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葫芦丝教学策略探讨

2018-05-14 10:51于亚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1期
关键词:葫芦丝特点意义

于亚平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也通过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其中课堂教学不仅沿用着传统教学的歌唱模式,也在其中予以了创新,加大了对音乐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尤其是在乐器器具的使用上增加了很多种类,中西乐器、民族乐器都有所涉及。葫芦丝作为少数民族的乐器之一,以轻便灵巧、便于携带等特点而备受师生喜爱,在音乐教学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此,文章着重分析了葫芦丝的相关特点,通过特征来阐述它对音乐教学的意义,从而提出一些创新策略,探索葫芦丝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葫芦丝;特点;意义;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音乐应注重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教学中应以审美为核心,教育、引导学生懂得欣赏、乐于体验、勇于表现音乐的魅力和美感,进而提升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从而为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艺术享受、生活品质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相对而言,我国民族特色的小型音乐器材是小学音乐教学中最占优势的,一方面它们本身体积小,又简单易学,小学生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简单的掌握。另外,它们也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所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风土民情,带着独特的民族化,加深了学生对我国音乐的认知以及民族音乐所表达出的强烈情感,同时又让学生能够揭开少数民族的神秘面纱,满足其好奇心,激发民族情感。葫芦丝是来源于云南的最常见的民族乐器,其音色优美、柔和、婉转动听、指法简单、发音清脆,是最适合小学生学习和使用的。葫芦丝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让每位学生都能学会演奏,提升学生们对音乐的审美,也是现阶段发展小学特色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生、对音乐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葫芦丝的相关特点分析

葫芦丝是我国的少数民族吹奏乐器,和其他箫类乐器一样,音量比较小,但它的主管发出的音色柔润而纤秀,在两根副管持续音的衬托下,给人一种含蓄、朦胧的美感。因此它吹出的颤音有如抖动丝绸那样飘逸轻柔,给人一种温和柔顺的美感。一般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曲调中一般长音较多,合音丰富,乐声柔美和谐,能较好地抒发演奏者的思想感情。

葫芦丝也因如下几个特点而备受人们喜爱:(1)音色优美,声音表现力强。葫芦丝的旋律清脆、柔美,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并极富节奏性。由于它的构造不同,有单管、双管,也有四管者,但主管与副管的结合却十分灵巧,吹奏时手指通过控制主副管而奏出不同的音律,有时会是高山流水,有时会是小桥人家,悠闲、清脆相互呼应,极具感染力,给人以极致的美感。(2)操作简便。葫芦丝构造简单,体积较小,相对于其他的乐器更便于携带。不仅如此,葫芦丝技巧的掌握也能够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习者,让学生们可以演奏出很多不同风格的乐曲。葫芦丝的指法比较简单,演奏简洁,它所处在的音域范围也介于小学生的唱歌嗓音之间,对小学生们来讲比较容易掌握,学习速度也快。(3)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葫芦丝是众所周知的一种民族乐器,它所演奏出的曲子带有浓厚且鲜明的民族特色,能够反映出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艺术财富,将之普及到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增加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们感受到我国民俗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小学葫芦丝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音乐素养

音乐的学习一方面可以舒缓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能让学生在音乐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发挥出小学生的天性,并感受到我国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国的音乐教学体系中,中西乐器的结合无疑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模式,但由于乐器之间所传达出的情感不同,给人们的心境和情绪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葫芦丝本身音质柔和,给人们带来的是安宁和静谧,更能够沉淀人们的心灵。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本身生活的环境并不完全的纯净,而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辨识,因此,有着纯粹的民族特色的葫芦丝带来的感觉会让小学生们产生愉悦之感,同时感叹我国音乐文化体系的精彩、宏伟和深邃,使小学生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令人生更加丰厚,以此培养出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性格,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二)活跃校园文化

利用校园广播在活动课时间编排专题节目插播葫芦丝的经典名曲,让学生感受到葫芦丝的音乐美;在宣传橱窗中开辟专栏介绍葫芦丝的构件和演奏特色,让学生充分认识乐器,引起学生对葫芦丝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求知的欲望,就会认真学练并积极参加音乐的实践活动。在课余时间,学生们不再追逐打闹,而是吹奏自己熟悉的乐曲,并且你帮我、我帮你进行吹奏练习,利于良好互助的学习氛围的形成。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首先,利于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学习葫芦丝能够增加人的肺活量,改善呼吸系统机能,在提高音乐素养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而学习葫芦丝需要的是立体性思维,身体的各个部分、脏器都要充分调动起来,予以合作和配合,并将乐器发出的音波传入到学生的大脑中,使其处于和谐状态,从而增加大脑的活跃程度,利于学生脑部的开发,放松学生的情绪,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其次,利于学生树立纪律和团结意识。器乐教学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要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精神,最有效的方法是合奏训练。葫芦丝也不例外,虽然有独奏,但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流程和秩序。因此,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能够明确地认识并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不论合奏还是独奏,都需要听从指挥、相互配合,才能将曲子演奏好,曲子所蕴含的情境美和感染力也能够真切地传达给听众,获得听众的赞美,从而增加了学生们的成就感。

三、小学葫芦丝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对所学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葫芦丝的学习也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切入点。首先,学校在校广播平台加大对葫芦丝的宣传,而教师也要在课堂中当场示范,以正确的姿势、完美的技艺给学生做出榜样,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和求知欲望;利用多媒体将所学内容及其有关的名家乐曲做成课件展现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进行分析、对比和探讨;并将课件内容在手机终端、平板电脑等媒体上共享,让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反复揣摩和练习;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播演奏技能,还要在课堂中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葫芦丝,讲述葫芦丝的来源、演奏特点,并将葫芦丝的结构向学生们展示,以此激发出学生们的兴趣。以此为基石,鼓励学生参与到葫芦丝的实践演奏活动中;再次,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成立葫芦丝演奏社团,每周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社团成员进行集中练习,为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做准备。

(二)从实际出发,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们的特点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能盲目地采取同一种教学方式,打破一刀切的不良现象,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要加强对自己的训练和强化,通过本校自己编制的教育书籍或是去书店购买专业书籍的方式来深化学习内容,或者运用自己的知识创造一些曲目。在此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些理论知识、曲目无法明确地表现出乐器的特征,教师就要积极思考,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们理解、掌握,从而使实际的教学内容源于教材,又升华于教材,给学生们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其次,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微课技术,缩短教学时间,给学生们一定的自由发挥时间,或提问或谈论或自己研究练习,并鼓励学生们讲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实现资源的共享。

(三)注重学习方法,打好基础

欲速则不达,讲究的是循序渐进,教育也是如此。葫芦丝虽然学习时间短暂,但也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姿势、呼吸方法、指法等细节上都要事无巨细,做到认真努力,从而打好学习的基础。在学习新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感性认知、了解曲目的风格、速度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中予以实践,并针对不同的学习阶段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从基础做起,练好基本功。

四、结语

教师面对葫芦丝这一新的课题,要把课堂作为培养学生的主要场所,不仅要在思想上进行转变,也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创新教学模式和内容,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从而不断地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参考文献:

[1]高旭平.浅析葫芦丝教学在中小学课堂中的运用现状[J].黄河之声,2017(11):28-29.

[2]黄燕红.谈小学音乐课堂葫芦丝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54-55.

[3]张虎堂.小学葫芦丝教学的校本化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84.

猜你喜欢
葫芦丝特点意义
葫芦丝进入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讨论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诗里有你
重庆市800名师生齐奏葫芦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