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对主流文化认同的影响及其应对

2018-05-14 10:51寇国权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媒体

【摘要】主流文化认同在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群体凝聚力的发挥方面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碎片化”的文化阻碍人们对主流文化的深层次认知;更加扁平化的社会关系冲击了主流文化的权威;新媒体为少数极端分子和国内外反动势力利用等,这些都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主流文化认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依法管理新媒体,把握新媒体应用规律,提高人民群众媒介素养教育,增进主流文化认同。

【关键词】新媒体;主流文化认同,主流文化

【文献标识码】G206 【文献标识码】A

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使得多元文化广泛传播,在这样一种多元扁平的文化场域之下,人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激发了人们对“我是谁”的追问,开始质疑主流文化的权威性与主导作用,主流文化认同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如何正确地研究应如何看待新媒体对人们主流文化认同的影响,并提出应对之策,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认同、文化认同、主流文化认同

“认同(identity)”一词具有“认同”“身份”“同一性”等含义,原是一个心理学名词。“一般而言,认同是指对共同或者相同的东西进行确认。”认同是建立在自我与他者之间同一性基础上的认可接受并自觉同化的过程和结果。认同的基础是自我与认同的客体之间的同一性,认同既然追寻的是同一性,则必然存在其反面差异性的存在,并且只有差异性的客观存在,对同一性的追寻和归属才有了意义,同一性与差异性是认同这个问题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缺一不可。认同其整个的逻辑起点即是认同的主体——人,对“自我”特质的感知和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认同是对“我是谁”这个终极哲学命题的追问,是生活于社会中的人对自身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探究。

文化认同将文化作为确定自我和同一性的根源或者说尺度,将某种文化所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规范以及文化所秉承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作为区分“我”与“他”、“我们”与“他们”的标杆,换而言之,即以某人或者某群体是否具有某种文化属性来鉴别其文化身份。文化认同的这一过程是动态的,是人们对某种文化的认可、接受和自觉实践的过程,人们对自身所秉承文化的一种确认、反思、批判与创新,“就文化本身而言,文化认同既是文化的体认和赞同过程,又是文化的反思与批判、提升与创新过程。”

主流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以内占统治和支配地位的文化,也即统治阶级所积极鼓励与倡导的文化,“是表达社会主体意志(国家意志、利益和意识形态)的文化”。在当代,主流文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所谓主流文化认同,也就是要探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倾向性的认可和接受。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文化认同的影响

(一)新媒体内涵

美国学者戈尔德马克首次提出了新媒体的说法,随后“新媒体(New Media)”一词迅速地流行。时至今日,对新媒体的概念至今仍是众说纷纭,学界一直没有统一的说法,但是在其核心概念上有了一些集中且流传相对较广的探讨。根据前人对新媒体的探讨,在本文中,我们将新媒体做如下解释:新媒体是一种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相对概念,特指综合运用数字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技术,借助电脑、手机等客户终端向大众传递信息与服务的新型的传播形式。

(二)新媒体对主流文化认同的积极影响

第一,新媒体为主流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在传统媒体所统驭的文化传播的时代,因为技术手段以及其他条件的限制,信息相对来说十分滞后,主流文化的传播效率低下,受众也少,很难在全民范围内构筑民众对主流文化的认知和接触,主流文化认同工作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在依靠传统媒体接触、学习和感受主流文化之外,隨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网络接收海量的主流文化信息,为增强群众的主流文化认同提供了生动丰富的资源和手段。

第二,新媒体创新了主流文化认同的方式手段。在过去人们接受主流文化主要是通过课堂、报刊、书籍、广播等形式,而这些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枯燥乏味的,有时候难以激发人们愉悦的情感体验方式上很单一。而现在,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微信微博等浏览海量的信息和鲜活案例,话语方式也更加新颖与大众化,这样就更容易激发接受者的情感共鸣,自觉认同主流文化。

第三,新媒体激发了群众主流文化认同的主体性。在过去主流文化的认同的整个过程以单向的“灌输”为主,群众认同的主体性地位难以发挥。而伴随着新媒体这种新的形式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人们可以与信息的发布者进行积极的信息互动与沟通,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和思想碰撞,从而保障了群众的主体地位,使群众更容易接受与认可,鼓励着群众对主流文化的参与和创新。

(三)新媒体对主流文化认同的消极影响

“碎片化”的文化,阻碍人们对主流文化的深层次认知。新媒体降低了文化传播的门槛和条件,任何一个个人或组织都可以参与到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来,随时随地地发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但是与以往书籍、报刊等的系统化与专业化不同,现在这些随处可见的观点,事实上是一些碎片化和片面的对世界、对现实的理解与解读,人们长期浸淫于这样一种多且杂的信息时代,很容易丧失对主流文化的深层次认知,陷入文化认同的困惑,被一些浅薄的非主流文化所影响,从而,消弱人们的主流文化认同。

新媒体使主流文化的主导地位和权威性受到了剧烈的冲击。互联网使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扁平的世界之中,利用新媒体充分向外界展示自己的个性与观点,人们都自我感觉是个或者半个“专家”,质疑主流文化倡导价值的正确性,这样一来,主流文化的权威性和主导地位就收到了剧烈的冲击和撼动。

新媒体为少数极端分子和国内外反动势力利用,影响人们的政治和国家认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都从未放松过与我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无声较量”、运用网络、传统传媒等大肆宣传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念,鼓吹自由、平等、博爱。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剑锋直指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所有这些都造成了人们在文化认同上的混乱。

三、应对新媒体对主流文化认同消极影响策略

新媒体当然给主流文化认同带来了剧烈的冲击与很多不好的影响,但是,新媒体技术本身并没有好与坏,仅仅只是让文化传播和文化认同过程的一种手段和方式,要在充分把握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之上,采取积极的态度应对,疏而不堵、因势利导,才是最合理的政策。

(一)依法管理新媒体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绝不可以允许国外强权、个别反社会分子成为超越国家主权和法律之上的新强权,也绝不可以准许个体利用互联网肆意传播落后文化,侵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但是,我们也不可以肆意地、随心所欲地干预互联网的信息和文化传播,要以法律为准绳,将互联网文化环境的治理纳入到法制程序中来,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出一个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空间。

(二)把握新媒体应用规律,使其影响更多的向正面转化

新媒体使人们的文化认同的主体地位空前提高,同时也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扁平,这既给新时期的主流文化认同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主流文化认同强化的机会。借助于互联网,人们可以更多地参与主流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同时也倒逼着主流文化自身话语方式的转变。正确把握互联网等新媒体的传播和应用规律,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对抗和交锋中实现主流文化内涵的发展,及时转变以往的话语方式,才是应对新媒体挑战的正途,相反,一味地强调自身文化原封不动地保存和片面强调新媒体的消极影响不仅不明智,而且会阻碍主流文化的进步和主流文化认同的增强。

(三)提高人们群众媒介素养教育增进主流文化认同

由于长期以来对人们群众媒介素养教育的忽视,使得很多人们对待新媒體的态度依旧出于自发盲目的状态,需要全方位、多手段地帮助群众强化面对繁多驳杂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甄别和判断的能力,提高人们参与新媒体文化互动的意识和技巧。在人们媒介素养普遍提高的情况下,人们自然会对信息化时代各种复杂的信息做出甄别,对主流文化认同的认同也自岿然不动。

总之,新媒体在人们主流文化认同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我们要正视新媒体的力量,使新媒体为我所用,在主流文化认同方面发挥其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新建.文化认同及其根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4).

[2]沈壮海,王绍霞.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学生的文化认同[J].思想理论教育,2014(3):15.

作者简介:寇国权(1990-),男,汉族,河南省永城市人,在读研究生,河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应用研究。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