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代艺术世界,大家都极力追求创新。而对中国传统文化汉画像砖的关注显得较为冷淡。汉画像砖是汉代艺术的杰出代表,其简洁的画面、夸张的造型、简练的线条都在向世人传递着汉代艺术的的古朴与浪漫。本文通过分析法和实验法,并结合这次创作过程当中的体会浅析一下我的创作作品对汉画像砖的题材内容和造型、线条、构图三方面的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汉代;画像砖;题材内容;造型;线条;构图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一、我的创作作品学习借鉴汉画像砖的原因
(一)石刻画对我的影响
我对汉画像砖的学习起初源于对重庆大足石刻牧牛图造型的临摹。牧牛图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牧牛石刻像,是一组具有山野情趣、刀法豪放的造像。其线条质朴、沉着、劲健,色彩平涂。当时只是单纯地觉得石刻图造型简洁优美,形象有趣、稚朴,并且对它所表现的悠闲、恬静、风趣盎然的画面很是喜爱。绘画的时候乐在其中,只是想要把心中的感觉表达出来。后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对石刻图进行了查找,进而了解到汉画像砖的魅力,后对汉画像砖进行了研究与查阅,找了许多关于汉画像砖的图片和资料,觉得它的古朴趣味很是独特。又在老师的帮助下,我收集了更多关于汉画像砖的图片,思考之后我决定把汉画像砖的特点用在我的创作上。
(二)汉画像砖应用于绘画的研究现状
经过查阅资料和观察汉画像砖的图片,我对汉画像砖的研究状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汉代画像砖的研究状况进行过分类与比较。不管是从汉画像砖的艺术风格,还是汉画像砖内容所反映的思想观念,都有很详细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也是令人振奋的。但是汉画像砖应用于绘画的研究状况却极为少见。
在当今社会,各种装置、观念,新媒体艺术不断活跃于艺术市场,人们都在不断追逐前卫。作为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的汉画像砖学习却是门庭冷落。在绘画领域更多的也是对壁画的学习研究,虽然也有国画、版画画家对汉画像砖学习借鉴,可也是凤毛麟角。油画里真正对汉画像砖的运用更是极其缺乏。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因其稀有性、少和绝,就显得脱离大众,人们对其不了解,收藏的人就很少,关于它的资料就无从研究,历来学习的艺术创作者很少。我就想,如果运用于绘画创作中,学以致用,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我们是现代人,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要继承发扬,也要创造创新。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学以致用,融入个人风格。
二、我的创作作品对汉画像砖的借鉴
在关于把汉画像砖特点运用于我的创作时,我比较注重对汉画像砖造型、线条。构图方面的共性的研究借鉴以及题材内容的学习。各个地区的汉画像砖有其个性的特点,但是应用起来有太多复杂因素。为了尽可能减少歧义,使论文逻辑上通顺,地区差异的个性特点本文将不具体区分论述。以下本文将主要从题材内容、艺术风格两方面浅析一下我的创作作品对汉画像砖的借鉴。
(一)题材内容的借鉴
汉画像砖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但汉代艺术家描绘的主题,总的来说还是源于社会现实生活,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和征服。作为一个艺术家,关注的就应该是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应该关注艺术的本质,真诚地表现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只是不同时代要表现和反映的内容不同,汉代艺术家反映的是汉代人们生活和精神世界。在论文创作时,内容方面我要表现的是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我对汉画像砖的内容借鉴的是对社会现实生活的表达。希望从人们生活的状态去发现人们的审美情趣,揭示当今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
如图1《运动》,我比较侧重对现实生活的表现,表现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但我在创作的时候没有采用传统西方写实油画的手法,而是用简洁概括的线把动势表现出来。汉画像砖上的画像充满人间的生活趣味。我在创作的时候本着这一目的,尽量表现画面的生活趣味。画面表现的是不同人的运动状态,他们都是不同场合、不同时间的人,把它们组合在一块,可以看出人们现在的休闲活动丰富多彩,有打鼓的,有打球的,有打高尔夫的,是个人在悠闲状态下生活态度的表现,体现的是不同态势下的一个个瞬间动作,表现生命的活力、生活的丰富多彩。
(二)艺术风格的借鉴
汉画像砖的艺术作品风格朴素、雄浑奔放。造型方面较壁画艺术对比效果更强烈,在线条方面与中国画的线条相比更富有变化,在构图方面大都直入眼界,视觉效果强烈,有很大的借鉴意义。现我从三方面分析一下我的毕业创作对汉画像砖艺术风格的借鉴。
1.漢画像砖造型的程式化与平面化
任何一门艺术总有它的局限性,石刻不以眉目传情,但它扬长避短,极尽调动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我们可以发现,汉画像砖对造型的处理是在肥瘦动静、粗细润燥等精妙的调动中,刻画人物的动势特征,从而达到“以动传神”“依形写神”的效果。并且汉画像砖的造型具有一定的程式化与平面化。一幅图中的每个人物在造型的处理手法上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我在创作时,如图(1)学习它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于意境的构思和形象的表现,追求运动和气势。突出简洁的整体形象,或粗或细,或张或驰,有的地方润一点,有的地方干一点,借鉴汉画像砖的那种程式化,运用到自己的作品里。汉画像砖的造型没有很多的层次,立体感不强,以线作画,又带有平面化效果。关于这点在我的作品中没有过多地去塑造它的体积,而是用线来概括形象,把所有人都看成是用线组成,只不过是粗线和细线的区分,体现造型的平面化。
2.汉画像砖线条的节奏感
在欣赏汉画像砖时,我们会感觉到画面有明显和不明显的波状曲线,这种线的紧张的形态,正确又合乎法则的构成包括了诸要素在内的生机勃勃的力量,出现了动感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并且给人很有节奏的感觉。汉画像砖善用曲线、长线来刻画物象动势。如图(1)我在创作时,以线为主团块结构,利用动势去传情达意,用色彩去传导情绪。选取动势大的物象,加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人物的细部没有去刻意刻画,全部省略掉,只留下线条式的形象。我在运用线的过程中,主要是以形体的某种神态为意向,尽量使这些线成为很有生命力的个体,去表现一种气氛,追求的是神似。
3.汉画像砖构图形式的动态性
汉画像砖的构图形式非常丰富,一般构图集中,有些是独幅画面,有些是长构图的局部。但都以“满”传神,以“动”传神,具有中国造型艺术以神写形、以形传神的思想。我在创作作品时,尝试借鉴汉画像砖的这两种构图。借鉴独幅构图,体现其“满”的构图特点;借鉴长构图,注重在剧烈的动势中刻画形象,表现一种静中求动的感觉。每幅创作的构图让人感觉人是在动着的,体现其以“动”传神的构图特点。在人物选择上也都是选择运动中的人,对于人物的安排我也是让它上下左右有一种节奏感。
三、创作过程总结
现代艺术对材料的实验必不可少。我认为对汉画像砖的借鉴要古为今用,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需要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尝试了给画布做肌理。对沙子和塑型膏的结合,做了很多实验。为了更好地利用塑型膏,我把塑型膏与一种油画颜料调和,用刮刀直接在画面上进行绘画,做出粗糙的肌理效果,使它多了一种朴实的厚重感。
经过这次的创作实践,对汉画像砖的认识不仅仅在书面资料上有了很多的了解,在把它的特点运用在绘画的过程中更是让我受益匪浅。从小稿到大稿,在不断的创作尝试中,由于认识的提高也在不断地进行改进。在对汉画像砖的借鉴方面总感觉对汉画像砖的学习还非常不成熟,学到的也只是冰山一角。汉画像砖独特的艺术魅力还需要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借鉴。虽然路漫漫其修远兮,仍将上下而求索。
对于自己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绘画技法的不足,在创作摸索中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我认为在以后需要去弥补这两方面的不足,再接再励。
参考文献:
[1]刘克忠.彩绘汉画像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2]郑先兴.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武汉:湖北人民出版,2006.
作者简介:张孟艳(1990-),女,河南人,研究方向:现代油画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