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丹
[摘 要] 为了明确园林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为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提供可靠依据,指导园林园艺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构建,推动园林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团队针对湖北各地的园林企业进行调研并分析,从园林职业岗位特点及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并对园林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从职业岗位定位、核心能力要求、人才培养定位、教学改革及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给予建议。
[关 键 词]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企业调研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082-01
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应用、动手能力强的生产、服务、管理一线高技能人才,就意味着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地方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更要结合当地行业企业的需求,因此在办学过程中企业调研是必不可少的。为全面了解湖北地区,乃至全国园林行业的发展,园林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发展趋势,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团队以直接下企业调研为主,通过座谈、访问、问卷等形式开展调查;以间接调研为辅,通过网络、电话访谈、邮寄问卷等形式,对湖北各地的园林企业进行调研。
一、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园林职业岗位人才需求状况分析
对调研的20余家园林企业所需园林相关岗位进行了统计,所需岗位人数达到了233人,需求人数排前几位的岗位分别是生产管理、产品销售、园林施工、园林预算、园林测量、园林设计与绘图,同一岗位所需求的企业数排名靠前的几个岗位分别是生产管理、园林施工、园林预算、园林资料、园林设计与绘图、绿地养护。综合而言,园林行业紧缺的人才主要集中在生产管理、园林施工、园林预算、园林设计与绘图、园林资料、绿地养护等岗位。同时,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生产管理岗位需求量较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工廠化育苗发展迅猛,需要大量人才,另一方面是人才流失严重。
(二)职业岗位特点分析
调研表明,一专多能的技能型人才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这与我们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相吻合,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社会职业出现了综合趋势,许多传统的职业逐渐消失,新兴的、交叉的职业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毕业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企业在用人上看重的是一专多能、一技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职业流动性、日益发达的劳动力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也需要劳动者具备多种技能。
二、调研结论与建议
(一)园林技术专业培养面向的职业岗位定位
调研数据表明,目前园林行业企业对高职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生产管理、施工管理、预算、资料、设计、养护管理等岗位。因此,建议将园林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面向定位为园林植物生产技术员、园林施工员、园林预算员、园林资料员、助理景观设计师、园林绿地养护技术员。
(二)职业核心能力归纳
通过对专业培养面向的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及完成这些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分析,总结归纳了园林技术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园林植物生产管理能力、园林绘图与识图能力、园林设计能力、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园林绿地养护管理能力等。
(三)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通过对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以就业为导向,建议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主要面向园林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设计、园林工程施工职业领域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具备园林管理部门、园林设计与施工企业、园林植物生产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植物生产技术员、绿地养护技术员、制图员、设计员、施工员、预算员、资料员等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在相关岗位从事技术服务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教学改革建议
通过调研了解到,企业非常看重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工作态度,毕业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其职业发展影响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思想品德和工作态度的培养,将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时,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责任心、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心理素质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方面,建议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创造实践的条件,教学方法要灵活,课堂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一些师生互动的环节,建议多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体现学习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五)就业与创业指导建议
通过调研了解到,学生离职率较高,因此,建议加强就业与创业指导。首先,指导学生理清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适合自己心理特点和能力范围的职业范畴,合理设计职业目标;其次,在学生实习前,请毕业两年左右的学生回来作实习动员报告,现身说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再次,将就业、创业能力训练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最后,充分发挥学校就业处的优势,积极利用政府资源,争取更多的地方对口企业为学生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柴福洪,陈年友.高等职业教育名词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J].职教纵横,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