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摘 要] 改革开放带来的西方复杂社会思潮、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网络在现代社会当中的全方位渗透,让“三观”正处于形成时期的高职院校学生产生多方面的心理困惑,他们中大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对他们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维护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存在工作方式方法落后、教学效率低下等不良现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改进工作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有效性,培养现代社会所需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121-01
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西方不良思潮的大量涌入,互联网+时代对人们生活、学习、思维方式的颠覆,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心理素质仍不成熟的高职院校学生而言,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极容易使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会他们进行心理调节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培养高职学生健全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适应将来工作的重要途径。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呈现出诸多不良现状,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式方法落后,难以取得实效性。那么,具体而言,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存在哪些不良现状,一线教育工作者又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改进教学,提高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呢?
一、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不良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事物的认知缺乏科学性、全面性,他们情感丰富但心理脆弱,既渴望成长、渴望被认可,又具有较强叛逆性,他们是一个极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特殊群体。但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当中,普遍存在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教师认为上几堂课,讲一些理论知识,请一些专家来做几场报告,就算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了。部分高职院校虽然建立了心理咨询室等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但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心理健康咨询工作无法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另外,不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都对这门新兴的特殊学科缺乏重视,对这门学科的理解程度也不够深刻。他们的教育教学停留在单纯说教上,对教学是否富有实效性缺乏关注。教學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落后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的创新功能更是无从谈起。另外,不少高职院校教师仍旧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角色,和学生缺乏有效的沟通,无法及时发现那些行为消极学生的异常行为,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导致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后才去想办法解决的不良现状出现。总而言之,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实效性。
二、实施教学改革,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性的策略
(一)明确课程开设目的,立足于学科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应该对这门学科的性质有深入的了解,对这门课程进行正确的定位,将“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作为学科教学目的。教师要立足学科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并且辅以相应的心理咨询、辅导。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实际,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情绪调节、人际交往能力上,教师要帮助学生全方位、正确地认识自己,并且做到悦纳自己。另外,教师应该在新生入学这一关键时期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为了丰富高职院校学生的大学生活,帮助他们塑造快乐的心境,教师还应该组织形式多样、不同主题的活动,通过专题讲座、组建心理健康协会、宣传心理保健知识等活动促进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自信心水平的提高。针对那些即将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教师则应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顺利完成从学校到职场的心理过渡。
(二)以学习与实践并重的活动性课程,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增强学生心理调节能力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教师不仅应该注重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实践教学。教师要以学习与实践并重的活动性课程,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不同形式的活动当中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可以开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各类心理健康活动,比如组织主题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开展“阳光心理面对面”的模拟心理咨询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达到提高学生自我认知能力、提高学生情绪调控能力、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最终目的。在活动性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消除心理困惑,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还可以增强心理调节能力、适应社会能力。
(三)利用学科渗透,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有效性,教师要打破学科教学的壁垒,避免“孤军作战”,利用学科渗透,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的整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方面的促进作用,以科学理论、哲学思想相结合的教育,道德品质、思想政治相结合的教育,促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有效提升。教师还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教学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共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这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特殊课程教学当中,教师必须从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做起,明确课程开设目的,立足于高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创新教学方法、手段,让高职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有用的知识,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当中增强心理调节能力,成为现代社会所需的身心健康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孔令艳.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分析及改进探讨[J].科教导刊,2012(17):36-37,67.
[2]李培.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现状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