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盘扣的历史演变、发展与创新设计研究

2018-05-14 10:51刘爽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寓意

刘爽

【摘要】盘扣作为满族服饰代表性装饰元素之一,其形成是中国服饰审美特征的突出表现。它以精致的造型、独特的视觉美感和丰富的寓意,展现了中华民族内敛、平和、含蓄的精神气质和智慧精华。本文在盘扣的演变发展探索中,对盘扣的结构、造型图案、色彩及寓意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关键词】盘扣;造型图案;寓意;衍生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盘扣,也称盘纽或中国扣,是传统服装中用来固定衣襟或装饰使用的一种纽扣,是旗袍及中式服装上不可或缺的组成结构和装饰元素,在服装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盘扣作为一项重要手工艺一直在民间流传。手工盘扣有其特殊的工艺性,它运用细腻温婉的手工扦边和盘花扣,以“袢条”折叠缝纫的布料细条编织而成,又因时代流行和各种花扣的特性或会使用上浆、嵌棉线、嵌丝等工艺。

一、盘扣的历史演变及发展

明代,服装在以系带为主基础上,“花冠裙袄,大袖圆领”,衣服渐窄,前襟上部大量出现了金、银、玉石等制作的子母纽扣。定陵遗址出土明孝靖皇后的红纱落地彩绣百子金龙花卉女夹衣中就用了金嵌红宝石盘扣,彰显服饰的雍容华贵。此外,士庶服用的对襟罩甲上大量使用盘扣。可以说,盘扣的使用在明中晚期极为普遍,但大部分衣襟的固定仍以系带为主要的系合方式。盘扣的大量使用和广泛运用,是在清朝之后开始的。另有学人考证认为,目前可见的最早的盘扣实物出现在辽代,由内蒙古兴安盟代钦塔拉辽墓出土的两件棉袍“在领子的下端均有纽扣,与衣服左腋下的扣袢相系”,[3]但目前已发现的辽代纽襻实物仅此一件而已。

清代,随着满族服装窄袖筒身的发展,盘扣取代了以往服饰上的各种系带,广泛应用于传统氅衣、马褂、坎肩、短袄、旗装、汗衫、长衫等日常服饰上。瘦削窄袖、马蹄形袖端、左右两开裾、行服四开裾、系以盘扣,这是满族服饰最典型的风格。满清宫廷中的盘扣由明朝子母扣的形式改为金属或珠玉钮头的一字直盘扣,造型简单高贵,彰显威严,偶有简单小盘花扣。民间以直扣、直盘为主的同时出现了葫芦扣、双耳扣及软盘花扣,造型结构日趋复杂,材质色彩丰富多样,不僅讲究自身的美感,而且更加注重与服装搭配的效果,这时盘扣的运用到达成熟期。可以说,盘扣是随着满族旗人统治而流行起来的,盘扣真正的发展与普及与满族旗人服饰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二、盘扣的结构、造型图案、色彩及寓意

(一)盘扣的结构

盘扣最基本的构成一端是结、一端是环,通常为一对,系结入环,就起到了联结衣服的作用。所谓盘,是指编盘、盘绕,编盘的结是纽扣的作用,称为盘纽或扣结;固定盘纽的环是扣眼、扣门的作用,也叫作襻套或纽襻。不同于一字直扣,盘花扣是在结与环的身后增加扣花(也叫襻花)弯曲盘绕成各种图案形状,作为盘钮和纽襻的尾部装饰,从而起到点缀、会意等装饰作用。扣花没有扣带和固定的功能,因此,造型由简单到形式丰富、多样,可根据喜好和构思来设计,为盘扣的图案创意及设计延伸提供了巨大的创造空间。

(二)盘扣的造型图案

盘扣依据结构造型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最简单、最基本的是一字直扣,是将折叠缝制好的布料细条(袢条)分成两段,一端作为圆球形的盘纽,另一端是纽襻,一字直扣的盘纽和纽襻分别缝制在衣襟两侧并保持对称;另外一种是盘花扣,分为空心和实心两种:实心花扣的中心部位用袢条填充,造型饱满充实;空心花扣是中间为空心或用布料包棉花镶嵌在内,柔软而灵动。随着盘制方法和造型上的繁复考究和精工细作,空心花扣又分为了嵌心包花和无嵌心花两种。在传统盘扣的基本款式中,实心花扣有单耳扣、双耳扣、三耳扣、葫芦扣、树叶扣、花蕾扣、琵琶扣等;空心花扣有菊花扣、柳枝扣、石榴花扣、蝴蝶花扣、花篮扣、寿字扣、小花扣、凤凰扣等;也有实心与空心叠加使用的,如简易蝴蝶扣、燕子扣等。”

(三)盘扣的色彩

盘扣作为服装的配件使用,基本是采用整件服装制作完毕后剩余的材料来制作。这时的盘扣色彩大都是与服装面料相一致的,也就是说,只要有一种服装色调便会有相一致的盘扣色彩。任何单一的色彩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在于个人的喜好和服装材质的不同而已。本文阐述盘扣的色彩,重点在于盘扣自身色彩的配搭及其象征性。

为了避免盘扣单一色彩呆板枯燥的视觉效果,可采用同色相不同材质增加盘扣的变化;如要突出盘扣造型或图案重点部分,可以采用主色与无彩色系黑、白、灰、金、银搭配的方法改变盘扣色彩的过于强烈或过于统一,以缓和色彩搭配的生硬感或模糊感,使配置的色彩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平衡感。搭配无彩色是盘扣配色最安全有效的常用方法;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搭配,要考虑到色彩色相、明度和纯度上的调和关系,还要注意把握好色彩间面积比例的从属关系,避免花俏,统一中寻求变化,才能使盘扣的色彩给人以美的视觉感受。

(四)盘扣传达的寓意

传统的盘扣的形制多采用左右对称式样,这十分符合中国人追求平衡、稳定、和谐的审美观,最简单的圆形扣暗示着对生活圆满和美的期望和祝福。“柔情不断似春水”道出了传统盘扣的意蕴。

盘扣这种传统手工艺之所以源远流长,不仅是因其造型精巧、色彩丰富的视觉形象,更重要的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生活积累,赋予了盘扣一定的观念和象征意义,因此每一例盘扣都有表现其特征的名字。如蝴蝶扣、葫芦扣与“福”字谐音,希望生活能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琵琶,是古代乐器,也是汉传佛教中守法尊天神持国天王手持的法宝,被视为吉祥之物,于是有了琵琶扣和谐音“枇杷扣”,代表对风调雨顺、美好生活的期盼;梅花傲骨,菊花高洁,兰花典雅,盘扣以花的品质来象征、彰显人文素养与气质;又如鱼表示喜庆有余,鹿和“禄”,瓶和“平安”,金鱼和“金玉”,松鹤代表长寿,万字、蝙蝠和寿字结合在一起就是福寿万代,由此延伸出了“长寿安康”等祈福的内涵。此外,盘扣作为服装配饰时,往往要与不同类型的服饰相呼应或与其所取的寓意相结合,以展示穿着者的身份或与其场合相适应,如春节配如意扣,年轻女性配兰花扣,老人寿诞配寿字盘扣等。

盘扣,无论从视觉上还是从寓意上,都被赋予了无数美好的寓意,众多的形态以谐音或象征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对称的结构、生动的造型、多变的色彩和浓郁的涵义,凝聚了这门传统手工艺的历史文化和智慧精华。

三、“旗艺”盘花扣衍生品的设计实践

随着现代服装与世界的同步,盘扣被大量的工业批量现代钮扣所取代,这一传统产物其“用”的功能减弱,在服饰上的存在和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日渐削弱。而盘扣作为中国服饰的缩影,它从单一的满族服饰配件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服饰中的一个标志性元素,其丰富的内容题材、多样的形态变化、深刻的文化寓意、含蓄的风格特质,表现出了中华民族高超的造物技巧和惊人的创造力。因此,这项极具艺术与文化价值的民间手工艺应该传承文化精髓,汲取时代气息,拓展应用领域,创新表现形式,开发相关的系列产品,从而设计出中国特质且符合国际化审美的盘扣衍生产品,让这一传统手工艺更好地发展下去。

保存和发展盘扣这项传统手工艺,首先要保存其文化精髓:基本的造型结构特征和纯手工制作的工艺,蕴含着盘扣的文化价值和历史记忆,要保存并绵延到下一代的记忆里。其次,不要讓这项手工技艺与时代脱节,盘扣不能仅限于过去服饰配件的功能,若无法与社会互动交流,那么保留的仅仅是“空壳”。与现代生活相互结合,符合现代时尚消费观念,达到文化遗产的永续发展,是衍生品设计思考的关键问题。再次,在视觉化上要以盘扣为文化符号创造品牌形象。文化可辨性、创意和符号认知的拥有,便可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资产。

盘扣元素在商品上的应用,是将商品作为媒介,赋予商品消费性、主题性和品牌性。因此,盘扣衍生品的设计,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设计:首先是商品本身的受众性。受众即大众媒介的消费者,它着眼于商品购买行为的特定属性,也就是什么类型的盘扣衍生商品能够吸引民众目光促成消费行为的问题。参考了众多的旅游纪念品和文博衍生品,笔者认为,文化属性、艺术性、经济性和便携性是盘扣衍生商品设计考虑的四个重要指标,从受众性考虑,产品消费群体应年轻化。

四、结论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创造出来的、能够体现本民族特点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对于国家的进步,是不能拒斥的。改革开放40年,对西方文化的认同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一种疏离感。盘扣虽小,却承载着中华民族特有含蓄平和的精神气质和智慧精华,百年来,它被赋予一定的观念和象征意义,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人文精神和一种自然灵性的表露。本文的形成是在对盘扣演变发展的探索中不断完善,针对盘扣这项传统手工艺,不仅要保留和研究,更重要的是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和利用,添加新的设计理念,拓展应用领域,开发相关产品,使其更加具有审美性和适用性,让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走近我们的生活,实现应有的民族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科友,周迪人.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清理简报[J].文物,1990(9).

[2]朱玲敏,赵明.中国传统盘扣造型结构的演变[J].丝绸,2017(6).

[3]赵丰,其木格.内蒙古兴安盟代钦塔拉辽墓出土丝绸服饰.文物[J].2002(4):55-68.

猜你喜欢
寓意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支艾
四个馒头
吃年夜饭
福“倒”了
模仿老鹰的乌鸦
倒贴钱
The fox and the gra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