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晗宇 曹翎
【摘要】从键盘乐器诞生后,在不断发展、演化过程中,所维系的一系列历史沿革完全再现了系统科学中自组织与自维生的进化过程。
【关键词】钢琴;演奏;技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早期的键盘乐器在构造和发音原理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击弦古钢琴又称“楔槌键琴”,弹奏是靠手指的压力发音,手指若在琴键上反复施压,就可以模仿弦乐的揉弦、颤音,声音不仅可延长还能够渐强;又如羽管键琴,又称“大键琴”,是依靠拨子拨动琴弦发音,声音的强弱靠音栓来控制,音栓由最早的手动控制改进为踏板控制。羽管键琴具有清脆和明亮的音质和音色,演奏巴洛克时期的多声部音乐尤为适合,但由于它在声音特点表现力中的局限性,也無法做出音量变化的渐强渐弱,不可避免地被新出现的钢琴所逐渐代替。
一、钢琴的改革与新的音乐需求
早期的钢琴技巧一直是被认为弹奏的过程完全应当依赖于手指及其灵活性的技巧,因为古钢琴的琴键下键感觉比较轻而浅,仅使用手指的力量已经足够。所以根据这种特点,针对弹奏技法人们也产生了普遍性的看法:上臂应基本固定不动,只能使用手指,同时也相信只有在摆脱手掌和手臂的”不利”影响之下,手指的一切功能才能得到极大地开发,这种观念被后人称为“手指学派”。在第一代钢琴发明之时,曾被大多数人认为琴键太重而容易使弹奏者的手指疲劳遭到指责。正是由于这种新式的钢琴与旧式的键盘乐器相比,其手指下键弹奏触感上的差异并不很明显,似乎还不能提醒人们需要调整和使用不同的弹奏方式来进行区别对待。纯手指的弹奏法确实一直被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1770年,意大利钢琴家M,克菜门蒂曾为当时新发明制作的”英国式”钢琴创作了第一首钢琴奏鸣曲,并在这种钢琴上形成其动力性演奏技巧和连奏风格。
英国的钢琴制作师J.布劳德伍德后来又对“英国式”钢琴进行了重要改进,其中重要的部件支弦架由金属代替原有木制架,音域扩宽为五组半八度,声音也进而更为明亮、丰满,所具备可发挥的钢琴的声音表现力大为增强,在下键的力度上也更需要重量的施予,下键的尺度也更加深厚。在同时代的音乐巨匠贝多芬曾对这种新型钢琴向往已久,1818年在喜获“布劳德伍德”钢琴后写下著名钢琴奏鸣曲OP.106“为槌击钢琴而作”,其技术之辉煌令人炫目和震惊。这首奏鸣曲一幵始的主部就以如此开阔宽广的音域和气势如虹的富有创造性的音响冲击力作为主题动机,这在贝多芬的奏鸣曲中也是十分鲜见的。
二、功能的改进与表现力的发展
由于钢琴制作技术的改进,19世纪中叶,钢琴的制作工艺、钢琴音乐的创作作品及钢琴家演奏,已成为一种系列性的、不可分割的链接关系,几乎达到完美的盛世。这一时期钢琴演奏技术和水平不断迅速发展,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创新要求不断地促使制造者在工艺上的改进,乐器的不断革新又激励着演奏家和作曲家发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三者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循环关系气所形成的动态性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平衡关系正契合于唯物辩证观的物质相互依存与进化的思想,其哲学观的显现令人深受启发。
随着钢琴的功能与表现力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作曲家对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不断的开发,产生了对乐器本身功能改进的渴望,针对新型乐器所创作出的一些具有划时代的音乐巨作,又引发了钢琴家挖掘和探寻新的弹奏技术要求和新的系统化的训练体系,从而不断地对演奏者本身的技术能力提出新挑战。以贝多芬为代表的作曲家具有冲击力和创造性的音乐标志着对钢琴这种键盘乐器从机械与性能方面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很难想象如何使用“手指学派”的技术要领去演绎贝多芬的OP.106。
在音响力度和音乐如此震撼力的基础上,演奏者需要有更强健的肌肉耐力和驾驭钢琴的技术能力,才更加能够体现这种弹奏技术游刃有余的音乐表现力和深层论释音乐的发挥空间。欲达到作曲家所寄予的创造性音乐语汇和音响目的,从技术手法上就必须调整演奏中的肢体状态,寻找新的技术方式,才得以从中探讨作曲家不断涌现的新的乐思与创造性的作曲技法。所以,之前所讨论的钢琴制造者的新设计、作曲家创造性的想象力、钢琴家对演奏技术的追求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剌激,形成一种既是动态的又是有序的关系,不断给予传统钢琴教学流派提出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所以,最终归结和导致钢琴教师与演奏者在面临追求新的音乐需求、拓展新的音乐表现时,不得不意识到的弹奏方式与技术的革新。
钢琴艺术发展的历程是与社会本身的进化和发展中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进步相伴而行的,在这种进步中产生如此多超越传统界定的音乐变革,完全符合系统哲学中自组织进化的唯物思想观。
参考文献
[1]李君.钢琴演奏效率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