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富有饶平地方特色的潮剧取材

2018-05-14 08:59邱启梅
北方音乐 2018年1期
关键词:传承

邱启梅

【摘要】饶平县地处潮汕地区东部,是潮剧主要流传地之一,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受到潮汕、闽南、客家等不同文化渗透影响,逐步形成了具有饶平地方特色的潮剧。笔者多年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对饶平潮剧兴趣浓厚,通过近年来的走访了解和资料收集整理,认为饶平潮剧取材源远流长、贴近生活、取材丰富,是潮剧剧目传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饶平潮剧;取材;传承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白字戏,主要流行于潮汕方言区,是用潮汕方言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潮剧传统剧目取材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来自宋元南戏与元明清传奇杂剧,如《琵琶记》《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珍珠记》《蕉帕记》等,此类剧目文词典雅,乐曲古朴、做工细致;另一类取材于地方民间传说或地方实事编撰的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柴房会》《龙井渡头》等,这类剧目故事生动,戏文雅俗共赏,富于地方色彩。笔者作为一名饶平人,由于从小对潮剧耳濡目染,兴趣较为浓厚。通过近年来的走访了解和资料收集梳理,认为饶平潮剧取材主要有源远流长、贴近生活、取材丰富等地方特色。

一、饶平潮剧悠久的历史

潮剧是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化,主要吸收了弋阳腔、昆曲、梆子、皮黄等特长,结合潮汕地区传统民间艺术,如潮语、潮州音乐、潮州歌册、潮绣等,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据《东里志》记载,在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饒平三饶乌石乡便有地方戏曲潮剧的演出活动,且剧目取材均出自于饶平本土,如《金花牧羊》《柴房会》《杨子良讨亲》等等。由此可见,饶平潮剧历史悠久,流传至少有450多年,且发展较为成熟,能够自身取材,不断创新。

二、饶平潮剧取材来源贴近生活

除了来自传统宋元南戏与元明清传奇杂剧的潮剧剧目,如《小刀会》《古堡恩仇记》《陆文龙归宋》《王莽篡汉》《薛家将兴唐》等。饶平潮剧的取材来源更具地方特色,贴近生活实际,拥有许多由本土民间传奇故事改编而成的创作剧目,如《南国美人》《周用挂冠》《弓箭情》《金花牧羊》《柴房会》《杨子良讨亲》等,都是农村观众喜闻乐见的优质潮剧剧本。其中《柴房会》讲述的就是一个来自于饶平县三饶镇,被当地民间称为“打破鼓”的老宅鬼怪故事。剧中,吴二就是清初饶平秀才,曾在江西做生意,夜宿青楼,骗取名妓莫二娘一生的积蓄和感情,回家乡置业而忘情。一年后,莫二娘在往三饶寻吴二途中愤病交加自杀于江西樟树客店。此后阴魂不散。几年后,饶平小贩黄某(李老三原型)挑烟叶到此地,巧逢大雨住进莫二娘自杀之房。女鬼诉冤后,“李老三”把二娘魂魄藏在雨伞带抵三饶吴二家,吴二遂暴毙。可二娘仍不愿离开吴家,因其认为,吴家大宅院是用自己的钱盖的。吴家只好请法师赶之,可任法师把鼓打破了“二娘”还不走,最后吴家只好把东北角一房间腾出来,安置床帐妆台给“二娘”居住。此后,当地人便将此屋称为“打破鼓”。

三、饶平潮剧的取材内容丰富多彩

按内容题材分类,潮剧可分为大锣戏、小锣戏和苏锣戏三大类。大锣戏多为传统剧目,保留有《蔡伯喈》《刘智远》《郭华》《拜月记》《荆钗记》等一批宋、元南戏;小锣戏多取民间题材,为生活小戏,如《桃花搭渡》《益春藏书》;苏锣戏则属于公堂戏和武打戏。饶平潮剧的取材内容不但在传统三大类剧目题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比如根据饶平地方腔调和演艺特点改编了《深山节妇》《张苍救嫂》《古堡恩仇记》《弓箭情》《文武香球》《王老虎抢亲》等传统剧目;而且还将许多富有饶平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故事创作成为潮剧演出剧目,如《南国美人》《周用挂冠》《金花牧羊》《柴房会》《杨子良讨亲》等。此外,由于饶平南部临海,北部为丘陵地带,不同地域特点对潮剧的取材演出也带来了一定影响。沿海地区多信奉海神妈祖,群众喜好观赏带有海渔特色的潮剧剧目,如《默娘》《妈祖》等;而北部地区,由于受到老县城所在地影响,群众更乐于观赏优秀的历史传统剧目,如《薛刚反唐》《陆文龙归宋》《王莽篡汉》等等。

饶平地区的潮剧取材,不但传承了潮汕地区主流的优秀传统剧目,而且创作改编了大量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传说故事剧目,还借鉴融合闽南语系、客家语系特点,对一些传统剧目进行了优化改编,地方特色别具一格。但受到传统戏剧市场萎缩、观众锐减、人才流失、资金投入不足,县立饶平剧团又疲于奔赴各地演出以艰难维持生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饶平潮剧的传承发展正面临重大挑战,特别是对饶平潮剧取材的创新发展明显造成较大影响。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站在历史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给予饶平潮剧更多关注,加强潮剧人才培育,有效挖掘饶平优秀文化和民间传说故事,为弘扬发展饶平潮剧这一特色文化遗产而共同努力,让富有饶平地方特色的潮剧取材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钟伟.广东潮剧的表演特色及衍变[J].大众文艺理论,2008(04):42.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