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生产生活的要求,传统的选材培养模式已经制约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此环境下各种独立院校的应运而生适应了新形势下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得大多数人都能得到良好的高等教育,填补了传统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瓶颈。
【关键词】独立学院;艺术类;声乐演唱;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独立学院艺术类专业课教学与以往传统音乐学院的教育模式是有一定区别的。首先,学生专业基础差异较大。我院的艺术类招生采用普通类大学三本院校的招生方式,没有单独设立专业考试考点。这种统招方式使得我们不能事先通过专业考试对学生的专业基础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同时,招进来的学生由于都采用了各省的艺术联考的成绩,水平差异较大,参差不齐。其次,教育成本的制约。独立学院办学的经费全部是自筹解决的,不能像公办音乐学院那样由国家财政拨款,这就决定了独立学院在教学经费上需要精打细算,将有限的资金完全投入在教学第一线上,而且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不能闲置、空置和浪费。办学的资源要产生最大的效益;再次,办学目标的不同。音乐学院的教育模式是精英式教育,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是以大众教育为主的方式,培养适用于基层的应用性人才,他需要适应大多数人才的需求。因此采取艺术类专业课“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独立学院今后发展中所采取的特色办学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种有益的探索和改革。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个问题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制定本办法的目的是根据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新生入学的基本情况,本着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因材施教的原则,使专业课的教学更有目的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化基础,注重能力,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方式、理念注入新的内涵。将学生专业学习的差异、差别作为他们的特点、特征,引导学生在音乐表演和音乐普及层面准确的定位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方向,同时也为了激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鼓励教师在继承传统的前提下努力探索适应新时期发展变革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思路,以科学研究的态度进行不同方式的专业教学实践。
因此,我们的专业主课教学方式就由传统的“一对一”模式改革成由“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三种教育教学与授课方式在不同年级和不同程度的学生中分别实行;
一年级的学生以“一对三”的方式进行专业教学,这一阶段主要是了解学生们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基础情况,奠定专业学习的基础,搭建专业教学基础平台;
二年级的学生专业主课主要以“一对二”的授课方式为主。凡是在第二学期专业课期末考试成绩达到80分(含80分)及以上者以“一对二”的方式授课,进行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深入学习和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低于79分的原则上仍按“一对三”方式授课,继续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这样的学生原则上不超过本专业学生的20%;
三年级的学生凡是第四学期期末专业考试成绩在88分(含88分)及以上者,且其他专业基础和理论课平均成绩为80分(含80分)及以上者,在校期间没有违规违纪记录的,进行“一对一”方式教学,直至毕业,使之成为较为优秀的音乐表演人才。其他学生仍按“一对二”的方式授课,继续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深入学习。进入“一对一”方式授课的学生,原则上不超过本专业学生的20%;这种教学模式弥补了”一对一”教学模式的不足,使普及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有机结合,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群体性,又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层次性、个别性,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那么,这种共性发展的优势在于:
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基础讲解,歌唱的心理素质的讲解,歌唱的语言的讲解等一系列声乐基础理论课,可以不仅仅运用“一对二”“一对三”的授课形式,甚至可以运用“小组课”或“集体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如运用多媒体,包括欣赏歌剧及讲解以及其他视频资料等)。
歌唱的气息与歌唱声音的训练,除了运用“一对一”授课方式,也可以通过“一对二”“一对三”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够相互观摩交流也可以在相互的练习中得到“灵感式”的启发,在自己身上没有发现或注意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其他同学的表现提醒自己,能够使学生更加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学习状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仅能从老师那里学到自己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更能清晰地在观摩老师为其他同学解决问题时所用的方法与手段,还能学习到教师给不同的学生授课时对学生的问题采取的不同的解决办法。这样,不仅仅解决了学生上课本应该“學”的问题;更使学生耳濡目染的学会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本领,对于将来要从事教育工作的毕业生来讲是最佳的学习途径,增强了实践经验。
劣势也是存在的: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素质、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对于共性发展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而对于素质、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来讲,这种教学模式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学生进步的速度。因为课上时间有限,有些内容在仅有的上课时间内并不能完全给予学生。譬如,除了歌唱发生的基本练习,对于歌曲及词曲作者的背景介绍等在课上几乎没有更多时间可以细讲到。
由于传统的声乐演唱“一对一”教学模式已经在绝大多数声乐学习者心理埋下了深深的烙印。所以,对于“一对二”及“一对三”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实施,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譬如,他们会认为三本院校对于专业的要求不够高,从思想上会觉得对于声乐的学习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他们不愿开口练声,唱歌;久而久之,不好意思开口,那么,同学之间又互相影响,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声乐教学的发展等等。
综上所述,关于独立院校艺术类专业课(声乐演唱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将部分水平不一的学生(比如学生中的优—中—差)分到一组,这样,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并可对每个人的上课时间稍加调整。譬如50分钟的课,对于每个学生除共性以外的个性教学可以将差点的学生富余的时间分配到优秀的学生一点,这样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不超量不负担的去消化他本该消化的内容,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将其不能满足的学习量填充满。又可带动和促进专业较薄弱的学生快速进步,这种“连—帮—带”的效应将在小组课中发挥积极的影响。
将部分水平相近的学生(比如中等水平学生)分到一组,可让他们相互促进、互相学习、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发挥本小组“赶——帮——超”的学习效应。
对于一对一、一对二及一对三的上课形式,在这一个学期中得到了较好的成效。一对一,加大了学生基本功练习的同时,也增加了一定的曲目量;而对于一对二、一对三的学生,我更多的采用的是:给其中一个人练声的同时,要求其他学生做无声练习,包括气息的练习,包括张嘴的练习等等;在学曲目时,其中一人学的曲目,其他同学也一样复印谱子,在老师给其中一人讲解时,做到同时上课的人也同样受益,在拿着谱子一起学。久而久之,一个学期下来,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在平时的课堂中,将专业课的重要性及系里对于“一对三”升“一对二”,“一对二”升“一对一”的鼓励式教学模式多多渗透给学生,让他们知道明白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将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扩充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力。
在教学中,给学生们形成“比——赶——超——帮”的学习氛围。督促学生们互相听课,一是为了让学生更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及学习标准;二是让学生通过观摩,学习其他学生身上的优点,弥补自身的缺陷;三是通过好的学生的带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四是通过听课,使较差的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差距,更好地赶上去。同时,对于本身条件差的学生给予更多的鼓励与关爱。可使他们在原有的课程基础量上适当增加其他小组的观摩与学习,使之更快地在原有基础之上提高进步。
与此同时,为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风、学风建设,严格考试管理,客观、公平、公正地评价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学生刻苦认真地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推出制定了教考分离的考核制度,在考试过程中,要求每位专业老师不给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评分,而是由其他教师评分,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后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使得我们的教师可以自觉地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和基本要求组织教学,注重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求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从学生的角度,能促使其樹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努力学习并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重点内容,经受课程学习结束后的考试检验。从而形成重教重学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工作规范得以有序地进行。我们已经将教考分离推行三个学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度较高。
作为声乐教师,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我们都应该给每位学生制定不同的标准和计划,使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四年的大学学习,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从声乐基本理论出发,在学生了解歌唱发声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歌唱姿势、歌唱的发声、歌唱的呼吸、歌唱的共鸣、歌唱的咬字、及歌曲作品情感处理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歌唱的基本技巧,研究歌唱语言的表达方式,研究不同的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风格及演唱特点,要求学生掌握声乐的理论知识和演唱技能,以及音乐的综合基础知识,能掌握具有较高技巧的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唱段;能胜任各种表演形式(合唱、重唱、独唱、歌剧片段)的演出活动,并具备做一名声乐专职教师的业务素质,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舞台歌唱表演能力及具有从事与音乐有关方面工作能力的人才。而对于有条件有能力的学生,则加强提高,推荐及帮助他们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深造。
作者简介:高丽(1986—),女,汉,河北省遵化市,硕士,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艺术系声乐教研室主任,讲师,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