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探析

2018-05-14 13:50黄静
好日子(下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习近平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着眼于全球和国内发展实际,将人民主体地位思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加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新的更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治国思路。

关键词:习近平;人民主体;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同志本人历来都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在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中培养了对基层民众极深的感情,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第一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站在历史新起点多次强调论述领导干部要高度关注当前群众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不急于求成也不消极怠工,保持自身纯洁性与先进性,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对于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根本利益等观点我们在看党建刊物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习近平对他的表述,这里面包含了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涵,需要去研究,而且研究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对于当前各项事业的开展都有很大帮助。

一、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来源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人民主体思想为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

关于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社会实践中得出了新的结论。他们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巨大作用,并睿智地指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这样一个不容置质疑的事实。[2]在一系列的工人革命运动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人民群众体现出的革命热情和行动给予高度的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充分肯定人民群众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在俄国的革命进程中,列宁对人民群众的地位有了深刻的思考,“工人和农民,这才是俄国政治力量的主體”。[3]他与马克思恩格斯一致,认为“老百姓”有着不尽的智慧和能量,并能奋不顾身和敌人作斗争来争取自己的胜利和解放。列宁曾经讲过:“千百万创造者的智慧却会创造出一种比最伟大的天才预见还要高明得多的东西。”[4]另外,列宁在党的建设方面也充分体现出丰富的人民主体思想,他多次强调,执政党若想获得长期的发展,成为先进的执政党,就必须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中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这样,执政党的地位才能稳固。他还认为,人民群众不但是创造胜利的主要力量,也是社会建设的根本主体,工农政权办事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人民生活需要方面下功夫,在调动人民积极性方面做文章。列宁的人民主体思想在指导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对于俄国进行社会经济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主体思想是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直接理论来源

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是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党的领导人根据我国发展实际而形成的具有深刻内涵的人民主体思想为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毛泽东提到,“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5]从这一点出发,毛泽东重新思考党的领导方法,在工作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除此之外,毛泽东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把它作为党进行一切工作的根本宗旨,高度重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这也体现了毛泽东人民主体思想的评判标准和价值准则。十一届三中全会打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根据国势国情,邓小平领导全党对那些不适应我国发展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放在根本位置。邓小平的人民主体思想真正为人民考虑,并成为贯穿改革开放的一条主线,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面对改革开放实践带来的或多或少矛盾,江泽民带领全党审时度势,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前人理论成果,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党的权力如何用、党的作用如何发挥以及“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表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明确了对人民主体的坚持和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结合我国不断发展的实际,实事求是,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论断。胡锦涛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6]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实际是以“人民群众为根本”,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与马克思主义者关于人民主体的思想有着根本一致性。另外,胡锦涛还根据我国情况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构想,从社会层面强调对人民权利的重视。胡锦涛的人民主体思想在新的时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观点,成为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重要来源。

二、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内容

(一)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党的各项事业都不能没有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都不能没有群众的聪明才智、劳动创造。就像习近平所指出的“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7]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靠凝聚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执政党。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无论从哪个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实现什么样的愿望,都没有离开人这个要素主体,都和人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人民群众这个整体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无数个体的力量组成了广大的人民群众,离开群众这个整体,个体的作用得不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离开每一个个体的参与,人民群众这个整体也不会形成合力,实现不断发展,所以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民为邦本,邦兴靠民,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只有每个人怀揣梦想去努力,才能让每个人都奉献出自己的一份责任与担当,凝聚起中国梦实现的伟大力量。人民群众才是实现民族复兴、实现现代化的主要的践行者,中国梦的实现也将会给人民带来丰富的利益,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不仅是党和国家的事业也是全体人民的事业,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实现。

(二)人民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

从古至今,对利益的向往一直是人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缘由。从哲学的层面来讲,利益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客观实在,因而利益与需要是紧密相连的。人是利益的主体,需要是利益的根源。党一直以来都贯彻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指示,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给人民群众谋取更多的实际利益。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改革首先要考虑到人民的利益,改革的过程中不能破坏人民的根本利益,虽然有局部的利益调整,但最终的指向不会变,为人民谋利益的目标不会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把人民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方面的需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水平,只要满足了人民的利益要求,目标才能实现。习近平强调,作为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任职,都不能忘记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这是全体领导干部应该有的觉悟。在习近平心中,与群众的直接交流沟通与群众的鱼水之情是一定要保持的,群众的生活是否安康是否顺利是必须面对并加以保障的,群众的根本利益有没有得到具体落实有没有真正实现必须要摆在执政的突出位置。

(三)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安身立命之本

习近平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8]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否紧密,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能否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事关到党的发展前途和命运,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安身立命的根本。中国共产党是和人民群众一起奋斗一起成长的,是在不断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不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党内建设等各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人民满意度不断提升。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的重要战略组成,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经途径。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取得了令世界震惊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我们走改革开放之路的正确性和科学性。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取得迅猛发展的制胜武器和重要法宝,是不可放弃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改革,也只能通过深化改革,继续为中国的发展铺路,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动力和源泉,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下的主旋律,是社会发展的核心,是国家进步的关键,是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人民群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关键,如何处理好人民群众在这场改革中的作用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和发展,改革的成果是让人民过上向往的生活。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将人民群众作为深化改革的主体,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在于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归人民所有。

(二)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不仅是传统文化中所刻画的极富吸引力的共同愿景,也是人民群眾对富裕、殷实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更是共产党一贯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小康,主要看中物质消费,注重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而全面小康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要求。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明确指出了人民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所饰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

(三)有助于全面从严治党

正确处理党群关系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融洽党群关系,习近平经过广泛的调研,深刻总结和把握了党内出现的问题,习近平深刻地意识到,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想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想要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于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只有党员干部奉公守法,才能做到依法治国;只有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避免权力寻租腐败,才能推动改革的持续前行,改革成果惠及于民,也才能保障建成小康社会。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告诉我们,党的生命线在于人民,社会主义建设在于人民。所以要坚持党的领导就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行动的宗旨。习近平基于对马克思群众观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在坚持执政为民理念的指导下,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党,党的权利来源于人民,党的义务是回馈于民,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要依靠于人民,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谋事于人民,才能保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才能保持与人民的血肉相连的关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0-19(2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5.

[3]列宁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9.

[4]列宁全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1.

[5]毛泽东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56.

[6]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07-6-26,(01).

[7]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16(01).

[8]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01).

作者简介:

黄静(1992-),女,汉族,重庆云阳人,硕士研究生,单位: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习近平
浅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发展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如何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标题党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