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莫扎特在歌剧中塑造的女性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来刻画典型的人物性格的,将戏剧与音乐完美结合。莫扎特在《假园丁》中采用大量的咏叹调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及人物间的情感纠葛。莫扎特用女高音的音色突出女侯爵的年龄及性格特点,用女中音来塑造市长身边的女仆人,对市长的侄女选择女高音的音色,用女高音音色明亮、轻快的特点表现市长侄女年轻有朝气的人物特点。
【关键词】早期背景;剧情简介;阿敏达音乐形象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一、早期创作背景
18世纪中叶,欧洲音乐发展开始从巴洛克时期转向古典时期。在这个世纪的后半叶,启蒙运动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新兴的市民阶层对艺术作品的题材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音乐创作冲破宗教、历史、宫廷的局限,去表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人的感情。18世纪启蒙主义思想的影响,新型歌剧喜歌剧的诞生。喜歌剧的诞生适应了当时音乐艺术的发展,给歌剧体裁注入了新的活力,呼应着启蒙运动的精神,也预示着后来歌剧发展的思想内涵与音乐语言特征。而在当时格鲁克歌剧改革对西方的歌剧史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对后来莫扎特的歌剧写作也产生了影响。
莫扎特从小就展露出的音乐天赋,使得他得到贵族及王室的赏识。后来莫扎特与父亲在欧洲各国的演出中,遇到了巴赫的小儿子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为莫扎特以后的音乐创作注入了新的因素。1774年,莫扎特结识了弗朗茨·约瑟夫·海顿。海顿与莫扎特结识时,两人的年龄相差很大,但是在作曲创作上二人相见恨晚。莫扎特与家人的欧洲演出过程中,结识的音乐大师们为他早期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剧情介绍
歌剧《假园丁》是莫扎特早期的一部歌剧,全剧幽默诙谐。故事发生在18世纪中叶,意大利南方城市拉高奈洛,伯爵贝菲奥莱与女侯爵薇奥兰特相爱,伯爵因怀疑薇奥兰特对他不贞,一时情急之下刺伤了薇奥兰特,伯爵以为她因伤致死,于是就出走他方。薇奥兰特获救后失望伤心之余决定寻找误会她的伯爵,与随从罗贝托乔装成女园丁,改名桑德丽娜,来到拉格奈罗市长施雷诺家中。而阿敏达在这部歌剧中是市长的侄女,伯爵的未婚妻。剧中的阿敏达是一个开朗活泼的女子,莫扎特对她的性格的塑造主要体现在咏叹调中。
三、阿敏达音乐形象
阿敏达剧中演唱的咏叹调《即将马上订婚》,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旋律律动性强,莫扎特将她的人物塑造将音乐的语言与人物融合在一起,使得歌剧中人物在音乐语言的海洋里活灵活现。
这首咏叹调是第一幕中阿敏达对伯爵唱的,咏叹调的速度为Allegro,A大调。歌曲在开始时,两组小提琴以f的力度开始,中提琴和大提琴以震音的形式弹奏,而小提琴声部在第四小节时出现了两个四分音符的休止与此同时中提琴和大提琴的旋律中出现了跳音,加强了音乐的跳跃性,音乐旋律对比明显,此时的力度将要开始转为p,整个咏叹调的氛围由此产生,力度轻弱的对比比较鲜明,在第十到第十六小节中提琴声部与小提琴声部密集的音符群,旋律的律动性加强,力度此时也变为f,与前面的旋律强弱对比明显。在第十七小节时,终止在主音上,随后整体旋律力度转为p,开始咏叹调的演唱,阿敏达演唱到二十一小节时力度转为f,接着出现了两个四分休止,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声部都出现了跳音及XXX XXXX的节奏性及音符中带有跳音,前面乐句的稳稳前进时,用休止对演唱者的演唱进行间歇,而人声在休止时音乐旋律却没有休止,器乐此时的演奏对阿敏达的内心情绪的波动进行细微的描述。整首咏叹调的旋律随着阿敏达情绪的抒发在力度轻弱上对比鲜明,乐队的配器与人声的演唱紧密配合,在第四十八小节中器乐力度由强变弱,人声此时以弱起开始,从四十九小节开始出现了三小节的强后即弱的力度,突出阿敏达演唱时内心情绪的变化,而此时大提琴出现了震音,对这时的音乐气氛进行了有力地渲染。阿敏达在此时是直率的、活泼的她对爱情是抱有着美好地向往,渴望一个对爱情忠贞的男人,莫扎特对她的塑造是細致入微的,音乐旋律把她每一个内心活动细腻刻画,使得阿敏达具有鲜活的人物个性。莫扎特将人物与音乐相结合,通过声音的形式给观众听觉上的享受,通过咏叹调中的旋律、节奏、和声、以及配器的选择来将一个生动的阿敏达音乐形象呈现在观众的眼前。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孙秀红.莫扎特早期歌剧《假园丁》创作风格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4.
作者简介:衣政欣(1991—),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曲阜师范大学,2015级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