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成 蔡琼 谭立新
[摘 要] 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 师资队伍建设被列为办学条件之首,是培养高技能、高质量、高素质学生的基本保障。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在于专业教师团队的建设。在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中高职衔接试点项目(以下简称:中高职衔接项目)中,教师团队建设的成果直接影响项目的成效。
[关 键 词] 智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197-01
一、实施背景
在此中高职衔接项目中,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是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一五”重点项目精品专业、湖南省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项目示范性特色专业。该专业已经有了一个稳定、团结、创新的教师团队。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教学团队基础上进行提升,进一步明确团队建设目标、创新建设方法、疏通建设思路,与该中高职衔接项目其他学校教师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特色、有实力的教师团队。
二、实施过程
(一)实施思路
1.“项目驱动、八维一体”的团队建设方法
教师团队建设从科研技术应用、教学改革研究、课程资源开发、创新创业指导、专业协会指导、技能竞赛指导、信息化建设、教学运行实施的八个方面进行一体化建设,采用项目驱动的基本建设策略,实现团队“共同成长、追求卓越”的建设理念。
2.以“灯塔指引,追求卓越”的团队建设目标
一是雷锋精神的精神灯塔,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雷锋精神培养教研室奉献精神;二是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的目标灯塔;三是以智能控制技术为技术灯塔,通过灯塔照亮前行道路,指引团队追求卓越。
(1)以智能机器人技术设计开发等工程实践项目为载体,师生之间、教师之间通过科研、教研、课程、创业创新、协会、教学活动进行紧密融合,學校与学校之间教师的互动研讨交流,鼓励教师融入学生班级、社团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以专业项目为载体,组建团队,引导教师紧密合作,扬长避短,共同提升,团队与学生水乳交融,共同成长。(2)多元融合、协同发展。建设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元融合的专业群平台,整合资源,协调发展,既服务学生培养和就业又提升和发展教师的个人能力。(3)因材施教、精细服务。针对学生的个性与特点,通过因材施教,实现精细服务,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与服务者。
(二)实施策略
1.团队成员结构提升
教师团队的人员主要以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机器人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人员为主,由长沙电子工业学校、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郴州综合职业中专三所学校教师组成。团队成立于2008年,是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工程师组成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和科研、生产能力的双师型队伍,团队成员中有经验丰富的教授、工程师,有勇于创新、动手能力强的年轻教师等。团队成员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更时时保持学习状态,在技术、环境的发展变化中不断吸收先进的知识,调整各自的知识结构,提升自我水平。团队同时引入来自行业、企业一线的高水平兼职教师,保持与社会、企业的有机结合。团队先后10人次到德国、新加坡、香港进行学习考察,具有高职教育的国际视野。
2.团队教育教学水平提升
团队成员全部工作在教学一线,立足专业,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推进教师教风建设和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通过项目开发、技术服务、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顶岗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
3.团队专业建设能力提升
确定“依托平台、五方联动”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开展“双元培养、工学交融”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开发。2014、2016、2017年度三次组织修订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年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就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修订工作开展专题会议。确定以“迎宾机器人系列产品”作为电子信息专业的系列产品驱动载体,根据“迎宾机器人”设计与制作的流程,形成“目标模式,任务分解”的课程体系。按“迎宾机器人系列产品”设计开发与生产制造的基本流程,对原有实习实训场所进行重新规划与优化,通过调整、整合、改造、新建等形式形成新的实践基地。在“工厂化”教学环境,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职业技能培养与岗位意识的培养等。成立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建设产教合作生产性基地,共享师资,进行“校企共建、优质共享”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开发。
4.加强中高职院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加中高职衔接学生的归属感
至2014年中高职衔接项目立项以来,召开了5次省内中职学校和高职学校的研讨,参加了1次省外(武汉)中高职试点项目的研讨,参与研讨的人员主要包含中职、高职教师、负责人、专家、领导。研讨会中将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工作进展进行汇报、讨论、总结,安排好下一阶段的工作,改进不足的方面。同时,还安排了中高职衔接师生交流会,学生表达对中职在新进高职学校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获得的成绩,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回应,并提出可实施的解决方案,让学生在中职、高职都有强烈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