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宁
[摘 要] 目前中职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出现“就业容易,守业难”的问题,频繁出现的辞退、辞职、跳槽、待业等现象严重影响中职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为了使中职学生顺利迈上从就业到守业的台阶,学校及社会行业、企业应共同参与,构建一个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体系。该体系通过搭建育人机制与队伍平台、育人课程与教材平台、育人活动与组织平台、育人基地与驿站平台等措施,不断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以满足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最终实现中职学生就得了业、守得住业,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稳步前进的目标。
[关 键 词] 校企共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就业;守业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3-0200-02
一、中职学生在就业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基层劳动者的需求量持续增加,中职毕业生因有一技之长、对工资待遇要求也相对低于大学生的优势,颇受用人单位青睐,找工作就相对容易,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5%以上。但是,在这令人兴奋的高额一次性就业率背后,还存在着较严重的“守业难”问题,不少中职毕业生因为适应不了岗位,辞职、跳槽、待业等现象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中职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这些问题的根源一方面是部分中职学生职业素质偏低,另一方面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不断提升。如何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以满足企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是解决“守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光靠有限的两年学校教育来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社会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开发一个与社会紧密联系的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体系,为中职学生搭建一座从学校到社会、从就业到守业的桥梁。
二、校企共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素质等方面的内容。职业素质教育则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职业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本身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按部就班地采用常规教材、执行常规教学计划,往往容易出现学校教育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脱节的现象。行业企业参与共同搭建的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体系,通过融合职业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现阶段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岗位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达到全面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目标,最终能帮助中职学生实现就得了业、守得住业、稳步前进的职业理想。
三、校企共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建设
措施
经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使中职学生成为企业“能用、好用、重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校企共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需要搭建育人机制与队伍、育人课程与教材、育人活动与组织、育人基地与驿站等四个平台,以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加强校企交流合作,共建育人机制与队伍平台
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切入点,建立合理、高效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建设机制,完善职业素质教育运行管理制度;组建校企合作、内外互补、专兼结合的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队伍。使该体系发挥长期、持续、有效的作用,首先,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职业素质教育机制与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其次,成立具体的职业素质教育组织机构,建设职业素质教育专用的办公室,调研并建立职业素质教育制度,组建项目建设专家指导小组、校外专家导师团、校内师资库,并有计划、有目的地送培校内教师。最后,建成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中心,形成完善的职业素质教育制度,培养一支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经验丰富的中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队伍。
(二)优化教学内容,共建育人课程与教材平台
以企业人才需求标准为依据,优化职业素质教育内容,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与实训进行课程开发,编写适应教育所需的优质教材;同时根据自主开发的课程和教材组织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教学活动,分阶段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职业识别、岗位识别、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学生的職业意识,树立职业理想。
1.专业学习前的准备阶段。教学内容:指导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以及相应的职业适应范围;引导学生建立专业兴趣,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初步定位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2.全面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职业发展目标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并开展创业教育。
3.进入实习预就业阶段。指导内容:指导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修订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开设专题讲座指导毕业生做好求职应聘准备。提供就业信息,引导毕业生根据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期望,选择好第一份工作。
4.进入后续就业指导阶段。指导内容: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追踪,实时分析职业环境,缓解心理压力,为他们提供职业咨询与指导服务,鼓励学生不要因为眼前的困难而放弃,要为实现职业理想而奋斗、努力。
(三)拓展教育途径,共建育人活动与组织平台
以学校的特色专业为依托,以校企融合为特点,创建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结合的职业素质教育基地,全方位、多视角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根据中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主题明确、特色鲜明的职业素质教育活动,拓展适应学生成长需求的职业素质教育途径,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
1.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以青年志愿者活动为抓手,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培养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优良品质。
2.文体活动与身心发展。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等形式,开展文艺表演、体育赛事等活动,建设先进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其适应、热爱校园生活,具有能胜任学习和工作的健康体魄。
3.社团活动与能力培养。健全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促进学生社团规范、健康发展,为学生搭建成长锻炼平台。组织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举办“社团建设成果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生会、团委、社团协会等组织的工作实践,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4.技能训练与技能素质。将学校原有的年度技能大赛升级建设为技能节,并使之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鼓励学生参加技能训练和比赛活动,提高技能水平,锻炼实操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技能。
(四)扩展培养空间,共建育人基地与驿站平台
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多形式、多主题的教育与评价活动,构建职业道德素质与职业技能素质相辅,岗位素质标准与学生素质要求一致,德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并进的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内容
体系。
1.礼仪素养培训基地。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优秀的服务行业企业,共建“中职学生服务礼仪素养培训基地”,主训基地设在校内,体验基地设在企业。
2.企业文化体验基地。与优秀企业共建“企业文化体验基地”。通过走进企业体验、影像全景展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熏陶,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岗位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当地人文资源、自然资源,为德育实践教学创建活动基地,开展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参观活动。
4.强身健体教育活动基地。结合学校专业特征,强调健康体魄作为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部分,建设学生强身健体教育活动基地,开展专题宣传,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行为,开展普及性体育锻炼活动,组织田径运动会、趣味体育运动会、各体育专项比赛及活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身体素质。
5.对外交流基地。重点实现学校优秀学生干部集中培训、区域内校际学生交流、学生与企业员工文化交流三大功能,增强学生的人际交流、沟通能力。
6.心灵驿站。建心靈驿站,为学生缓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疑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质,开展“关爱生命”等主题活动。
另外,校企共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全面引入企业文化,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融合,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校就能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引发文化认同感,帮助学生实现从就业到守业的提升,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卢敏,冯胜清.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当代职业教育,2018(8).
[2]吕国荣.一流员工的十大职业素养[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05-01.
[3]赵心灵.浅谈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J].教育学文摘,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