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云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既不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也不能邯郸学步、机械照搬,只有善于去伪存真、吸取精髓,并努力付诸实践、改革创新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浅见
在从事语文教学过程中中,我听过、看过许多同事的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我也常常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对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种种现象,产生了一些疑惑。下面,我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
一、关于课堂教学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只注重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而忽视了语文课的本体训练。特别是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一些教师为了落实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新理念,习惯选择科技含量高、網上资料多的课文让学生研读,在设计研读专题时,既不注意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又不考虑学生认知能力年龄特点,结果是将语文课上成了常识课,失去语文课应有的本色。还有,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活动搞得多,学生读得少,把语文课变线了艺术教学。艺术走进语文课堂应以语文学习目标为依据,为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服务。如果只是为了营造课堂气氛,为了所谓的学科整合,只能导致语文学科丢失本性、异化本质。
二、关于课堂学习方式
如今,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多数教师在阅读课上习惯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定内容、自选方法。结果往往把“自主”变成“放任自流。还有的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学生汇报什么,教师就教什么,自己没主见,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教学时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点。自主学习的确需要宽松的教学氛围,但为了让学生自主,数师却忽视了自身的主导地位,成为旁观者,任凭学生课堂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生说到哪儿,教师就跟到哪儿,完全放弃了自己的主导权,对教学无组织,对学生不引导,使学生如坠雾中,这实质上是把自主学习异化成了放任自流。
其次,合作学习被教师视为培养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风靡小学语文课堂。但我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对内容的设计、要求的提出、呈现的方式、活动的展开、合作的组织等比较主观随意。教师自己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在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探究欲望的情况下,就立即要求学生进入分组学习;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了,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又即刻让合作学习戛然而止。我认为,这实质是让合什学习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成了落实新课标、新理念的种装饰。
三、关于误堂教学语言
随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等新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注重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和方法来学习语文,课堂上显得热热闹闹,但静下来想想,教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语文课堂上出现的一些“流行语”,很是值得商榷。
如有的教师习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场面极为热闹。在小学阶段,教师喜欢让学生高声朗读,这样做容易出效果。也便于教师检查,但学生喜欢的方式不只有大声朗读,课标明确提出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比如默读和浏览。如果教师一味强调“用喜欢的方式读”,学生不喜欢的力式就不再用了,可以随心舍弃了,长此下去,学生就会避难就易,产生遇难逃避的不良心理。
再如,有的教师在上语文课时,习惯说“你想学哪一段,就先学哪一段”,表上看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不一定适用所有的课文。语文数材中的课文,或写人、或叙事、或状物、或说理。结构上,或并列、或总分,文体有别,结构各异,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个性,一概以“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引导,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无法突破,课堂教学目标也很难实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作为一线语文教师,面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既不能瞻前顾后,裹足不前,也不能邯郸学步、机械照搬,只有善于去伪存真、吸取精髓,并努力付诸实践、改革创新、因材施教,才能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参考文献
[1]王铁军.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3]叶澜.教育研究方法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张福建,牟树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5]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