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
[摘 要] 小学教师在提升小学教育质量以及推进小学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就我国而言,积极实现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稳固与增强我国的基础教育极为关键。基于此,拟从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出发,深入分析当前我国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探讨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 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078-01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伊始,教育领域中的研究重点已经从课程转为教师,尤其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逐渐被人们关注,而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对教学质量的影响也被人们所认知。当前,我国相当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依然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部分小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更是亟须提升。因而,针对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内涵
教师专业化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学习与专业培训,逐渐获得专业的教学知识、专业的教学技能以及专业的教学素养,并成为合格且专业的教学者的整个过程。一般而言,小学教师的专业化主要分为三点:专业情感、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其中,专业情感主要是指小学教师在教学岗位上所展现出的教学热情、教学态度与责任感等;专业知识指的是小学教师所具备的小学教育知识与教学水平,通常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观念与教学创新等;专业能力则是指小学教师在完成整个教育任务时,所展示出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状态。由此可见,具备扎实的专业教学知识、拥有较高的专业教学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专业教学情感是小学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必备内容。
二、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化观念较为淡薄
目前,多数小学教师参与各种教研、培训或者进修等活动,都是在相关教育部门或者学校的强制性要求下进行的,小学教师主动参加此类学习性活动的积极性偏低。另外,相当数量的小学教师参与一些科研性活动,目的就是为了评上相关职称,而一旦获得高级职称之后便松懈下来,缺乏再次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淡薄的专业化认知,从根本上制约了我国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专业指导有待加强
虽然诸多教育机构与学校都提倡在岗教师开展专业化的学习研究,但由于我国农村小学教师的比重较大,致使其成为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群体[1]。然而,受农村地区社会条件与经济条件的限制,各方面的信息流通不够顺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指导也较为匮乏。信息的闭塞、理论以及专业层面的指导缺失,导致我国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的理念更新与专业知识更新较慢。
(三)培训效果不够理想
近些年来,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各地学校都意识到了加强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同时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培训活动,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结合实际情况发现,目前针对小学教师的各种培训活动,虽然不同程度地提升了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技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未发挥更为显著的功能与效用[2]。究其原因,在于当前的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等与小学教师的教学实际联系不够紧密,进而影响到了培训质量与成效。
三、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专业化的教育观念
加强对小学教师的思想与观念教育,促使广大小学教师认识到高素质、高能力的师资力量是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与支撑,更是推动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要素。鼓励小学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利用一切机会不断深化自身的专业知识,提升自身的教学专业技能。
(二)加强政府的专业引导
我国政府以及教育主管部门要努力为小学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逐步改善小学的综合条件,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软硬件条件。同时,还要通过提升工资薪酬、优秀教师奖励、专兼职结合等措施,确立人才吸引、人才稳定的机制与体制,不断强化政府的专业引导作用,促使小学教师朝着专业化的方向良性发展。
(三)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针对小学教师的各种培训活动与培训内容,必须紧扣新课改目標与实际教学状况,持续创新培训模式、培训策略等,切实提升教师培训的实效性[3]。同时,还要根据小学教师的不同特征与教学水平,制定不同需求的多样化培训活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预见性与专业性。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并非仅仅是对教师的个人要求,更是整个教育体系不断创新与发展的要求。因而,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各种举措充分调动小学教师不断促进自我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努力为小学教师提供多样化的专业培训平台与机会,真正实现我国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秀凤.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途径及促进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6):20-21.
[2]杨慧,祝怀新.英国教师教育策略探析:基于对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的认识[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5-46.
[3]伍红林.大学与中小学合作教育研究:当代中国教育理论发展与教育实践变革的一种取向[J].基础教育,2008(6):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