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翰羽
【摘要】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由民间吹打班发展而来的浙江舟山民间吹打乐种——舟山锣鼓,在浙东锣鼓中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舟山锣鼓从农村吹打班发展为全国知名吹打乐,并被评选为作为舟山的文化符号。文章试从舟山锣鼓的历史发展、艺术特征、传承人与代表曲目等方面进行论述,从多个角度体现舟山锣鼓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舟山锣鼓;吹打乐;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676 【文献标识码】A
舟山在古代被称之为海中洲,也曾被称为瀛洲、翁州、昌国等。屹立于浙江的东北方向。东毗东海,西邻杭州湾,北连上海市。舟山由1930个岛屿组成,亦以舟山群岛著名,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群岛新区。岛屿常年与海相伴,船是唯一的交通工具,经过时间的积累,形成了舟山独有的“海文化”。由来回穿梭的船只带来的各地文化并与舟山当地的海文化相结合,最终形成多种新文化。而舟山锣鼓就是其中的代表。
舟山锣鼓隶属于浙东锣鼓的一部分,是浙江省舟山市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由于历史发展的因素,从“海上锣鼓”“码头锣鼓”“行会锣鼓”“三番锣鼓”演变成“舟山锣鼓”。舟山锣鼓的前身是流行于舟山及宁波一带的小型民间吹打乐,演奏方法和技艺都采用的是传统形式。在岛民生活中的庙会活动、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中,使用频率较高。在海洋劳动实践中,将锣鼓代替汽笛,在船只即将离开或达到目的地时,都会将锣鼓敲响,提醒船上的旅客做好准备。除此之外,敲打锣鼓还起到避免两船相撞、问候、联络信号、驱“海怪”,敲锣鼓壮胆、娱乐、出海前祭海等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歌舞团在1959年时,将其定名为“舟山锣鼓”。在此之前,舟山锣鼓在浙东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中并不出名,这一点在1960年出版的《浙江民间吹打音乐研究》和《浙江吹打乐曲总谱》二书中可以体现。20世纪60年代,此时舟山锣鼓处于盛行时期;90年代后,舟山锣鼓的乐队常活跃于基础文化活动中,由此有了新的发展,开始了振兴的道路。2006年5月20日,舟山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舟山锣鼓的艺术特征
舟山锣鼓是在舟山民间吹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是一种以演奏舟山地方民间乐曲为主的器乐吹打合奏形式。舟山锣鼓演奏时所需要的乐器主要有打击乐器,吹奏乐器,拉弹乐器。其中,鼓、锣、钹这三种乐器属于打击乐器中的重要乐器。鼓乐器包括五音排鼓、大堂鼓、堂鼓等,大堂鼓的鼓面直径为1米,堂鼓的鼓面直径分为18寸和7寸两种。五音排鼓是乐队的主奏乐器,由音调高低不同,鼓面直径也不同的五只大小鼓组成,排列顺序由音调高低决定。十三音套锣则属于锣钹类,包括大小才锣、音高手锣等不同的锣组合,所以也称之为排锣。唢呐(大、中、小)、曲笛、笙、梆笛等归属于吹奏乐器。拉弹乐器有京胡、扬琴、三弦(大、小)、阮(大、中)等乐器。乐队演奏时,以排鼓演奏者为指挥,乐队根据鼓的变化演奏出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舟山锣鼓的鼓点子除了富有舟山群岛和沿海大陆特色的鼓点子外,还逐渐创造出符合海上生产和劳动的鼓点子。
舟山锣鼓有三大类别:吹打乐、锣鼓乐、吹打唱;“吹打乐”中既有江南丝竹、江浙音乐的元素,又有海岛民俗特色融合而成,具有明显的本土与外来乐曲相结合的特点;“锣鼓乐”以排鼓、排锣为主奏乐器,使其表演色彩更加浓厚,气势恢宏;“吹打乐”的形式多见于宗教活动,如乐曲《三宝赞》,当法事活动进入高潮阶段时,乐队除吹打乐曲外,还要伴以人声诵唱。舟山锣鼓的打击合成中,有“粗打”“细敲”之分,“粗打”部的演奏具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排鼓、排锣加上大音量的打鼓、大锣、大钹和武锣及“组合次当”的清锣鼓演奏;另一种是在以唢呐、笛子、笙等吹奏乐器为主的演奏旋律中,配以上述打击乐器的合奏。“细敲”部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由丝竹乐器演奏的优美旋律中,配以、酒蛊、碟子、南梆子(又称“广东板”)、碰铃等小件打击器;另一种是由小鼓、小锣等小音量打击乐器演奏而成的锣鼓段。
二、舟山锣鼓的传人传曲
著名民俗文艺学家冯骥才说:“当代杰出的民间文化传承人是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化的活宝库,他们身上承载着祖先创造的文化金华,具有天才的个性创造力。……中国民间文化遗产就存活在这些杰出传承人的记忆和技艺里。代代相传是文化乃至文明传承的最重要的渠道,传承人是民间文化代代薪火相传的关键,天才的杰出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往往还把一个民族和时代的你文化推向历史的高峰。”舟山锣鼓的代代相传,各时期的传承人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最著名的就是以从事吹打为生的农村吹打班——白泉高家吹打班。高家班創始人高生祥,不仅能演奏多种乐器,还能演唱一百三多出京剧和越剧,也是高家班所有成员的师傅。高如兴,著名演奏家,也是高家班的班手。主奏乐器排鼓、兼演乐器板胡、唢呐、三弦。国家级传承人高如丰,为高如兴的弟弟,其主奏乐器武锣,兼演乐器二胡、琵琶。除此之外,高成文、程庆福、高如明、高静文、程清福、林忠汝、章龙虎、虞金花、陶根德等都是舟山锣鼓自觉传承人。
高家班的第二代传承人高如兴,在使舟山锣鼓名声大噪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高如兴作为舟山专区文艺代表团的成员被派去杭州演出,此次演出不仅让他了解了其他传统文艺,还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由此,将几只不同的锣和鼓进行组合,以合奏的方式来演出。这种新的演出方式吸引了南京区的海防文工团。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前来向“高家吹打班”学习,并将吹打技艺归纳整理。在掌握舟山锣鼓的吹打技艺同时,也结合了其他吹打班的吹打特点,最终创编了《舟山锣鼓》这首吹打乐曲。这首《舟山锣鼓》在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中获得了金质奖章。从此,舟山锣鼓被世界所知。
在历史的长河中,舟山锣鼓历经岁月的洗礼,流传下来的曲目以地方音乐改编而成的居多,民间产生的较少。舟山锣鼓代表曲目可分为器乐合奏、民族管弦乐、纯打击乐三类。器乐合奏有《舟山锣鼓》(1959年)、《海上锣鼓》(1962)、《回洋乐》《欢腾的渔村》《渔民的欢乐》《海上丰收》《进军战鼓》《木龙赴水》《海娃闹海》《渔家乐》等,其中,《舟山锣鼓》是由专业乐团在民间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的,编创者为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海上锣鼓》《回洋乐》《欢腾的渔村》《渔民的欢乐》《海上丰收》《进军战鼓》都是由民间艺人创作的;《木龙赴水》《海娃闹海》《渔家乐》由群艺馆音乐干部何直升创作。民族管弦乐有《渔舟凯歌》《丰收锣鼓》《东海渔歌》等,分别由浙江歌舞团、中央广播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创作。纯打击乐有《渔乡风情》《沸腾的渔港》等,都是由群艺馆音乐干部创作的。
三、舟山锣鼓的社会功能
日异月新的时代发展,传统音乐也在不断创造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化价值。总书记在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讲话中,提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并将其推展、发扬和传播。作为民间发展起来的舟山锣鼓在当代传承人们的先进思想下,不断将新元素、新思维、现如今的时代精神融入到舟山锣鼓的创作中去。由于时代不断的进步,审美理念也会不断的变化,将潮流因素加入创作中,才能更好地体现现如今的文化价值。
舟山锣鼓作为浙东锣鼓中具有代表性的吹打乐种,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成为浙东锣鼓中的重要代表,以不同的曲调展现与海洋搏斗的粗犷激烈的场面和渔家风情温婉抒情的意境。舟山锣鼓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形式流传于民间,不僅有艺术观赏价值,又起到了弘扬浙东锣鼓的作用。
舟山锣鼓的艺术形式来自于民间、并且是以人为载体进行代代相传,这样的流传让现在的人们更真实的感受曾经的历史。因此,也就有了将民族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传承的价值。
舟山锣鼓的形成与人们过去的生活有关,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当时人们生活的现状以及对生活的诉求。舟山锣鼓的拼搏精神和温婉情义折射出舟山人民的文化精神风貌,充分表现了大众精神文化素养,这在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对舟山锣鼓进行原生态保护的同时,也可以挖掘具有一定特色和经济价值的部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相结合,不仅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可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增大影响力。舟山锣鼓在能够吸引观众的基础上,再对其进行一定的包装,成为当地旅游中的一大特色,这样就可以为舟山群岛提高一定的经济收入。舟山锣鼓作为文化的载体,在关注自身艺术特色和文化特征的同时,取其精华、顺应潮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新时期的创作中,可以将民族特色和民族心理等价值添加进去,增强舟山锣鼓的时代魅力。
四、舟山锣鼓的保护政策
由国家财政部、文化部颁发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资金来源于中央政府财政拨款。文件规定专项资金“由地方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逐级申报,经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共同报文化部和财政部。单位或个人均可向当地文化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提出申请。”不仅国家对非遗保护有专项资金,各省、市、区以及县都有相应的专项资金,与国家相同的是都需要经过申请后才能获得相应的资金。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不仅要在资金上提供帮助,对传承人的教学、资料收集与整理等也要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支持,让国家级传承人更方便地传承我国优秀文化。“对无经济收入来源、生活确有困难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所在地文化行政部门应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进行资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国家及各级政府的经费分配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国家级的经费多用于“理论及技艺研究费、传承人及传习活动补助费、民俗活动补助费、资料抢救整理及出版费、文化生态区保护补助费等”。浙江省的专项经费多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发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资料、实物的征集和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单位的资助或者补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培训、研究;其他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项”。市级等其他各级政府的资金主要是用于传承人的传承活动。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拨款经费都遵循专款专用原则,避免挪用等不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与联合国、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等都签订共同保护的协议。除此之外,浙江省以及舟山市都分别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加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五、舟山锣鼓的活态现状
舟山群岛在建设新区的情况下,舟山锣鼓这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存在新的契机。在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在保护好舟山锣鼓的前提下,将外来文化与舟山锣鼓有机结合,还要考虑缺少传承人、保护力度不足等因素。
(一)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现代生活不再是原来的单一生活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娱乐方式随着海洋文化传播到舟山人民的生活中,导致这种多样化的新式生活方式取代了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存在。20世纪60、70年代,舟山锣鼓曾一度被边缘化。
(二)传承断层
舟山锣鼓的传承人大都不再年轻,而后起的艺人又不愿意承担传承舟山锣鼓这一重任。随着老艺人的相继过世,舟山锣鼓这优秀的传统文化可能也会和老艺人一起被掩埋在黄土之中,再也无人知晓。
(三)对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处于滞后地位
“由于民间文化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政府部门长期不够重视,普查工作力度不大,导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状况、存在种类、数量和消失的状况认识不清,缺乏深入和广泛的了解”。
虽然舟山锣鼓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起了国家政府、浙江省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重视,但在其保护传承中依然存在许多有待于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我们只有在保护传承和解决问题共同推进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让舟山锣鼓在当今社会中健康的发展、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费凡,查欣.原生态舟山锣鼓艺术本源探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02).
[2]张伯瑜.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样保护与发展保护[J].中国文艺评论,2015(03).
[3]赵翔.舟山锣鼓海天之间的粗犷之美[J].今日浙江, 2013(21).
[4]张杰.舟山锣鼓海之欢歌[J].海洋信息,2012(04).
[5]王艳娣.论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以舟山群岛为例[J].文艺争鸣,2012(03).
[6]曹玲.舟山锣鼓面临传承危机[N].舟山日报,2011-11-17(04).
[7]舟山锣鼓[J].浙江档案,2010(10).
[8]沈文定.舟山锣鼓[J].浙江档案,2009(10).
[9]周函旭.一个走出传统的传统乐种[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
[10]谢岩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0).
[11]《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人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2008)第十二条.
[12]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Z].浙江人大(公报版),2007-07-05.
[13]财政部文化部关于印发《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Z].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2006-09-12.
[14]白沙.舟山锣鼓的民间艺术特性和继承发展[A].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浙江省群众文化学会,2002(03).
[15]韦俊云.舟山锣鼓——试探一个新乐种的发展与形成[J].舟山师专学报,1998(02).
[16]韦俊云.从码头锣鼓到舟山锣鼓[J].乐器,198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