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周洁
[摘 要] 东台中等专业学校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高中学业完成即将就业的学生将结束系统的学习,迎接他们的是工作岗位上的种种机遇和挑战;一部分学生在高中三年学制完成后进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无论是哪部分学生,都需要班主任运用他们的专业理念、精神、道德、知识和能力指引学生在人生最重要的转折期做好心态的调整。这对中专校的班主任要求很高:既要求班主任的专业素养过硬,又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推陈出新,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做出相应的班级管理策略调整,使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密切配合教学,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多下功夫,让学生无论是走上工作岗位还是到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都能在新环境中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关 键 词] 中等专业学校;以学生为本位;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6-0156-02
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民族复兴离不开创新,同样,中等专业学校的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也离不开创新。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可能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是从笔者工作多年的经验来看,他们同样有一颗上进的心,他们的身上有很多尚未挖掘的潜能,这就需要中专校的班主任多角度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帮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引导学生在中等专业学校的平台上实现自我价值,成就精彩人生。
东台中等专业学校的职业教育注重从不同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近景目标与远景目标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
对于三年后即将就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平时缺乏制订目标的意识,出现学习无目标、平时行为习惯较散漫等现象;三年后即将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虽然有升学压力,但是由于自我管理能力欠缺或成绩不突出等,出现学习状态不佳甚至成绩下滑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模糊,缺乏目标意识。俗话说:一个人没有目标,生活就会失去方向。可见,目标对人成长的重要性。这就需要班主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近景目标和远景目标,近景目标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比较强,短时间内可掌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状态,远景目标可以让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明白自己的发展方向,并为之努力。
我校王老师带的是美容美发中专班,他的班上有一位殷同学,平时一个星期有三天迟到,上课经常打瞌睡,老师布置的作业也经常不做。王老师找他谈了几次,可是他表面上答应改,实际上没多大起色。于是,王老师再次找来殷同学,问他毕业后打算做什么工作。殷同学想了很久,说想开一家理发店。王老师说,那你打算怎么做呢?殷同学沉默着。显然,他没有具体的目标,只是一味混日子。王老师先让他从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给自己制订一个近期目标,在遵守学校校纪校规的前提下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制订长期目标,可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双月赛等方式不断加强技能训练,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
当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能近景目标制订得不太合理,班主任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要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可行性。同时,班主任还要定期检查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让学生形成目标意识,主动自觉地为目标而努力。
二、校園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现在的中职学生虽然学习成绩欠佳,但是对课外活动的热情很高。不管是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中专生,还是步入高三为进入高职院校而努力的学子,他们都需要参加各种校园活动来增强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如篮球比赛、合唱比赛、辩论赛等。班主任组织开展这些活动,会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团结协作才能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凝聚起较强的团队精神。另外,班主任可组织班级学生利用暑假(参加对口高考的班级可在四月对口高考结束后)到工厂、企业进行社会实践。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设备的不足,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领导、同事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明白父母工作的艰辛,学会体谅父母,还可增加学生的经济收入。只有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学习专业知识的热情。
三、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
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的知识储备也要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而中等专业学校的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也是有限的,无论是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专生,还是继续深造的职高生,他们都需要在完成学校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了解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班主任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即要求学生在进行课堂学习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醒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我班高某同学是一名普通财会专业的职高生,因为平时学习成绩不突出,所以只能选择一般的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可是,高某身上有股不服输的劲头,他通过课外学习,接触到了ERP模拟沙盘,并坚持学了半年,参加了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获得了二等奖,被直接保送金陵科技学院本科就读。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在高某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只有不断学习,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才能紧跟时代步伐,在社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德育考核和学习成绩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东台中等专业学校职高班学生因为要考取高等职业学校而面临升学的压力,所以平时学习较刻苦,学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中专班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但是他们充满活力,学习能力也很强。如果只用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就会限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在东台中专,学校和班主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各种平台,以德育加分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锻炼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同时中专班主任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手册》,将学生成长的轨迹记录下来,展示学生成长的精彩瞬间,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积极进取、健康成长的内在动力,而且让学生对自己树立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锻炼自己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
五、职业规划与技能提升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跨专业能力
社会在飞速发展,新兴的行业越来越多,中专学校的学生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很多学生将来不一定只从事一种职业。无论是即将工作的中专生,还是继续深造的职高生,他们都需要为自己未来的职业提前做好规划。这就需要中专校的班主任引导学生提高相关专业的含金量,根据自己所学的或感兴趣的专业提升相应的专业技能。比如考取相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参加全国、省、市的技能大赛,学校的双月赛等,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为将来的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朱某某同学是一名建筑专业的学生,他在学好自己专业的同时,对主持这个专业也非常感兴趣,他在学校期间,每天练习普通话,还有相关老师指导他的发音等技巧,参加了各种级别的主持人比赛,并在江苏省首届职业学校微电影暨校园电视台主持人大赛中获得“金话筒”奖,是非专业组一等奖的第一名。现在学建筑专业的他已经是一名专业的主持人了。
学有所长的人总会在这个长处上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样,你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就必须有相应的技能支撑,只有将职业规划与技能提升相结合,你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学生在未就业之前,职业意识不是很强。如果等到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再去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就会让学生难以适应。所以,东台中等专业学校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职业意识与道德意义的理解,采取了课堂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丰富而具体的行业职业道德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各行各业优秀人才的思想理念,带领学生走进企业,学习了解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体验企业文化独特的价值观念、管理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感悟企业文化中的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的丰富內涵,并让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
总之,作为中专校的班主任,不能闭门造车,应按照专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和社会的需求开展班主任专业化工作,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中专校的办学特色。
参考文献:
[1]陈文伟,闫芳.浅谈如何在中学生中有效开展道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1).
[2]刘宇翔.职校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05(9).
[3]余靖中.技工院校班主任渗透职业化素质教育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