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醒
[摘 要] 大部分高职院校都以职业岗位技能教育为重心,忽视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出现了师资配备不合理、教师进修学习机会少、课时课节安排不合理、考核形式不科学等问题。高职院校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找到解决途径,才能促进应用文写作学科的发展。
[关 键 词] 师资配备;进修学习;课时课节;考核形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186-01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虽然大多开设了应用文写作课程,却表现出对其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忽视教学效果、流于表面形式的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配备不合理
首先,在高职院校中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教师数量不足。以白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全校教师中担任应用文写作教学任务的教师只有5人,其中基础部教师2人,师范教育系教师2人,艺术教育系教师1人。基础部的两位教师要负责全校除师范教育系、艺术教育系和汽车工程系之外5个系近1000名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其次,专职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教师数量微乎其微,大部分教师都身兼数职,既要从事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又要从事其他科目的教学。再次,教师的学历普遍不高。高职院校成立或改建时间较短,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明显不比普通高等院校,对于缺乏专业人才的学校来说,吸纳人才和吸纳什么样的人才成了问题,部分教师并不是毕业于专业的师范院校,第一学历为本科以下的教师比比皆是,即使是本科或是硕士毕业,他们在高校学习阶段也几乎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应用文写作课程,大多边教边学。最后,从事应用文写作教学工作的教师普遍年龄较小,教龄较短。虽然年轻教师更善于吸收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和内容,但教学经验匮乏却成为软肋,所以笔者认为,学校在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师的配备上应该老、中、青三者相结合,这样才能互通有无,共同进步。
二、教师进修学习机会少
根据比较研究证实,学校教学质量好与坏的决定因素,一是领导层的能力和办学理念,二是学校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1]近年来随着职教事业的发展,高职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高职教师队伍建设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进行有计划的专业培训。但是,组织什么样的教师参加培训,参加什么形式的培训等问题却成为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问题的瓶颈。早在2002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指出,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所以针对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培训计划层出不穷。[2]由于高职院校基础课教师专业技能欠缺的职业特征,想要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可能性较小,再加上学校经费短缺、合适的对口接收学校难找等原因的制约,高职院校往往把教师的培训重点放在专业课教师身上,基础课教师很难有机会参加专业培训,特别是新兴的应用文写作课程,学校给予的重视度是远远不够的。
三、课时课节安排不合理
高职院校在应用文写作课程设置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课时量少。高职院校普遍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岗位技能,大量安排专业课程,应用文写作课程只用来“填空”,安排多少节、安排在什么时间,完全取决于专业课。其次,课时安排没有针对性。该校的应用文写作课时安排不分专业每周均为2节,这样的平均安排难以满足如师范教育和经济管理等系相关专业的需求。再次,开设时间不科学。此课程一般开设在新生入校的第一学期,此时學生对专业不够了解、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财经文书、公文文书、司法文书等专业性稍强的文种,理解和掌握起来会十分困难。另外,有些文种不适合在此时间段学习,比如,毕业论文、自荐材料等,这么早学习,如果掌握得不足够扎实,在真正使用的时候,会忘得一干二净,几乎等于没学。最后,由于教师数量少,学生数量多,教学都集中在一个学期,教师的教学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四、考核形式不科学
“考核作为一种检测手段、反馈行为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它服务、服从于教育的终极目标。”[3]就应用文写作学科而言,其服务于现实的特点决定了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终极任务是把理论转化为写作能力,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整个教学环节存在很多弊端,现行的考核形式首当其冲。首先,应用文写作只作为考查课加重了学生的轻视心理。大多数学生觉得应用文写作成绩对评奖争优影响不大,没有动力是造成自己应用文写作成绩不够理想的最主要原因。其次,只看期末考试成绩导致学生学习时间分配失衡,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再次,只看平时作业表现使课堂效果不理想。部分教师在结业时是以学生平时作业表现为标准的,这种评价方式看起来合理,实则不然,倘若只交几次作业就能顺利结业,还有几个学生愿意配合教师认真完成课堂教学呢?
参考文献:
[1]邓素林.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J].高教论谈,2012(6).
[2]张文钦.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王桂清.启动“应用文”教学改革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