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芯
《玉篇·手部》:“押者,署也。”《字汇·手部》:“押,签署文字也。”可以看出“押”指在文字、字画、契据上用作凭信的草书签名或代替签名而别人不易模仿的特定符号。明代郎瑛《七修类稿》称:“古人花押所以代名,故以名字而花之。” 因为它如“画”一样,被称为“画押”,它与印章在取信方面有同样的作用,与印章连用就有了“双重信任”的功能。也是中国传统公文处理,传统正式场合凭证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公文处理者在需要处理的公文上签署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且也签署了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在中国公文制度史上,“押”起源很早。《韩非子》卷:“田婴令官具押券,斗石参升之计。”表明至少在战国晚期,“押”就已经出现,但是因缺乏实物资料去考证,所以战国时“押”的具体内容我们现今难以猜测。不过,据赵翼考证,早期“押” 的内容仅仅是签署处理意见而不签署姓名。“汉时长官批属吏符牒,书一诺字。”《后汉书·党锢传》有“南阳宗资但画诺。”“王府僚吏笺启,亦用此制批答。晋元帝践阼,心存谦抑,犹用藩王礼,凡笺奏皆批诺。诺字中若有凤尾婆娑之形,故曰凤尾诺。”汉晋时期,诸侯上奏章,皇帝都批一个 “诺”字,“诺”字结尾写得象凤尾,所以叫凤尾诺。魏晋以后,改批“诺”为“依”字。《北齐 · 后主纪》:“开府千余,仪同无数,领军一时二十,连判文书,各作花字,不具姓名,莫知谁也。” 《北史·齐后主纪》,“穆提婆等卖官,乞书诏,后主连判文书二十余纸,各作依字。”从“不具姓名,莫知谁也”看,所署仍应为处理意见;从“花字”看,“依”字在书写的时候亦应作过特殊处理。
魏晋以后,“押”的内容发生了变化,除签署处理意见外,还开始用草书署名。《魏书》:“崔玄伯尤善行押之书,特尽精巧而不见遗迹。” 《北齐书》:“厍狄干不知书,署名为 ‘干 字,逆上画之,时人谓之‘穿锥。又有武将王周,署名先为`吉而後成其外。”《陈书》:“萧引善隶书,高宗尝披奏事,指引署名曰:`此字笔势翩翩,似鸟之欲飞。”
花押一般有署押、指(趾)纹押和花押印三种类型。从考古文献上看,署押的形式,在汉朝就有了。据王献唐先生考证:“署押一制,萌于汉晋,而盛行于唐宋,制印于元明,衰于有清。”居延汉简有“□月诟表押墨付如牒”的记载,“押墨”便是指用笔墨画押。当时长官给属吏的符牍,只是书一“诺”字,如今官员阅文的画圈,或批阅字一样。有研究者认为早在北齐后主时,已有了官方文书集体签名用画押的方式。唐太宗、唐玄宗也都留下画押的笔记。指(趾)纹押是指用手指或足趾蘸上颜色在契约等上面抑押后留下的指(趾)纹。而花押印是花押的一种类型,不包括署押和指(趾)纹押。花押印晚于署押和指(趾)纹押,它是將个人姓名或字号经过草写、变化成类似于图案的一种符号以代替汉字入印,是花字、花书、押与印章的结合,用以代替押字作为凭信的印章,后来演变成单字押印、字加花押印等多种形式。花押印除具有一般印章的功能外,还有使别人不易识别和难以摹仿的作用。花押印又称押印、押字印、署押印等。它兴于宋,盛于元,故又称“元押”“元戳”。蒙古人入主中原,因不识汉字而大用押书,对押记入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载曰:“今蒙古色目人之为官 者,多为不能执笔花押,例以象牙或木刻而印之”。
花押印章的运用,一直沿用到明代。而在文书上墨笔押署的方式,直到民国还在使用,即民国的“签字画押”。同处中华文化圈的日本,这种签署方式的影响更大。4世纪中期的日本,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大量中国的知识、技术传入日本。5世纪的日本开始使用汉字,目前发现最早的花押是承平三年文书上的。自10世纪开始广泛采用画押签署的方式,至江户中期才被印章所取代,但也出现了将花押印刻使用的现象。
大家所说的花押印多是指元押,元押是私印的一种,属于民间物品,在历代印章体系中,因被称为“俗气”“土气“而被学术界忽略。南宋而仕元的赵孟頫,他在确定汉印审美观和赞美古雅质朴汉魏印的同时,对当时的“元押”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余尝观近世大夫图书印章,一是以新奇相矜,鼎、彝、壶、爵之制,迁就对偶之文,水月、木石、花鸟之像,盖不遗余巧也。其异于流俗以求合乎古者,百无二三焉。”因此,元押印在当时代表了民间的俗文化,而并不为文人所认可,在历史上,元代文人钤于书画作品上的印章中,没有见到一方元押印,即足可证明在当时元押印被视为“俗”“土”之物。但是从历史和印学史的角度看,元代花押作为篆刻艺术史的一种特殊的流派,它仿佛一朵奇葩有着特殊的地位。其中押印以“字加花”最具特点,他就好比现代的“卡通印章”,主要以楷书入印,也可以说花押印的出现是楷书印和署押的有机结合,因此“字加花”一类的押印是元代花押印中的主流。元押在发展的过程中,单字押从无边栏到有边栏,使传统印章规范化,八思巴文同汉字一样入印,押印的形制多样,印面的图形、纹饰也极为丰富。押印外形多姿,打破了常规的方正印式,符合民间大众审美习惯,常以鱼形寓意“年年有余”,葫芦形隐寓“福禄”,鼎形象征“鼎盛”,瓶谐“平”音,含有平安之意,龟则益寿延年,银锭型有“安定富贵”,羊形容“吉祥”等各种图形,这也是元押文化的特征之一。从传世的花押看,“单花押印”一般没有边栏,上下各一横,俗称“天地两横”式,下部一横更粗犷,两横中间千变万化的图案,为草书则意味“花书”。这种押印使用时均蘸墨,表现为“黑墨签押”。
元代花押融书法、图案为一体,不仅是宋元时期印章艺术形式的一大开拓,也是对印章艺术形式的丰富,启发了篆刻家们的创作思路,拓展了篆刻艺术的内涵,繁荣了流派篆刻艺术的面貌,不失为篆刻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华叶.“花押”谈趣[J].书法艺术,1994.
[2]施元亮.花押印汇[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5.
[3]孙慰祖.唐宋元私印押记集存.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4]黄惇主编.元代印风,重庆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