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雅倩 龚宝珣
【摘要】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一首咏叹调的选段《火焰在燃烧》更是女中音必唱曲目之一,他将歌曲的旋律性和戏剧性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本文将对《火焰在燃烧》进行歌剧声乐表演要素、歌剧艺术作品的演唱的探讨。
【关键词】歌剧;演唱处理;咏叹调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一、作品介绍
歌剧《游吟诗人》是作者威尔第著名歌剧之一,在这拥有四幕的歌剧中它展现了一个女人的悲惨人生。15世纪,在卢纳伯爵的领地上女主目睹母亲被当作女巫烧死。她偷取卢纳伯爵的弟弟焚烧复仇,后因精神恍惚误将自己的孩子投入火堆烧死。最后兄弟反目,弟弟曼里科被卢纳伯爵处死,阿苏切娜的复仇也成功了。
二、《火焰在燃烧》的演唱处理方法
(一)作品分析
《火焰在燃烧》是e小调,整曲情感忧郁、悲伤,节拍3/8拍,速度Allegretto,为小快板,运用三拍子,节奏简单,旋律易上口。全曲结构由A段与B段构成的复二部曲式。A段与B段旋律相同,在此我以A段分析:第一部分为第1~18小节,由四个乐句构成并有四种节奏型不断变化顺序组成,每段乐句中的长音都有强音记号,表现出女主角开始回忆这段惨痛的经历时内心的痛苦与对仇恨的呐喊。全曲经常出现的三拍子八分附点的节奏型像似烧死母亲的熊熊的火焰,加上颤音记号旋律给人一种恐惧感,说明女主为母报仇的强烈欲望。
第二部分为第9~34小节,节奏型上与第一部分大多相似,与第一部分的短暂有力相比这部分节奏稳定且音高升高。总共分为两个大乐句,运用大量连线,整个部分几乎被连线连接起来,表明阿苏切娜的呐喊。第19小节的f强度说明阿苏切娜回忆当时观看火刑的人在欢呼狂笑时的愤怒和对仇恨深一层的加深。
第三部分为第35~55小节,大量三拍子附点节奏,第34~42小节中是三个上升走向,表明阿苏切娜极其愤怒,报仇的想法像大火一样熊熊燃烧,第43~48小节是三个连在一起向下的走向,是听见群众狂笑的悲愤和自己的哭泣声。同时第45~55小节“坏蛋的面貌”的歌词与阿苏切娜的处境相对应,随后伴奏中主和弦和属和弦的不断交替凸显她内心情感的发展与波动,使歌曲更具张性和戏剧性。
(二)演唱风格
歌剧的人物性格鲜明,角色关系对比明确,情节丰富,有戏剧冲突,才能更容易抓住观众眼球。歌剧《游吟诗人》中阿苏切娜是复仇者和母爱双重身份的老妇人,对于母爱她表现的是柔软,抒情性的演繹方式,让声音更宽厚浓郁;愤怒、奔溃的声音使全剧具有戏剧性的张力。所以要将这首演唱好必须是一名功底深厚,声音极具戏剧性和音色条件厚实的女中音歌手。
三拍子节奏型与柱式和弦伴奏音型让曲子风格气势恢宏,节奏紧促;音乐沉稳、表现出阿苏切娜对仇人的痛恨,报仇之心强烈,那暗淡、忧伤的氛围,让人感觉她内心的矛盾和她精神极尽崩溃的边缘。开篇两小节较弱的前奏是她在慢慢回忆母亲被烧的过程,从第三小节运用哭腔进入一个重音,这首歌在演唱上需要明显的强弱对比,突出阿苏切娜在母爱和复仇者双重角色的矛盾和内心煎熬。
(三)总体情绪
《火焰在燃烧》是将抒情性与戏剧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典范。阿苏切娜养着仇人的儿子,母爱与复仇、爱与恨交织在一起,这种复杂的情绪变化,难受绝望痛苦的心境。歌曲的旋律优美,声乐旋律突出,赋予了阿苏切娜这个角色更生动的生命力,情绪变化更具戏剧性。
三、总结
阿苏切娜是一个悲剧角色,她在回忆这段惨痛经历时痛不欲生,在演唱情绪上要表现的愤怒并且伴有较大的情绪波动,意乱神迷的状态。每段有强音记号的音,要用足肚子力气推着它唱。这部作品最具特点是它的三拍附点,颇有戏剧性,其中向上三拍附点的部分,演唱时要想着阿苏切娜当时复仇的情绪波动好似火焰一样不断不断地上涨;向下的部分,情绪悲戚,演唱时要好似抽泣一样,要明显表现附点的节奏型。虽然整篇咏叹调是一个悲愤的状态,但不能把力气放在咬字上,运用到整体情绪中,强弱对比、情绪转换,都需要充足的气息支撑。综上,只有对人物背景和人物内心情感清楚地分析,并结合演唱技巧、气息控制、歌唱情感的表达、肢体动作与眼神的交流,才能将角色演绎得有血有肉!
参考文献
[1]张艳.歌剧演唱中年轻人如何演绎年长者的角色[J].四川:音乐研究,2017.
作者简介:倪雅倩(1997—),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本科,江汉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声乐表演方向;龚宝珣(1987—),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江汉大学音乐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