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洪旭
[摘 要]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是高职模具专业核心课程,知识涉及面广,模具结构、工艺过程、工艺参数复杂,塑料制品质量影响因素多,学生理解难度大,通过项目式教学,运用先进教学法,利用真实场景、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加深知识理解,增强动手能力,达到教学目标。
[关 键 词] 模具;项目式教学;先进教学法;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1-0043-01
模具是强迫金属或非金属成型的工具,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工艺装备。模具批量生产的制件具有高效率、低耗能耗材、精度和复杂程度较高等优点,广泛运用于机械等领域。模具可以分为冲压模具、塑料模具、铸造模具拉丝模具、无机材料成型模具等。
高职模具专业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模具人才,《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模具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掌握课程中的知识对今后在模具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学生基础比较差,学生对模具行业了解比较少,《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涉及机械制图、材料、公差、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点多,学生复杂的装配图看不懂,传统讲授枯燥无味,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师生无法完成互动,老师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考核手段单一。科学合理设计课程,运用先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势在必行。
二、《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实现条件
学校附近塑料模具生产公司、塑料制品成型公司、校内塑料模具实训间、塑料模具、典型可拆塑料模具模型、网络多媒体教室、“双师型”教师。
三、《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主要采用项目式教学,结合真实场景、模型展示、实物拆装、仿真模拟等达到教学目的。
(一)参观教学法,了解塑料模具相关知识
安排2课时工厂观摩课程,组织学生到模具塑料模具生产公司、塑料制品成型公司现场实地观摩,学生围绕塑料模具的加工装配等收集有关资料,质疑问难,做好记录,参观结束后,整理参观笔记,写出书面参观报告,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知识。
(二)任务驱动法,讲解基础知识
以实物灯座为载体引入塑料的组成、塑料品种、塑料的性能、塑件结构工艺性。教学手段包括实物展示、实验法,塑件结构工艺(实物展示:手机壳、塑料齿轮、搭扣),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
(三)模拟教学法,讲解塑件成型过程
将课堂设定在多媒体教室,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多媒体演示注射、挤出成型原理的二维动画,学生从视觉上接受信息,相比文字阐述更能吸引学生。
(四)运用情景教学法,讲解塑件工艺过程
将课堂设定在实训间,通过生产具体塑料制品,讲解工艺参数,通过设定不同参数获得产品对比、参数对制品质量的影响。具体的情境能够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目标。
(五)尝试教学法,讲解注射成型模具设计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拆装典型注射塑料模具模型,对照教材找出结构零部件和成型零件,在此基础上老师再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保证学生系统掌握这部分知识。通过实物产品缺陷,讲解产生原因及解决办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课本的示范作用。
(六)体验式教学法,讲解压缩成型模具设计
老师先讲解一些压缩成型的基础知识,学生分组设计加工一套压缩模具,体验模具设计与加工过程。压缩模具结构相对注射模具,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在实训间设计加工容易完成,可以培养团队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完成任务后有自己的作品,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中。
(七)指导教学法,讲解其他模具设计
将课堂环境设定在图书馆阅览室,通过查找相关图书资料,了解其他模具设计知识,老师指导学生查找资料,教会学生今后查找工具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八)自主学习法,完成塑料制品模具设计
通过课程设计,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程设计取代试卷考试,既可以检查学生自主设计模具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撰写论文能力,也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在实际课程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灵活开展教学,重视职业素养、技能培养,通过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激发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知识讲解应注重实用性。
通过合理调配各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运用参观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指导教学法、自主学习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使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開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高汉华,何冰强.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M].3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