。”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少儿身心智慧;价值与意义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素质教育舞蹈课研发的由来
我国长期的应试教育模式与保守的思维模式让我国的艺术教育长期落后于世界,20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素质教育”,这让中国的艺术教育出现了新的转机。我国基础教育的课改中出现了部分舞蹈教育的内容,教育部在2004年制定音乐课与美术课课程实验中,在音乐课中加入了有关舞蹈学习的模块,建立一门包括舞蹈在内的“综合艺术课”。普通学校似乎敏锐地感受教育改革的春风即将到来,有条件的学校开始了建立各种形式艺术教育课程,舞蹈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的形式进入了校园。确实人们从中关注到了舞蹈,但是在理论层面上的认识远远不够,将它只作为娱乐休闲方式、技能的培养,却忽视舞蹈作为教育的一种目的。
(一)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制定的影响
美国1994年《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的制定与推行是学校舞蹈教育走向成熟的标志。美国高度重视艺术教育,舞蹈艺术教育从20世纪就已开始,而90年代的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则作为严谨的国家教育标准出台。 其一,通过法律程序,提出到20世纪末前美国教育的目标。它代表着美国艺术教育更高的追求,它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用法律规定艺术教育标准,首次将艺术教育列入核心课程。 其二,体现了艺术教育的先进理念和方向, 《标准》重在培養青少年“健全的艺术感受”,而非仅仅是艺术技能的掌握。理念突出的一点“面向全体学生”,美国的艺术教育一开始就不是少数人的特权,每个学生应从艺术教育中获得独特的发展。同时,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对于残障孩子的艺术教育更是投入极大的耐心,让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享受一样的教育。其三,旨在指导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实践,《标准》的制定是由数万名来自不同领域教育专家共同研发,实践中不同专业领域工作人员和学校教师反复检验,使得《标准》并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具有可操作性的、针对教学实践的方法论。《标准》是与时俱进的,各州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根据教学实践的情况会在一定期限内进行更新与调整。美国1994年《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的制定与推行对我国“素质教育舞蹈”的提出与推行无疑起到助力的作用,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素质教育舞蹈”已成为国际教育界发展的趋势所在。
(二)吕艺生教授对素质教育舞蹈课的“上下求索”
“素质教育舞蹈”是吕艺生教授一生教育思想的结晶,他敏锐地意识到“素质教育舞蹈”的春天就要到来,他不断考虑下一步怎么做,怎样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吕艺生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舞蹈,面向全体学生》,详细地阐释了自已想法的萌发过程,他认真研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纲要,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中小学课程设置有可能到中期出现美育的浪潮,那时舞蹈将有进入课堂的机会。他据此分析,他要进行的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开始为组织人马进行针对全体学生的课程研究,并在2015年完成准备工作。
吕艺生老师在“素质教育舞蹈”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了“什么是素质教育舞蹈”“素质教育舞蹈的理论溯源”“中西方教育舞蹈之比较”“素质教育舞蹈三大理念”以及“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相关的书籍用大量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课例相结合,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从而引发阅读者深入进行思考。吕艺生教授在长期进行“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研究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出版大量关于“素质教育舞蹈”书籍以及整理了相关的论文;另一方面认识到高质量的师资力量的重要性。他与主创团队定期举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自已的理念,培养了大量的中小学素质教育舞蹈老师,观看老师授课过程并记录下来,提出自已的意见进行修改。经过一次次经验的总结,集成创新形成教学实践的课例,首先可以帮助到经验尚不足的初学者加深理解,其次也为正在中小学授课的老师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素质教育舞蹈课对少儿身心智慧开启的价值
(一)“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中彰显德育的价值
首先明确什么是德育?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品质与政治品质。我们这里指的舞蹈教育中彰显德育的价值,即人格教育与情感教育。正如平心教授所说:“首先,舞蹈教育对人的个性新特征和品德的形成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舞蹈能促进人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与理智特征的形成与发展:诸如诚实、正直、自尊、自信、自制、自主、独立、镇定、顽强、果断、认真、负责、热情、奔放、细致、敏锐、幻想、敢为等个性特征。”在素质教育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每一节课例无一例外都是采用“导入式”进行舞蹈动作的开发与编创,很有大一部分针对少儿年龄阶段采取游戏导入式进行教学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形式,“真、善、美”是永恒的追求,在艺术创造过程中创造高尚的人物形象,表现高雅的生活情操与完美的精神境界。例如,课例《渔夫与魔鬼》通过孩子们熟知的故事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勤劳、善良与 智慧,什么是丑恶与欺诈。教师在上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利用《渔夫与魔鬼》画册一步步讲解故事,了解世纪名著《一千零一夜》,通过在绘画中寻找一些动态的形象。如渔夫在打渔、撒网、拉网;大海浪花的飘零、起伏、旋转;魔鬼的张狂、恐吓、凶恶等。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分组进行编舞。素质教育舞蹈课将德育放入具体个性化的课程中去体会,往往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中对孩子们完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拒绝传统说教与灌输,舞蹈与其他知识在游戏中传播,高尚的道德情操在游戏中养成。
(二)在“身心一体”的亲身实践中获得创造力培养
“身心一体”是一种古老的哲学观念,一言概之,即精神与肉体是对应的。近些年来,经过神经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得出精神不是独立于肉体之外的无形之物。在素质教育舞蹈课堂中,每个孩子身心投入其中,他们往往天马行空自由想象,并将自已的想法通过自已肢体语言表现出来。素质教育舞蹈课正是在“身心一体”的亲身实践中获得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培养是当代教育的核心点,如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成为教育关注的聚焦点。在素质教育舞蹈课堂上每个人都是创造的主体,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然而然来到创造的世界,在这里任何人不会用专业的眼光来审视你,大家通力合作来编创一个个舞蹈作品,自由地发挥想象,运用肢体来表现一定的情绪或者情节故事。笔者曾亲自观看过素质教育课,以课例《猜属相》为例,老师将少儿熟知的属相加以拓展,挂出属相图,并让大家熟悉属相的口诀。每个学生要用特殊的方式告诉大家自已的属相,这个特别的方式就是不用说话,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鼓励学生发挥自已的想象与自身经验创造出属于自已编创的动作。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加入节奏形成四个八拍的动作元素。学生们进而又开始认真思考,捕捉灵感。同时,在课堂之上要求每个学生设法创新,尽量不重复他人的动作。
(三)在“融会贯通”的教学手段中将情商、智力与创造力三结合
素质教育舞蹈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为:其一,观察与模仿能力;其二,即兴与表现能力;其三,交流与合作能力;其四,创造与求新能力;其五,综合融化能力。素质教育舞蹈正是将这五大方面统一起来培养少儿全方面的素质。 “融汇贯通”的教学手段在素质教育舞蹈课集中体现为不同学科知识的综合与融化。“融会贯通”的教学手段深受哲学观点的影响,就是要树立联系的观念,万事万物永远处于相互联系的状态,不存在孤立的个体。纵观教育学历史,不难发现,从人与自然统一的学习模式到单一学科学习模式,到现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人类不得不掌握各种知识形成多元化学习模式,并将其融会贯通来解决实际生活。
情商、智力与创造力作为一个人通向成功的“金钥匙”,很多人对于情商、智力与创造力的概念模糊不清,甚至盲目将三者融为一体,即情商=智力=创造力。三者之间不是重合的概念,三者存在明显的区别。情商是指情绪商数,简称“EQ”,主要指人在情緒、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智力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应用知识与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简称“IQ”,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及语言学习的能力。创造力是人特有的综合性本领,它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情商、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但三者不存在谁决定谁,情商高或者智力高不一定就有创造力,但在一定程度上智力或情商会影响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是多方面能力优化构成的。在素质教育舞蹈课中,全面提高少儿身心智慧,尤其是对创造力的培养。例如,课例《不倒翁》,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和体验身体重心的移动,通过学习和练习身体重心的移动,培育思索的习惯。老师在课堂上准备不倒翁玩具,通过不倒翁怎么也不会倒这个现象去探究其原理,由此得出不倒翁的脚底很重,特别稳定。老师引导学生自编歌谣《不倒翁》,歌谣唱出不倒翁的秘密,培养孩子们创造力与语言韵节能力。老师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孩子们模仿不倒翁的动态形象。整堂课围绕不倒翁这个主题,运用了大量相关知识让孩子在游戏中理解与体验,从中开发了孩子们的情商、智力与创造力。
三、开启素质教育舞蹈课的意义
(一)开启教育理念的彻底革新
素质教育舞蹈课在教育理念存在着重大变革,首先素质教育舞蹈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不是以培养高、精、尖的专业舞蹈人才为目的,而是一种普及性教育。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无论学生将来是否从事舞蹈行业,舞蹈教育带给全体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在人们潜意识中“艺术只属于少数有天赋的人才”,素质教育舞蹈教学中首先要改变这种传统的观念,全体学生,无论其背景、天赋或残疾,都有享受艺术的权利,把舞蹈还给大众。
其二,舞蹈作为一种素质教育,正如日本著名的现代舞蹈家邦正美所说:“舞蹈教育的理念,在于借舞蹈而教育或透过舞蹈进行教育。舞蹈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教育的手段。”总之归结为一句话:舞蹈是一门艺术,教育是一门科学。在素质教育舞蹈课堂中将舞蹈的真正价值发挥出来,从单一强调训练价值的原有的学习模式转化为强调创造价值的学习模式。素质教育舞蹈看重学生的生活与动作的发生过程,培养创造力的过程。
其三,素质教育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纵观教育学历史,学校教育中越是强调单一学科的课堂,学生的学习越易沦为被动的、隶属性的学习,而在综合性学习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更容易形成能动、主动性的学习。素质教育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第一,孩子们上课的积极性更高了;第二,教师的责任更重,需要更高素质的教师。素质教育舞蹈课堂的出现突出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二)开启舞蹈价值本体性回归
原始人类过着茹毛饮血、穴居野处的生活,在长期群居生活中,原始人类利用舞蹈的形式交流以及传达情感。《尚书·益稷》中提到“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勾勒出原始人类舞蹈的基本形态。他们往往围圈一起舞蹈,在舞蹈中他们找回真正自我,体现高度的生命热情。而现代人们却忽视这本就存在于我们血脉中的文化记忆,舞蹈并没有深入每个人心中。舞蹈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是跳舞的主体。
素质教育舞蹈向我们宣告“舞蹈属于每一个人”,利用舞蹈进行教育,首先舞蹈是一门艺术形态,在教育中加入舞蹈技能的训练也是必要的。舞蹈是一门肢体语言,它有自身独特的一面,舞蹈是利用人的肢体动作,改变时空力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舞蹈的编排课正是充分体现舞蹈独特性的课程,它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亲身去编排动作,进一步理解舞蹈。当学生学习了各种不同风格的舞蹈时,加深对舞蹈的理解,调动之前学习过的相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舞蹈审美能力,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将舞蹈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结语
素质教育舞蹈课程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吕艺生教授正通过不懈的努力培养高质量的教师,在全国范围推行素质教育课。一个课程的真正施行需要漫长的实践过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素质教育舞蹈必定在不远的将来得到政策方面的推行,少儿舞蹈教育也会迎来属于自已的春天。
参考文献:
[1]王国宾,平心,矫立森.关于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的研究——兼谈舞蹈在美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2):1-12.
[2]平心.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兼谈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4):80-89.
[3]吕艺生.舞蹈,面向全体学生[N].光明日报,2016-07-12(15).
[4]吕艺生.素质教育舞蹈[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5]佐藤学.教育方法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晁慧敏(1994-),女,汉族,山西太原市,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民间舞与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