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通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的方法研究

2018-05-14 08:59董一超
北方音乐 2018年21期
关键词:道具戏曲

【摘要】本文以《文化人类学》《舞蹈生态学》戏曲、共有道具为切入点,对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进行整纳分析,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探究,以期接通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文化人类学;舞蹈生态学;戏曲;道具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都属舞蹈的范畴之中,但类别不同。不同历史背景的时间差,不同服务对象的审美差,不同周边环境的地理差等,使其形成了现在所说的古典舞与民间舞两个类别。两者虽有差异,但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将两个不同的舞种进行同比较、建联系,是笔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乐舞包含宫廷乐舞与民间乐舞;山西民间舞与传统乐舞初看去确少有直接相关之处,但若将山西民间舞与民间乐舞进行搭线,可发现两者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却有着同样的受众对象、受众范围与功能;民间乐舞与宫廷乐舞本处同时期、同背景又彼此吸收,也有着比肩并起的相互关系;因此,三者之间便有了彼此间的相互关系。再将三者范围缩小在山西地域来看,在相同的生态系统中,就具有同样的生态位与生态幅;因此,在三者形成所需的自然生态环境里便产生了相近性。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在不同时期下,便建立起了除同一属性之外的密切联系。以下笔者将分别以文化人类学、舞蹈生态学、戏曲艺术、共有道具四个角度对两者进行探究。

一、《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提到原始社会中,跳舞是人们表达情感、宣泄情绪的有效表现与途径,酣畅淋漓舞蹈能够使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生理与心理带来的快感,对宣泄人体低落情绪的作用尤为明显,若加以规整并伴以节奏辅之,会较前者的感受更为快畅明显,至今也依然有效。跳舞虽常出于艺术的目的,但在原始社会中跳舞有着更为实际性的作用,作用之一便是两性的连结,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今,男女爱恋一直都是编导们执用的经典主题,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同样囊括其中,这就表明舞蹈自身的特性使其在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下也具有相同职能。

原始的跳舞可分为两种:“模拟式的跳舞”与“操练式的跳舞”。模拟式的跳舞是按节奏模拟动物及人类的动作;操练式的跳舞则不模拟自然事物,类似体操一样的舞动肢体。西周时期宫廷乐舞《大武》是歌颂周武王伐纣的武功,《礼记·乐记·乐象篇》提到过《大武》的一些片段,可知是模仿人类战争的画面。唐《太平乐》中的《五方狮子舞》则是模拟动物的状态进行的表演;动作得知两者便属“模拟式的跳舞”。山西民间舞左权小花戏的基本动作便取材于生活,如“回头望月”“照镜”“抹袖”等;剧目《摘花椒》也是以女性日常生活的形态进行的编创。而操练式的跳舞,以西周《六小舞》的《人舞》不執舞具,“以手袖为威仪”,“以舞袖为容”为例。而山西民间舞中用于炫技的动作,主要烘托气氛,不做任何自然事物的模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舞蹈的特质多不受外因影响,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均有模拟式舞蹈与操练性舞蹈两类。

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对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的共性进行解读,寻得两者之间的细微联系。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虽不属同时代的艺术产物,但在舞蹈的大范畴下,因自身所持有的特性与功能,探究其相同的表演形式与选材方式中的共性之处。

二、《舞蹈生态学》

《舞蹈生态学》的研究主要以“形、功、源、域”为内容。“形”指舞蹈的外部形态;“功”指舞蹈的功能;“源”指舞蹈的起源;“域”指舞蹈的播布区,也就是该舞种所覆盖的地区。舞蹈的发展无论其如何变化都超越不出自然环境所带来的限定。生态与舞蹈的关系层层相叠、错综复杂,生态如何对舞蹈的作用模式产生影响,在复杂的交错关系中又如何清晰地梳理其规律并进行分析。

(一)生态作用链

生态环境与舞种之间有的直接作用于舞种,有的通过作用于其它环境因子间接作用于舞种。例如地理环境影响了劳作方式,劳作方式影响了服装样式,而服装样式又影响了舞蹈动作。山西民间舞的种类多达二百余种,多数道具都有着传统舞蹈遗存的痕迹,受同一地理位置影响,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也必定有着相同或类似的舞蹈道具。

(二)生态作用环

生态环境与舞蹈相互作用呈循环状态,彼此互相制约与影响,构成生态作用环中的诸因素,因为存在于同一自然与社会环境中,拥有共同的观众,因此,是有此消彼长或互抑互补的作用。汉代的“百戏” 便是生态作用环式的最好例证,其中武术、魔术、杂技等艺术形式彼此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却又各自保持独有的艺术特征。左权小花戏在民间社火中,也依旧以现场伴奏,唱跳糅合的方式演绎,正贴合了生态作用环的形态模式。

(三)生态作用络

生态因子在相互作用的同时又共同作用于某一舞蹈因子,构成生态作用络。推测大致有主要以下三点起到作用:民间宗教信仰;宗族制度与观念;古代战争遗存。古代《大武》因战争实情与政治的需要而来,而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花戏同样因抗日战争及舞蹈服务政治的特性而得以孕育。

利用生态作用链、生态作用环、生态作用络的相关知识,得知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于相同的生态环境下,在“链”因的道具选择、“环”状的相辅相成、“络”式的作用模式上都有相通之处,由此得出以《舞蹈生态学》为理论前提,对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的接通具有可行性。

三、戏曲、共有道具

除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方法之外,也可从现存艺术的视角出发,如处于两者中间的戏曲艺术、两者使用的共有道具等为切入点。

戏曲在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的发展脉络中处中间位置,戏曲作为承前启后的衔接者,就必然带有两者的身影,通过查阅资料,三者在相互继承发展的线性状态里,以戏曲为纽带,搭建起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的联系,发现两者在历史的发展中既同中有异,又难解难分的存需关系。

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的共有道具也是其连接的方法之一。山西受农耕文化影响,道具舞在山西民间舞中所占比重十分巨大,左权小花戏、踢鼓子秧歌、任庄扇鼓、翼城花鼓、浑身板、蒲州伞秧歌等,皆为道具舞。现进入省高校课堂的山西民间舞,也皆持道具而舞。若以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的共有道具为连接,使两者在历史的长河中便有了快速相接的证据,为两者建立起了以实物为基础的联系脉络,使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不单以社会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为依据,使之更有实证性、说服性。

四、结语

本文以《文化人类学》《舞蹈生态学》的理论探究,现存艺术、共有道具的发展回顾为切入点,对传统乐舞与山西民间舞的接通方法进行尝试探究,使同一属性下看似相同却又存异的不同舞种有了相连接的方法,为探寻两者的关系以期提供可借鉴之法。

参考文献

[1]林惠祥.文化人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09).

[2]王克芬.万舞翼翼:中国舞蹈图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2(01).

[3]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6(06).

[4]资华筠,王宁.舞蹈生态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2(09).

[5]刘青弋.中国舞蹈通史.中华民国卷(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6]王宁宁.中国古代乐舞史(上卷)[M].大同: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09).

[7]顾迁.中国的乐舞[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06).

[8]钱君匋.中国古代跳舞史[M].郑州:大象出版社, 2010(04).

作者简介:董一超,女,山西大学2016级音乐与舞蹈学在读研究生。

猜你喜欢
道具戏曲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趣学本土戏曲
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
在实践中如何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情趣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道具在杂技节目中的作用分析
浅析道具在汉族民间舞中的功能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