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营
[摘 要] 职业素养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项目通过标准体系建设、校企一体平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环境文化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监督与评价机制建设等,构建了一套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实现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环境育人和管理育人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
[关 键 词] 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54-01
高职生的职业素养水平越来越受到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重视,职业院校也逐步由传统的只重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显性素质培养向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习惯等隐形素质培养转变,但是由于职业素养培养的系统性要求,目前还没有形成切实有效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本项目旨在通过从职业素养标准体系建设、校企一体合作平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环境文化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监督与评价机制建设等八个方面入手,试着探索一条可供借鉴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之路,以供大家共同研究。
一、确定职业素养标准体系
制定符合专业群和企业岗位群需求的职业素养标准体系。选择高职汽车类专业所对应的汽车后市场专业领域,通过开展大量的企业调研,收集、整理、提炼成该专业领域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和核心理念要求,归纳出岗位职业活动要求的作风、行为习惯、心态、理念、态度等职业素养要素,形成该专业群和岗位群的职业素养标准体系。
同时,通过实践以上过程,总结出获取职业素养标准的多种有效途径,归纳出将岗位群职业素养转化为可培养的、能够在高职院校实施的职业素养标准体系的方式方法。
二、校企一体的合作平台建设
建立校企一体的合作平台是深入开展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可以在合作企业中选择专业对口、合作长久、人员需求稳定的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资源,与学校共同组建理事会,制定相应的合作章程和相关文件,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人才职业素质标准制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训条件共享,双方实现共同招生、共同育人、共同管理、共同安排在岗实习与就业。
三、基于专业群的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实训室校企共建,教学环境、生产现场与校园文化融合”的思路,建成以专业群重点专业为核心,涵盖专业群全部专业涵盖领域,将虚拟仿真与实物相结合、创业培训与教学相结合,满足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培养要求,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新型综合性实训基地。
四、环境文化体系建设
把企业文化引入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建设校企对接、实景渗透的校园环境,发挥环境文化建设在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的熏陶作用。
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宿舍文化、实训室文化、教室文化、汽车主题文化馆、创新与创业馆文化、图书馆阅览室文化对学生公寓、教室、实训室、图书馆、餐厅、校园主干道等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进行企业化环境的改造。通过企业化、职场化的环境氛围熏陶,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得到职业素养的提升。
五、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开发
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确保职业素养在项目实施过程训练养成。课程教学过程是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按照产教融合的理念,课题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等重新进行修订,按照项目化课程建设思路,把生产项目作为基本的教学单元和教学内容,职业素养通过项目和任务的实施过程得到体验、训练和养成,以提高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
职业素养贯穿专业教学与实践,将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职業素养的培养内容,尤其是职业规范教育的全程渗透、技术要素的有机融合。把隐性教育嵌入学习过程,通过“职业性”活动来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六、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产教融合、阶梯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试点
基于专业核心岗位,校企全面完善“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岗位能力递进式培养进程,融合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选择企业典型生产任务作为课程项目载体,科学设计教学情境,开展“产教融合、阶梯式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实现了“流水线式”通用技能培养、“工厂化学校”核心能力培养、“引企建校、顶岗实习”专业方向能力培养。实现学生岗位基础技能、岗位核心技能、岗位综合技能、岗位拓展技能的全面提升。
七、“12345教学团队建设模式”
“12345教学团队建设模式”是指:一个教师发展中心、两个专业带头人、“三能”教师素质、青年教师“四经历”培养、开展“五大工程”。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校兼职任教,探索通过互兼互聘合作机制,促进校企双方专业技术人员的相互补充。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教师。
八、建立职业素养培养实施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监督和评价机制是职业素养培养工作开展的基本保证,该机制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综合评价、职业素养专项训练评价、专业课程教学职业素养提升形成性考核方案、校外实习职业素养提升考核方案等。
参考文献:
[1]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2).
[2]韩学芹.现代学徒制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