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慧
[摘 要] 根据中职理论课程教学现状,通过研究网络环境下的主题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实践,分析中职计算机课程特点,总结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
[关 键 词] 主题式学习;网络环境;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146-01
新时代教育更加注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结合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特点,通过对不同学科的整合,能够有效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中職计算机课程特点
中职教学以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因此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都有自己的特点:(1)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猛烈地冲击着计算机教学,作为教师不可能用几年前甚至半年前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2)知识的劣构性,随着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普及,计算机与各个知识领域或学科产生不同程度的交叉,这使得计算机课程中的知识概念变得越来越复杂。(3)专业技能的连续性,中职计算机教育以专业基础课程和操作技能训练课程为主,内容随着信息发展在不停变化。但是无论哪种专业课程,如果没有一定的操作基础,不可能顺利进行学习。因此,我们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课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二、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中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主题
主题一般有教师提供、师生共同开发、学生独立开发三种方式,我们倾向师生共同开发。在这种方式中,学生可以充分表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兴趣,而教师也可以考虑学科的需要以及社会的需求,避免主题走向片面化。以劣构性问题为主,其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批判性思维能力、创新思维、合作能力有促进作用
(二)学习任务和目标分析
教师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对其进行拆分和提炼,找到核心问题,作好目标分析。具体表现在对问题进行界定,描述问题产生的情境,为学生恰当地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教师要掌握好三种情境状态,初始状态即问题解决者所处的最初情境,中间状态即达到目标过程中所处的情境,目标状态即达到目标时的情境。
(三)制订学习和指导策略
学习和指导策略指学生为完成主题的学习要采用的步骤、方法、学习形式等多种因素,如小组合作学习、个人自主学习、学习步骤、答疑形式等。活动设计要遵循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阶段性等原则。在本课题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小组合作、个人自主探究、教师答疑三种形式。
(四)学习资源准备并结构化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中注重网络资源的整合。将准备好的资源在搭建好主题学习网站有序呈现,学生在主题网站的结构化内容引领下进行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浏览、分析、讨论、交流等方法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BBS、留言板、公告牌、QQ、微信等网络交流工具给我们提供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问题、研究问题。
(五)结构化呈现主题
将知识按有效、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结构化呈现的内容主要由主题本身的内容、教师的学习指导、工具三大部分组成。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设计工具,它能帮学习者将自己的认知框架组成更为有效的整合模式。
(六)主题探究和实施
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指导、优化、均衡、监督各小组的学习进程,尤其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学生容易被主题之外的内容诱惑,需要教师把控;学生作为主题式学习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小组分工、探究、交流、总结、撰写研究报告过程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
(七)成果展示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学生提供多种成果展示的方式,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站在讨论区或留言板等区域发表交流阶段性的学习感想、提交文字记录,结束总结阶段学生将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或者小论文,通过多媒体手段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进行汇报展示交流。将主题式学习过程中所有的资料、报告、论文、多媒体课件等上传学习网站进行资源共享,鼓励学生在互联网中进行交流共享。
(八)学习评价
由于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的特点,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强调学生内在价值体现。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制订评价量表从内容的价值性、作品的创新性、合作的有效性、科学的应用性等多个指标来评价。充分发挥学习网站的作用,学生对学习网站中上传的作品、论文等进行网上评价,让学生体会网络学习的成就感。
三、总结与思考
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方式要有选择性,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千篇一律地选择一种模式。主题的选择要结合学生特点,可操作性强,注重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统一。明确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因此,我们不仅汲取基于网络的主题式学习的优势,还要了解它的局限性,以便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董志彪,李文光.网络环境下主题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07(8):82-85.
[2]卫伟.网络环境下主题式教学模式的评价[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3):63-64.
[3]李红艳.信息时代中小学主题学习设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何克抗.对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的分析思考和整合理论的建构[J].中国电化教育,2008(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