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笛子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在不同的表演艺术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笛子演奏过程中会出现不准等问题,本文对笛子演奏中的音准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分析。
【关键词】笛子演奏;音准问题;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演奏者的主观因素
(一)气息对音准的影响
气息运用对笛子的音准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嘴唇以及气息可以控制笛子的音准,如果演奏者的呼吸方法不当,还是通过正常状态之下的生理呼吸方式开展,无法有效地控制气息,就会直接的降低笛子的音准,导致失准问题的出现;如果演奏者气息控制不当,就会导致音准出现时高时低的问题;如果演奏者呼气与吸气没有有效配合,无法对其进行充分的融合,导致在演奏过程中,出现“音尾”偏低等问题,导致在曲子演奏没有结束之前就出现气息不足等问题,出现被迫的“挤气”状况,直接导致音高偏低的问题。
(二)口型对音准的影响
在笛子的演奏中,口型与气息的配合可以提升音准,在气息相对较为稳定的状况之下,如果其口型太紧就会导致音变高,而太松则会降低音准。对此,在实践中要想克服口型,在平时演奏的过程中,要保障口型随着音准的强弱而不断的变化,在进行高音的演奏过程中口风要稍细,避免减缓气速,进而有效地保持音高的稳定性。
(三)指法对音准的影响
笛子的音高主要就是因为音孔与空气柱的长度实现。演奏者的手指高度会直接影响音准。在演奏过程中,要掌握笛子的正确姿势,要掌握好抬起的高度,综合音孔开放的大小。在演奏过程中,因为音孔开放大小因素的影响,导致吹奏伴音的时候就会导致音变高或者变低;如果按孔的指法不标准,也会导致音高的偏差问题;在指法的改变过程中,如果其出现错误就会影响音准。同时,如果在演奏过程中,手指过低,也会导致音偏低。
(四)加强音准控制方式与策略
对此,演奏者必须要基于自己的听觉,通过指法对其进行不断的调解,进而获得较高的音高,保障音准的稳定性。
1.要加强对气流速度的有效掌控练习
在对其进行高音吹奏的过程中,要加快呼吸的速度,在低音的吹奏过程中,要逐渐放缓自身的呼气速度,要及时进行跳进音程、高低八度的训练,不断强化自身的流速控制能力,加强对音准的掌握与控制。
2.调整气流速度
在进行吹奏练习的时候,要利用气流角度控制音准,在实际的练习过程中,要利用向外转动笛孔,增大气流角度的方式,保障笛子可以发出高音;而相反的,面向内转动就可以有效缩小气流角度,进而发出低音。对此在实践中可以通过改变气流速度的方式加强对音准的控制与掌握。
3.加强对指法的练习,合理控制控制音准
在实践中要综合手指覆盖笛孔的实际面积状况,加强对笛子吹奏过程中高低音变化的有效控制,在常规状况之下,如果手指对笛孔覆盖面积越大则其声音就越低,反之则越高;对此,在进行吹奏练习过程中,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吹奏技巧来有效避免音准失准的问题。
二、客观因素对于笛子音准问题的影响
(一)笛子自身质量的因素
笛子的品质与制作等因素直接关系到音准。在笛子的制作过程中,低音到高音之间的两个八度均有一定的差异,幼儿的笛子音准就会偏高或者偏低,笛子不同的音孔之间均有一定的误差;音高随着笛子制作有着一定的区别。在我国主要就是通过自然的竹材制成,对此无法找到竹节、内径、薄厚、攀软、竹质等完全相同的笛子。
(二)氣温对音准的影响
笛子的材质很容易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竹子会随着温度的不同而热胀冷缩,因此不同季节中其温差的不同、舞台表演的温差、不同环境中的不同温度都会直接影响笛子的音准。气温升高会直接增加笛筒内空气柱振动频率效果;而气温降低则会导致其由高变低。对此演奏者在进行笛子的演奏过程中,吹进管道内的热气也会直接提升笛子的发音频率,因此,在进行笛子的演奏过程中,可以先对其进行预热,然后再校音,兼顾不同环境中的不同稳定差别,保障其音准质量与效果。
三、结束语
笛子音准在实践中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多数演奏者在实践中必须要加强对笛子学习技巧的训练以及笛子自身品质的重视,加强对气息、口型、指法等对音准影响的重视,探究笛子质量、气温以及保存方式与保养手段等因素的重视,要深入探究不同因素之间内在的关联,基于实际问题,探究有效的解决方式与手段,提升其音准的精准度,进而保障笛子演奏的效果与质量。
作者简介:韩建烨,男,汉族,山西省太原市人,吉林艺术学院音乐表演戏曲伴奏系大学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