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方音乐是人类音乐史的重要内容,西方音乐发展的不同时期诞生了一批批伟大的音乐巨匠。20世纪以来,为了让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与时代接轨,我国引入《西方音乐史》到高校课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课程内容对我国钢琴课程教学的影响如何,以及未来如何做出改变?本篇文章对此展开分析讨论。
【关键词】西方音乐史;钢琴;改革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西方音乐史》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主要讲述了西方人民生活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对战争的痛恨、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渴望、对信仰的追求的种种情感通过音乐表达出来。不同专业的艺术生在西方音乐史上的授课重点不同。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在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以来,艺术院校的上课方式基本上是在不断重复强调吹拉弹唱,考核方式过于形式化,钢琴演奏注重学生对琴谱的熟练程度,学生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弹出一首名曲,但在这个基础上再度加工创作就尤为艰难,凸显了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创造力和精神高度上的培养比较缺乏。再者,现代社会流行音乐盛行,把当代人的快节奏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钢琴的优雅和浪漫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显得格格不入。如果不尽早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我们的学生将来在就业或者深造上会面临重重难题。
一、钢琴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不同的学校在钢琴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钢琴教学上有过多次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学校扩招与传统教学的矛盾、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是阻碍培养钢琴人才的问题。我国的钢琴发展模式还不够成熟,许多学校还是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改变,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没有得到充分应用。比如说,传统的钢琴教学是一对一或者是一对二的教学模式,虽然说这种教学方式针对性强,但教学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锻炼。
不同地区艺术院校的教学条件差距大,欠发达地区的教学设备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学生们只有上课时才能触碰到钢琴,平时练琴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钢琴属于“奢侈”的乐器,学钢琴对于学生来说花费巨大,而且就业方向单一,如果学校不能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未来学生就业会面临极大的困难。社会上专业的钢琴教学机构少,教师的素质良莠不齐而且流动性较大,大多数教师只管教学生弹琴的技巧,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實际上,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深刻理解音乐的发展历程,在实际教学中带领学生领略艺术的魅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力。
我国现在还没有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意味着还没有完全地解决温饱问题,依然有人挣扎在贫困线上。一个不发达的社会,人们对艺术的追求还在处于萌芽的阶段,社会的艺术氛围较低,不利于钢琴的发展。专门学钢琴的人很少,有些人为了谋生半路开始学钢琴然后去教学,这是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对学生的发展也是有害的。
二、西方音乐史对钢琴教学的影响
西方音乐史是一门音乐理论必修课,它严谨的知识脉络为每一位艺术学者提供了学习西方艺术发展史的一个窗口,该书主要论述西方音乐中各种音乐的发展演变,以及对其中所展现哲理的思考。是一门重要且系统的学科,希望学生在学习西方历史的同时能培养对文化的兴趣,这对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有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历史,感受饱经历史洗涤的艺术魅力。学生也只有对西方音乐史深入了解,才能对所弹奏的音乐有共鸣,合格的音乐人不仅仅要求技艺精湛,也要有高尚的精神节操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西方音乐是人类音乐的宝贵精神财富,到现在还在影响着当代的艺术发展。如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表演者对西方音乐史有一定了解时,才能更好地在演奏中将作者想表达的情感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理解不是单纯的大概了解中心思想,而是通过深入学习,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西方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大批杰出的音乐家,他们往往有着对音乐独特的理解,是学习艺术以及再创作的重要材料。
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求演奏者对所演奏的曲目表达的情感有理性的认识,还要用娴熟的技艺准确地把握好每一个音符的节奏,通过高低音符,一曲回肠,让观众在起伏的音乐中感受其所表达的丰富情感。好的音乐让人放松、回味无穷,这也是钢琴表演的魅力。钢琴起源于西方,发展于全世界,深入学习西方音乐,强化对钢琴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音乐认知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艺术理论基础。随着高等院校对西方音乐史提出新的要求,西方音乐史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就要求高校音乐工作者重新审视西方音乐史在钢琴授课中所蕴含的道理,更好地理解其在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充分认识西方音乐史,才能使当前的改革符合社会的发展方向。
三、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一)结合历史培养钢琴思维
传统的钢琴学习方法是老师一对一教学,一味地强调学生的弹奏,严格按照琴谱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缺乏对钢琴思维的培养。钢琴思维可以是对钢琴音乐的鉴赏能力、钢琴的逻辑表达能力和音乐创作能力。教师在钢琴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钢琴思维,比如说对于初学者,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作者的作曲背景,再用悠扬的琴声让学生想象曲子所描绘的场景,感受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学习钢琴的兴趣。在平时的训练中,双手弹奏乐曲可以很好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调动其他感官,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学钢琴的人,他们往往是优雅谦逊的,可见音乐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修养。
钢琴以其优美的旋律感染每一个倾听者。所见到的学钢琴的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很优雅谦逊的,美是可以传递的,听他们所弹奏的曲子,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是一场艺术盛宴。艺术来源于生活,除了充分应用多媒体技术,高校的钢琴教育应该鼓励学生多去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美,积极培养学生的钢琴思维。
(二)改变单一的授课模式
钢琴理论教学和钢琴演奏是相辅相成的,在培养合格的钢琴人才中,要针对个体情况因材施教。首先,高校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构和方式。比如在基础阶段强调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到强化阶段培养学生的弹奏能力和创造力。其次,丰富音乐鉴赏课。现在的钢琴曲多如繁星,要让学生一一去听是不太现实的,音乐鉴赏课让学生对音乐的表达形式有个感性的认识,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同时,结合西方音乐史,让学生通过多方面探索钢琴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所展示的内容,加深学生对不同作曲家的风格的理解。最后,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教学,功底好的学生,老师可以根据其兴趣方向一对一地教学。对于功底稍微差的学生,要积极与其沟通,督促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新媒体教学。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老师可以通过视频演示、麦克风和监控录像为众多的学生做教学指导,使更多的学生能够掌握钢琴教学所涉及的实践和理论知识。
随着艺术类院校的扩招,相对传统的一对一模式来说,集体教育不仅有利于解决师资问题,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投影、麦克风扩音等方式,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模仿,极大减轻老师的授课压力,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发展的活力,钢琴的创作是自由的,我们通过不断学习西方音乐史,激励学生探讨生活在不同时期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但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學生的创作能力,学生们可以轻易地弹出一首名曲,但是要进行创作就尤为艰难。要进行创作,对艺术的热爱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贝多芬一生穷困,30岁双耳失聪依然坚持创作,他善于思考,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得到启发,大量创作,最终成为影响世人的大师。前人并不是不可超越的,钢琴所带给人的内心的充盈,呼唤着人们的创新热情,激励着人们奋起前进。
教师在钢琴实践教学中面对学生的种种技术难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要循循善诱学生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用不同的弹奏方式表达情感。不要把学生禁锢在单一的课本和琴谱上,这会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狭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积极开展学术讨论活动或者课外实践,让不同的思维碰撞出别样的火花。
四、总结
西方音乐史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西方音乐的相关课程在我国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西方音乐史的学习,学生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有大致的了解。随着音乐院校的改革,传统的学习方式逐渐被淘汰,西方音乐史的教学方式和授课内容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有侧重地学习。当然,西方音乐史对艺术创作还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现代高校的艺术创新人才培养有重大意义,社会需要有创造力有活力的艺术人才,这也是我们的改革方向。我国的钢琴发展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普及,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艺术的追求,钢琴会被越来越多人所需要。针对钢琴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改革和创新是必由之路,这不仅要求教学者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理念,强化教学者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授课能力,也要求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通过课外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对音乐内涵深入理解,培养创新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实现自身素质与技能全面发展,努力培养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王政宇.试论西方音乐史教学的维度[J].黄河之声,2013(10).
[2]宋瑾瑜.浅析我国钢琴考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4(10).
[3]李春晓.浅谈高职院校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5(10).
作者简介:李冰(1980—),女,汉族,山东青州人,讲师,音乐系系主任,主要从事中西方音乐史和钢琴学科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