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楚文
摘 要:本文针对专项资金绩效管理在各环节出现的问题,利用信息化平台构建以绩效评价结果为导向的应用机制,形成科学的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体系。将绩效评价指标有效嵌入业务实施、财务管理的各相关环节,及时发现可改进的管理单元,纠正业务过程中目标偏离行为,有效保障专项资金绩效达成预期目标,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信息化;专项资金;绩效评价
财政在医疗卫生领域投入的专项资金逐年增长,公共卫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应急救治、公立医院改革、疫病防控等方面都是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的重点方向,部分地区财政部门已经初步形成事前绩效预算和事后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机制。由于医疗卫生项目专业性强且项目各具特点,财政部门设计的一级绩效评价指标缺乏具体的指向性,结果造成绩效指标缺乏统一性和可比性。财政部门绩效评价大多停留在项目实施单位材料报送财政部门汇总分析的非信息化管理阶段,研究利用信息化平台将绩效评价指标有效地嵌入业务实施、财务核算的各相关环节,有助于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管理、绩效评价和评价结果应用整个过程形成一个闭环,有效地推动项目绩效管理的改革。
一、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体系不完善,资金管控不到位,绩效评价不理想
财政部在2017年召开的绩效评价工作推进会上指出了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其中就包括绩效评价工作缺少统一规范的规则;绩效评价技术操作标准体系仍未建立,绩效评价指标、权重和评分标准设计过于随意,评价结果没有可比性,分类指标库、数据库、专家库、中介机构库还有待形成。由于专项资金评价体系不完善,经常出现预算缺乏严谨,随意调整预算,甚至发生挪用、套取专项资金的现象。针对评价体系过于空泛,缺乏精准的管控体系,时常出现各级部门为完成任务拼凑填报相关数据,导致绩效评价信息失真。
2.专项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绩效评价信息的应用滞后
目前使用信息化方式管理的医疗卫生项目专项资金为数不多,大部分项目绩效管理采用人工操作的方法,绩效评价的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人工处理后往往难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财政及主管部门对专项的实施信息不能通过信息化方式及时传递,绩效评价信息也不能在项目实施当期及时使用,绩效评价信息的应用滞后。
3.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体系不完善,资金统筹安排缺乏科学依据
医疗卫生领域的专项资金从资金来源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由中央、省设立的,地市以配套资金形式补助的,这一类型的项目一般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或政府发展的规划项目,上级财政在重点环节给予资金支持,具体的环节由地方政府给予配套资金的支持,由于各地政府财力和管理水平不均衡,从而出现地市级政府在没对具体项目进行细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资金的配套。资金投入大小、方式、对产出效果的影响等并没有在资金配套前或项目绩效评价后进行完善。配套资金的多少取决于项目单位与财政部门的博弈,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内部控制、绩效评价标准和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等方面也没进一步完善。
第二类由地市根据当地发展需要自行设立的,这一类型的项目是按地方政府的规划设立,对项目设立的必要性、资金投入的大小,资金投入的方式等更大程度上体现政府部门的意志,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缺乏健全的管控制度。不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体系导致“重项目设立、分配,轻项目管控及绩效评价”,忽视专项资金实施的全过程跟踪,以及根据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对专项资金项目进行有效的调整。
二、基于信息化平台的专项资金绩效评价目标
绩效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确定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但在实践中,绩效评价更大意义在于把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得到的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于专项资金的申报、分配、过程管控、事后评价应用的全过程,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绩效评价的目标为项目信息全流程有机融入信息化平台,形成事前确定科学的评价体系,事中精准反馈运行数据,发现可改进的管理单元,及时纠偏,事后绩效评价分析促进流程再造和评价体系的优化。
三、信息化平台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亟须完善的关键环节
1.项目申报、审批充分论证,明确科学、精准的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
针对现行项目预算支出申报中的“项目目标及预期效益”栏目,应全面考虑目标的标准、计量、管控及信息反馈方式等。以定量指标、可信息化监控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主要包括:①业务完成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②财务指标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③内部管控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④项目社会公众参与评价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
2.评价指标嵌入项目执行过程,及时发现可改进的管理单元
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可以突破传统绩效评价结果不能在绩效评价周期当期应用这一弊端,在项目运行的过程中,通过嵌入信息化平台中的绩效评价数据,项目管理者和实施者及时发现可改进的管理单元,在项目实施的周期内将可改进的管理单元进行优化,促使专项资金在当前绩效评价周期内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
3.绩效评价数据实时反馈分析,形成有效的纠偏机制
项目开始阶段资金的用途、標准、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都通过信息化的方式嵌入业务系统中,信息系统根据条件判断是否满足开支标准,符合条件的按既定的用途、标准列支,不符合条件退回,信息化平台根据数据进行实时的绩效分析,形成有效的纠偏机制,有效规避人为执行失误。
4.公众参与评价通过信息化平台实时反馈
现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也有个别项目提出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标,但仅限于项目实施单位的主观数据报送。医疗卫生项目专项资金最终受益者是社会公众,社会公众对专项资金项目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感受及评价意见对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制定社会公众参与评价的量化指标和评价标准,利用信息化平台实时反馈分析,对下一周期专项资金项目开展的方式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5.绩效评价结果分析促流程再造和评价体系的优化
持续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需要逐年优化,在项目周期结束后,项目单位须根据绩效评价分析结果对业务流程再造和绩效评价体系的优化,财政部门根据项目单位上一评价周期的评价结果来调整下一年专项资金的分配额度及项目开展的路径。
四、结语
财政专项资金的高效运作,必须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希望日后有更多的专项资金应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通过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设定、过程管控和纠偏、评价结果反馈与运用一系列高质量的绩效管理手段,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发挥更大的效用,专项资金的运作更为精准、高效。
参考文献
1.毕天睿,PDCA理论在高校专项资金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会计之友,2016(3).
2.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闻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以绩效评价促管理以科学管理促效益.财政监督,2015(1).
3.邓亚当,史传林.大数据时代财政绩效的评价信息化与第四方评价模式构建.地方财政研究,2015(6).
4.解洪涛,李玉姣.大数据背景下的预算项目绩效评估改革构想.财政科学,2017(6).
(责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