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瑜 王程 郑征 张文静 陈锦龙
[摘 要]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耐药性方面的现状,分析在各类科室中的标本,研究抗生素2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46株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之间的感染差异,并研究在各个年龄段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的分布情况,为抗生素在临床方面的使用提供正确引导。通过统计学分析,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治疗中耐药的变迁情况进行更深入的认识。方法:临床不同科室的标本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从抑菌环直径的大小判定结果(参与测试抗生素有阿奇霉素、青霉素、头孢西丁等22种抗生素)。结果:实验中,虽然MRSA对大部分抗生素耐药,但从实验中没有检测出对万古霉素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菌株。对替考拉宁、奈替米星、阿米卡星、呋喃妥因有较好的敏感性。而对青霉素100%的耐药,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其中内酰胺类抗生素随年龄增长抗药性呈上升态势;喹诺酮類抗生素在40~49岁年龄段耐药率呈现出一个峰值,其他年龄段耐药率均在30%以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在各年龄段均不具有较强耐药性,耐药率基本在20%以下。结论: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对MSSA感染的治疗效果较好;MRSA感染首选呋喃妥因、奈替米星阿、米卡星或替考拉宁,疗效不好时可以选择万古霉素;40~49岁年龄段呈现出耐药率较高的态势应给予重视。
[关 键 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SSA);抗生素
[中图分类号] F7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2-0012-03
自从抗生素应用治疗感染性疾病以来,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随之出现了抗生素的耐药,导致一些院内感染的发生及一些感染病发病率的增高。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感染性革兰阳性菌,可引起人类皮肤、软组织感染、肺炎、败血症等疾病[1][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院内感染率也在增高[3]。本篇文章对收集临床标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进行了分析,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了解当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性疾病提供重要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一)菌株来源
标本来源于2016年1~6月海南某医院各临床科室送检标本。其中包括痰液、脓液、分泌物、血液。从以上各类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计75株。
(二)仪器与试剂
热带医学与检验医学院P2实验室设备齐全已有微生物学研究技术等平台。
(三)药物敏感试验
用K-B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进行药敏试验,药物选择青霉素、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利福平等,可根据抑菌环直径的大小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判定。
(四)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进行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标本来源分布
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标本主要来自血液和分泌物,分别有37和29株,占49.33%和38.67%;其次是痰液,有6株,占8%;脓液有3株,占4%,见表1。本研究结果显示,痰、伤口等分泌物及血液、分泌物等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标本来源[4]。标本主要来源均属正常,与耐药性检测中心相关报道无明显差异[5]。
(二)标本病区分布
标本主要来自内科,其次是外科;其中内科32株,占42.67%,外科21株,占28.00%;来自门诊和ICU科的各10株,占13.33%;来自急诊和产科的各1株,占1.33%。了解不同科室金黄色葡萄球菌株的构成比,在针对药物治疗中,可以为临床医生给予有效的提供参考数据[6][7]。
(三)检出率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29株,检出率为38.67%;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检出46株,检出率为61.33%。
(四)耐药率
根据本次统计数据可知MRSA与MSSA对阿奇霉素、头孢西丁、苯唑西林、克林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加替沙星、诺美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RSA与MSSA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四环素、万古霉素、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替考拉宁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下表所示。
7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22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率(%)
■
(五)耐药率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分别统计了0至100岁,共计9个分段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率,见图1、2、3、4。
■
图1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
图2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
图3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
■
图4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他抗生素的耐药率
三、讨论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常见的感染性病原菌,同时MRSA的感染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麻烦[8][9]。MRSA适应力极强,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以破坏β-内酰胺环,导致耐药,其所致感染几乎遍布每个地方[10],是全球医疗界共同面对的治疗难题[11][12]。在本研究中,MRSA检出率为38.67%,说明MRSA的感染率在该地区相对较高。
(二)MRSA与MSSA根据数据可知对阿奇霉素、头孢西丁、克林霉素、红霉素、氯霉素、环丙沙星、加替沙星、诺美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性差异明显。耐药率小于20%可作为治疗首选,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耐药性,且MRSA的耐药性非常广泛[13]。
就目前数据来看,MRSA和MSSA在检测中均未出现万古霉素的耐受反应现象,万古霉素和替萘米星虽然对MRSA的治疗效果明显(如图3、4所示),但对器官功能有较大的损害[14];糖肽类抗菌药物——替考拉宁,具有杀菌活性强,对器官功能损伤轻等特点。故与前两种药物相比,替考拉宁为治疗革兰阳性菌的首选药物[15]。
(三)不同年龄段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的影响。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检测的药物中包括青霉素、头孢西丁、苯唑西宁三种,检测青霉素的耐药率与其他药物相比是最强的,头孢西丁和苯唑西宁这两种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基本在50%以上(如图1所示),内酰胺酯类抗生素在其他抗生素统计中的曲线特征比较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的抗生素也越来越多,随之带来的便是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的上升。
喹诺酮类抗生素共有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诺美沙星六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其中由于0~9岁和10~19岁年龄基数较小,導致比率变化明显,除去这两个年龄段外,耐药率最高的年龄段为40~49岁,最高能达50%,其他的年龄段基本在30%以下(如图2所示)。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奈替米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这三种抗生素中,除庆大霉素外,其他两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很低,基本都在20%以下,仅奈替米星在40~49岁年龄分段耐药率达到了20%以上,庆大霉素在70~79岁分段中,表现为耐药率远远高于其他两种药物,达到了70%(如图3所示)。其次耐药率在50%以上的药物还有红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如图4所示),这三种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不建议在临床使用于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疾病。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与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应差别对待,关于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疾病中,应当在微生物检验结果出来后在进行治疗。
(2)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普遍较高,在治疗中不建议使用如青霉素之类的常规抗生素。
(3)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注意40~49岁年龄段的人群,该年龄段对部分抗生素有着较高的耐药率。
(4)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建议首选呋喃妥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或替考拉宁这些药物,万古霉素可在上述药物疗效不好时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赵彩芸,吕媛,李耘,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与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5):3102-3105.
[2]陈洁,李岩,王晶,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基因分型及耐药谱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5):894-897.
[3]郭青青,陈惠清.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2):115-116.
[4]李岩,王晶,刘新元,等.金黄色葡萄球菌3年耐药性变迁研究[J].中华医学感染杂志,2008,18(11):1621-1623.
[5]马越,李景云,姚蕾,等.1996~2001年内科、外科、ICU和门诊患者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分析[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3,28(4):207-211.
[6]郭青青,陈惠清.老年患者医院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2):115-116.
[7]Wen Z,Lei Z,Jin-An M,etal.The inhibitory role of miR-214 in cervical cancer cells through directly taegeting mitochondri-al transcription factor A(TFAM)[J].Euro-pean Journal Gynaecological Oncology,2014,35(6):676-683.
[8]杨永洁,彭丹心,刘建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医院感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65-467.
[9]张文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8):998-999.
[10]David MZ,Daum RS.Community-associated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 of an emerging epidemic[J].Clin Microbiol Rev,2010,23(3):616-687.
[11]Gould IM.Clinical activity of anti-Gram-positive agents against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er-eus[J].Journal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2011,66(Su-ppl 4):ivl7-iv21.
[12]王江桥,罗君,蔡株,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征及其耐药性[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990-992.
[13]陶智,王艳,齐金海.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探讨[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10,20(17):2689-2690.
[14]温伟洪,李介华,钟国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与社区感染比较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5):810-812.
[15]金东,胡马洪,陈杨,等.利奈唑胺治疗呼吸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1):4564-4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