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少玮
[摘 要] 职业教育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教育革新与发展的核心方针。通过校企双方不同深度、不同档次的合作,高职院校不仅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出高技能综合型人才,还能够达到自身的弹性扩张与模拟经营的目的。同时,相关企业也能够得到订单式的综合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加快企业文化知识的更新速度,提升自身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关 键 词]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困境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187-01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观念、运行的几点困境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模式应加深认知程度,完善相关规定的两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一、当前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困境
(一)观念困境
目前,我国大部分政府、企业、高职院校尚未对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与客观性形成一定认识,绝大部分存在只停留在表面宣传校企合作的现象,实际上并未为之付诸行动。而且大部分企业只是单一地进行人才选择,而并不会参与对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对合作教育的思想理念并没有深入,甚至有一部分企业由于考虑自身生产实践与经济效益等问题,会在企业的长远效益与现实效益、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出现利益冲突时,将培养人才作为额外的负担。同时,高职院校中没有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导致行政人员大多不够重视校企合作,教师也缺乏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企合作的发展。
(二)运行困境
高职院校并没有整体推进校企合作,没有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全方面综合考虑,让高职教育相关因素与企业实际运行达到有效结合,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整体,实现优质的预期效果。对校企合作模式大多停留在较浅的层次,在技术开发方面严重缺乏合作。现阶段,已经存在的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通常是为适应市场经济与生存发展的需求而自发地与企业合作,企业也大多仅仅是捐助教学设备,提供实习基地,进行员工培训等工作,尚未建立出一个长期的、优质的、系统的校企合作循环机制,达到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
二、高职院校中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认知程度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只有企业与高职院校具备明确的认知,才能产生主动、踊跃的情感,打下坚实的意志基础。高职院校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认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放眼未来的办学宗旨。高职院校应主动征求、遵循企业的相关意见来建立人才培养模式和设置课程,将实际市场的周期性与教育、培养人才的持续性进行优质结合,提升当地政府的指导性,让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不仅能够满足当前企业的需求,也能够满足企业持续的发展需求。同时,企业也应正确地进行对校企合作的认知,积极主动配合、支持校企合作相关方面的工作,让企业的管理工作人员主动参与课程设置,并进入课堂进行授课,要着重发掘实习生的潜在价值,而不是将实习生当成廉价的劳动,以提升学生的工作热情与兴趣,加强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
(二)完善相关规定
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能否保持持续有效的长期合作,决定于双方对利益的平衡点的把握与探寻,而合作后能否产生最优质的效益,则决定于双方是否探索并拟建出完善、合理的相关保障机制。因此,高职院校应健全、完善相关的制度与规定,有效地推动、规范校企合作的相关工作,提升对企业教师的管理力度,严格考核、评估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校企合作中能够严格遵守教案与教学进度,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更为扎实,并且能够实际有效地结合进入实践,以促进校企合作的顺利发展。如,拟建校企合作的《联合办学基础计划》《校企合作规划》《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议》《教材管理方针》等基础文件,创建全新的、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与考评标准,通過将企业标准、行业标准与教育标准的统一结合,确立出科学、系统的课程标准,创设校企合作的协调管制机构等。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开拓并走向校企合作之路是当今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校企合作相关工作的推进力度,着重发展校企合作,为企业塑造出综合型高质量高技能人才,以促使自身院校能够得到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叶鉴铭,梁宁森,周小海.破解高职校企合作“五大瓶颈”的路径与策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同体”建设的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72-74.
[2]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1(3):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