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音乐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应用现状研究

2018-05-14 08:59廖欣怡
北方音乐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标德育

廖欣怡

【摘要】在这个以现代化为价值诉求的社会发展阶段,大量的外来文化、先进的科学技术带来了各种错综复杂的文化冲突。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美育、德育的主要路径,不再以一种孤立的学科形态存在于教学中。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理念、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版块都曾明确提出过弘扬民族文化、开发地域特色课程资源等一系列要求。本文就本土音乐在部分地区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应用现状为出发点,对其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本土音乐;课标;小学音乐课程;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本土音乐的定义

在语言学中,《现代汉语词典》记载“本土”词条为“乡土、原来生长地”的意思。所以本土音乐可以解释为“乡土音乐”或“原来生长地的音乐”。从文化上看,“本土音乐属于小传统音乐文化,是根植于民间,具有草根性质文化特质的音乐。”[1]本土音乐是在一定社会时期下,伴随人类劳动、生活一同出现的原生型音乐。简言之,是具有本民族、本区域的特定形态,且具有传授知识、风俗礼仪、娱乐等功能的地方特色音乐。从地域上定位,是一种有区别于国外音乐的相对概念。中国本民族的传统音乐、民间音乐都可以称之为本土音乐。从艺术形态上说,是区别于学院派专业艺术音乐、流行音乐,产生于草根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可称之为本土音乐。

可以说本土音樂一定是一个地方的特殊符号和精神旗帜。它在地域内世代相传,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照应。可以说本土音乐文化在小学课堂中的存在,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也是促进且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活动。

二、现状分析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包含各方面因素、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及不同形态的影响。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中介系统。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选择适当的内容与方法,通过一定中介系统调控这受教育者和教育过程。在对本土音乐进行初步定义之后,笔者开始投入到实际教学环境中,对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进行研究。对教师及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对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收集整理。

(一)学生层面

此次调研学生共计881位,其中有效问卷849份。覆盖长沙、武汉、厦门、重庆四个地区、九所小学的六个年级。调查地区与学校类型涉及面较全,更能展现出本土音乐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现状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在课内外的音乐爱好取向。无论是课内外,流行音乐与外国歌曲都成为了学生较为喜欢、较易接受的音乐类型。由此我们也能意识到,在信息化交替飞速的时代,青少年确实是流行、即时音乐的受众主体,对于外国音乐思潮的追求也未曾停歇。对于这样的一种现象是好是坏,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究。

比起其他国家的音乐,学生对自己的民族音乐、本土音乐了解得并不多。即便是书中有这样的内容出现,六成以上的学生们也表示更愿意学习其他国家的音乐。很明显,在学生群体中,这样一种较为“土气”的音乐还不能够被广大学生所接受,对于民族本土的文化形态意识是明显有待提高的。倘若在这六年的长时间教育中不去传递这样的思想,恐怕日后青少年只会在传承、弘扬本土文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课程活动方面,按照学生的喜好排名,前三名分别是演唱、表演与展示、欣赏。而最不受学生喜爱的是音乐知识讲解。相信这一结果对于教师之后课堂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在解决重难点、新课教授、拓展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更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导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本土音乐、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更加应该注重实践与欣赏讲解的结合。尽可能地让学生融入到音乐本体中去,成为感受音乐的主体。

(二)教师层面

此次调研教师共计26位。覆盖长沙、武汉、厦门、重庆四个地区、九所小学、六个年级的音乐教师。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总体满意,也会根据实际需求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超过半数的教师对于教材的认知度不高。仅仅只是依照课本与课标进行教学工作,对于地方教材的开发,多半教师抱有尚可的态度。并表示开发新教材会带来一定的缺陷,教与学都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适应新的环境。抛开现实原因,部分教师还是缺乏一定的学科创新意识。

大部分教师认为有必要开发关于音乐的校本课程,也表示经常在课堂中补充和拓展相关音乐知识甚至是其他学科知识。可以推断,当今大部分的教师都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与学科间的融合。笔者相信,如果教师将这样一种精神延续至教学的方方面面,其成果一定是显著的。

(三)教材层面

笔者通过对三个版本、六个年级的教材进行曲目汇总类比,各类曲目数量如下图所示。

通过数据类比我们可以发现,三版教材在歌唱与欣赏曲目上的比例相差甚少,没有较大的数量偏差。但在中国与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中,我们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其数量的偏差较大。相比较下,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在教材中占的比重是足够庞大的。这也充分印证了教材的编写是与课标相一致的,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是占有主要地位的。这一理念应该被教师们融入到教学当中去,培养学生们对于传统音乐认知的意识形态,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富有的深厚底蕴。

(四)特例学校

在调研期间,重庆市九龙区谢家湾小学作为少有的、在各个学科都有自编教材的学校引发了社会与业内教育单位的关注,也成为笔者调研的重点研究对象。学校于2014年组织实施了“小梅花”学校课程体系,将十几门课程整合为五门课程,这一改革在整个重庆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与音乐教研组刘思进老师的访谈了解到,“学校自2014年各学科开始自编教材,于2015年正式出版使用。例如《艺术生活》就是将音乐与美术两门课程融合而形成的主题式教学。融合课程多以老师团队合作为主,进行分版块的教学。新编教材依旧在课标的指导下完成,不脱离课标与国家教育部的相关政策方针。”

这一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学宗旨的教学创新举动,能够对学生的成长有多大的益处、对学校的建设发展起到多大的推动作用,没人能够肯定的回答。着眼当下,它确实展现了学科的多样化与教学的多样性,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的创新能力。放眼未来,笔者也相信,它能塑造学生多方位的学习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广度与多元文化的交流意识。

三、反思与建议

“重视本土音乐的教育与本土文化的传播是遵循文化生态学发展的必然选择。”[2]本土音乐作为本土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的展现了某一地域文化的生态景观、风俗礼仪、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对本土人民发挥着广泛而持久的教化作用,显示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对现状的了解与分析,笔者思考了一些关于本土音乐在未来小学音乐课程中,可行的发展建议与措施。

(一)增强对本土音乐的收集与整理

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本土民间音乐都采用了口传心授的方式来传播,很大程度上被人所影响,导致错传、假传甚至是失传的情况。如何收集整理并保存这一文化,是国家应该重视和落实的,也是每一位音乐教育者应该时刻警醒自己的。课程资料的丰硕程度会影响课程活动的程度和范围,不断的丰富本土音乐文化教育资源,是优化课程结构的保证。多方位的了解本土音乐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才能够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审美素养以及对本土文化的认知能力。

(二)重视教材的运用

音乐教育中的教材是提升教学质量与水平及达到教学目的的工具之一。教学中既要立足教材、尊重教材,又要活用教材。所以,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资源尤为重要。如何把握隐性资源,将教材中的内容深刻引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甚至是与本土文化相结合,都是教师要深刻考虑的问题。教材作为“无言的教师”,是学生科学、高效地获取知识的重要对象,也是激发思维能力和形成社会品德的重要途径。

(三)重视音乐教育课程的建设

“本土音乐的课程建设受限于当地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它不仅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教育观念的一种具体体现。”[3]在课程的建设上,可以适当考虑建设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接触面。在此笔者认为各学校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发展及学习需要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开发自己的特色教材,加入自己本土区域的特色音乐文化。如长沙市的音乐课程中可以加入湖南花鼓戏、长沙弹词等元素。以及带有湖湘文化的戏曲、乐器舞蹈等等。在大同的趋势下,如何做到求同存異是值得思考的。

(四)强化本土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传播本土音乐文化的坚实力量,更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一门学科所达到的教学效果,其师资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音乐课程的教学中,如果学校的老师能拥有扎实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并且还能够在教学中亲身示范,这无疑是对教学质量的大大推进。各个学校也可以大胆地引进有能力、有高音乐素养的音乐教师,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

四、结语

推动本土音乐的发展不仅仅是靠以上所提出的几点。还要依靠一定的社会政治力量和坚定的实施决心。从人们的接受心理来看,部分学生还是不太喜欢这种显得有些“土气”的音乐文化。面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和学校以及社会还需要加强引导。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不失本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和改造也是可取的。利用社会资源、学校平台等,为本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为实现学生终身学习、传承和发展本土音乐而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追寻的。

由于整个课题的研究时间有限,调研范围及资料的采集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仍希望对本土音乐在小学音乐课程中的应用得到一定的重视和启发。从本土音乐出发,走向民族文化的光辉未来。

参考文献

[1]崔学荣.本土音乐文化进中小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9(09).

[2]王婷.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评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2(06).

[3]张小满,马巧梅.本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J].大舞台艺术教育,2012.

猜你喜欢
课标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德育出希望之花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