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美学思想在许多方面的研究开创了先 河,其深刻而又丰富的内涵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仅从孟子美学思想的总的特征 来思考一下其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孟子;美学;影响
孟子美学思想的总的特征,与他的整个思想的特征分不开。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的思想并加以发展。对于孔子的学说,孟子既全面继承,又根据时代需要作了重要发挥。在美学上,孟子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出了影响深远的思想主张,同时也体现在这些思想主张代表的美学倾向方面,具有独特的贡献。孟子美学思想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这里仅从其人格理想、美的追求和“养气”理论加以说明。孟子人格理想影响深远。继孔子之后,孟子极为推崇人格,他对个体人格的主动性、独立性,情感和意志的力量极为重视、突出强调。孟子理想中的的人格是指具有坚定信念、明确方向、坚定不移地为真理而斗争的坚强意志者,是不会被任何艰难险阻所吓倒的勇敢博弈者,是绝不会在任何邪恶势力面前屈服的坚强斗士。这说明孟子对于高尚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一直强调人格的历练、砥砺,《孟子·告子下》中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1《孟子·尽心上》中又说:“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疾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由此可见,孟子对人格的历练认识非常到位,他始终对那些历尽千难万险而不屈不挠的宝贵人格由衷赞美,他認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英雄之所以为英雄,无一不是经过种种磨难的锤炼,没有这种千锤百炼的雄心壮志,是难以大有作为的。
孟子鼓励美的追求。对于美,他认为要主动追求、敢于追求、勇于追求。在这方面,孟子和孔子不同,孔子的人格理想基本上主张温良恭俭让,是一种温柔敦厚的理想,孔子主张“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孟子则不同,他比孔子更有激情、更有斗志,他主张斗争,敢于抗争,不畏权势,不怕邪恶。孔子认为“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而孟子基本上无所畏惧,对于“天命”,孟子认为“天命”不能违背、难以改变,只能听之任之、顺其自然,没有什么可担忧、害怕的。对于“大人”,孟子不畏,甚至直接藐视。所谓“大人”,《孟子·尽心下》中说:“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吾何畏彼哉”。3对于“圣人之言”,孟子不畏。由于孟子主张性善论,他以其本身具有的“善”为出发点,同时以“善”为追求目标,所以孟子认为“善”者无畏,强调一无所畏的强大力量,这是对人格的情感意志的力量的高度褒扬。正因为这样,孟子的美学思想别开生面,为儒家美学开创了新路径。孟子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孔子更为深刻地触及了审美和艺术的特征,突出地强调审美活动作为个体人格的自由活动,既要注重社会因素,更要注重个体情感、意志力量和创造性因素。
孟子“养气”说影响深远。就儒家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从后世的美学研究和实践中可以清楚看到,孔子、孟子美学思想的影响都很大,也各有侧重,但全面地分析来看,孟子的美学观点影响更为显著,如在艺术方面的影响,就显现了影响的深刻程度不同。在涉及艺术的社会影响、社会价值和作用发挥的时候,孔子的美学观点影响很大;在涉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等问题的时候,孟子的美学观点的影响就尤为重要了,举例来说,这一点集中地表现在孟子的“养气”说上。“养气”说对后世的影响巨大。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充实之谓美”等说法,反映了孟子对美的认识,体现了个体人格的道德修养与美密切相关。历朝历代在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问题上,无一抛开“养气”之说来谈,三国时曹丕提出了“文以气为主”,唐代韩愈提出了“气盛言宜说”,清代桐城派提出了“文气说”,从中我们都可体会出孟子“养气”说的影响。孟子“养气”说之所以影响如此大,根本原因就在于孟子所说的“浩然之气”所反映的内在,它既是道德精神,又是个体情感、意志的内在强烈要求,因而它具有鲜明的审美情感的特征。所以孟子的这些说法就同艺术创作的问题联系起来了。作为艺术家,胸中如果缺乏这样一种“浩然之气”,就不可能有强烈的审美感情,就不可能有巨大的创作冲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创作意愿,更不会有艺术创造上的成功。
另外,孟子的美学倾向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其对后世的影响肯定不仅仅表现在美学思想的具体观点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这些美学观点代表的孟子的美学倾向,这种美学倾向的影响力是空前的。孟子的美学思想对个体人格的自由和力量予以积极肯定,代表了积极向上、无所畏惧的思想倾向,对后世影响深广。孟子的美学思想具有民主精神,富于进取性、批判性、开创性,为后世很多人提供了效仿的榜样,后世积极进取的、不满现状的、追求进步的美学家、艺术家,或多或少受到孟子思想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主张,如明代李贽的“童心”说,与孟子的“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体现的观点大有关系。孟子的美学倾向,更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他本人的文章中,其文章也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汉代的赵岐在《孟子题辞》中明确指出孟子的文章有“宏深”、“闳远微妙的特征,其文章坚持真理、长于雄辩、所向披靡、富有激情、气魄宏大,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从司马迁、韩愈、苏轼这些文学巨匠的散文中,都可以看到孟子明显的印痕。这无疑也可看作是孟子美学思想影响的一个方面和一个部分。孟子美学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一致性,两个方面都对后世影响巨大。
参考文献
[1](战国)孟子.孟子[M].(宋)朱熹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2013.重印)
[3]白平.孟子详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
霍彩芳(1993年12月出生),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2017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学,研究方向为艺术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