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佳
[摘 要] 虽然艺术类高职院校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数量不多,但都独具特色,学生心理特征也与其他院校的学生有所差异,因此,使用常规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适合。通过分析发现这种不适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思想理念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育效果不佳、途径单一、评估体系不健全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关 键 词] 艺术类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方式;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225-01
艺术类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作为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与其他学生相比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因此,艺术类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以及特点也应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目前,由于大部分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不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因此,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途径、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理解。1999年版的《辞海》中对“心理教育”的定义为: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以心理学为主体的教育,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培养和完善人格,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的教育。
二、艺术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理念滞后
虽然国家在大力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但受限于高职院校本身发展的问题,不少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仍无暇顾及。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定位更是模糊,常常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应付式的状态,甚至认为只要学生没有出现大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达到了。此外,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意义认识不到位,甚至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区分清楚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将其混为一谈。不少高校并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和重视远远不够,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受到限制,效果难以体现。
很多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却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和发展功能。大部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都处于良好的水平,对他们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培养积极的品质,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但是从现在各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定位来看,离这一思想观念还有一段距离。
(二)师资力量不足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规定,每2000~3000学生需要配备一个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国家教育部规定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纵观高职类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配备情况,大部分是没有达到规定要求。部分人数过万的学校也只配备1~2名專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很多教师也是“半路出家”,只参加过一些简单的培训。甚至很多院校还将思政课的教师纳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范围,但这些教师都未曾进行过系统专业的学习。由此可见,目前高职类院校不仅专职教师数量不够,兼职教师的专业性也有待提高。
(三)课堂教育效果不佳
课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直接与所有学生产生联系,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首先,相比思政课程的设计,目前尚未形成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完整的体系构建,导致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处于相对混乱的状态。其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定位不科学,将该课程当作理论课程,忽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点实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流于形式。再次,部分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大班教学,每班人数有超过200人的情况,人数过多也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授课的内容和重点进行调整,教授内容与学生需求不一致,学生兴趣缺失,上课效率不高。
(四)教育途径单一
艺术类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而课堂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心理健康教育授课教师的事,应该是全员联动、人人重视的事情。但目前看来,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尚未建立起来,开展的活动也主要以直接讲授为主,大部分在课堂上和讲座上进行。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学生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经不局限于教室,所以实施教育的途径也应更加多样化,适时而变,开拓更多的渠道,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随处获取,心理健康知识无处不在的氛围。
(五)评估体系不健全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指的是对某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结。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个系统中,评估作为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前期工作的是否合理,成效是否显著,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都将在这个环节中体现。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缺少这一环节,即使进行工作总结也是由心理咨询中心自行进行评价,缺乏科学的体系,评估的依据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没有健全的评估体系很难对现有的工作进行反馈,导致工作改进缺乏依据和方向,最终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由以上问题我们可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一定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作机制,因此构建有高职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的必要条件。只有建立完善、科学的体系,各项工作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才能有所保证。
参考文献:
[1]王道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原理与操作[M].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李奎刚.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9(1):100-101.
[3]张婷.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3):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