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豆生产走势及我国大豆产业复兴策略

2018-05-14 11:32唐宇王旭熙余娇娇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11期
关键词:进出口大豆

唐宇 王旭熙 余娇娇

摘   要   针对世界近30多年来的大豆生产发展情况,综合分析美国、巴西、阿根廷、中国、加拿大等大豆主要生产国的收获面积、单产、总产和国际份额的变化,以及世界主产国贸易情况。揭示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以及我国大豆进口量变化情况。提出“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大豆良种、改进大豆种植方式、完善市场制度、加大农业补贴、充分开发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值”等我国大豆产业复兴策略。

关键词   大豆;生產发展;进出口;复兴战略

中图分类号:S565.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31.026

大豆通称黄豆,原产于中国,在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也广泛栽培。大豆是粮油兼用的经济作物,也是优质蛋白的主要来源,广泛用于榨油、食品加工、医药、造纸等行业,同时大豆饼粕,对于鸡、猪,以及奶牛、肉牛等反刍家畜来说是优质的蛋白饲料,因此大豆生产质量和数量对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巨大的影响。大豆产业从育种、种植、加工及物流等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1]。大豆产业的兴衰关联着成千上万农民的利益,大豆种植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是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涉及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实现大豆产业复兴,不仅是提高农民收益、增加就业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大豆国际市场竞争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1 近30多年来世界大豆生产发展情况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大豆的收获面积、单产、总产等方面有了巨大的发展(见表1),收获面积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1989年,5年平均,下同)5 177.56万公顷增加到12 252.03万公顷(2015—2017年,3年平均,下同),收获面积增加222.7%;单产由80年代中期(1985—1989年,5年平均)1.9 t·hm-2增加到2.7 t·hm-2(2015—2017年,3年平均);总产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5—1989年,5年平均)10 035.16万吨增加到33 627.87万吨(2015—2017年,3年平均),单产和总产分别比同期提高42.1%和325.1%。各国大豆单产水平的提高和收获面积增加的数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导致国际大豆市场竞争加剧,给中国大豆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面对世界大豆市场的激烈竞争,维护我国粮食安全,实现大豆产业复兴,是我国大豆产业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2 世界大豆主产国的生产发展情况

世界大豆主要生产国(美国、印度、阿根廷、巴西、中国、加拿大)近30多年来的生产及其所占比重变化情况,如表2、表3、表4所示。

从表2可知,美国、印度、阿根廷、巴西是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其播种面积占世界总额的80%,对世界大豆的生产有着决定性作用,能够主导国际大豆市场的价格;美国在世界大豆市场上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其播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份额和中国一样,在不断减少;而印度、阿根廷、巴西利用土地资源优势,加速扩大大豆播种面积,其中巴西增加比重最大,在2015—2017年时,巴西大豆播种面积占世界大豆播种面积的27.7%,基本上和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占世界大豆份额的27.8%持平,冲击了美国在国际大豆市场的主导地位,严重削弱了美国大豆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为国际大豆市场主导国的多元化提供了发展机遇。

从表3可以看出,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大豆单产能力不断提高,美国、阿根廷、巴西、加拿大等国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巴西单产增长速度最快,在2010—2014年平均单产达到2.93 t·hm-2,超越了同期美国大豆单产2.92 t·hm-2,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单产能力增速虽然较快,但是增速低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世界大豆生产大国,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国单产能力的差距不断扩大,导致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减弱。我国大豆播种面积在世界上的份额不断下降,同时国内对大豆的需求不断上升,这就使得我国由大豆净出口大国变成大豆净进口大国。

从表2、3、4可以看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中国大豆所占世界份额不断下降,阿根廷、巴西等国的大豆世界份额剧增,巴西在世界上的份额由1985—1999年的18.6%增加到2015—2017年的31.5%,大豆总产量接近美国,位居世界第二。2015—2017年美国平均播种面积比1985—1989年平均播种面积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其同期增长面积远低于巴西、阿根廷等国;同时2015—2017年美国单产为2.99 t·hm-2,比1985—1989年的单产2.16 t·hm-2增加了38.4%,2015—2017年巴西大豆单产为3.11 t·hm-2,比1985—1989年的单产1.75 t·hm-2增加了77.7%,可见美国大豆单产增长率远低于大豆种植大国巴西;由于以上原因,美国大豆总产的世界份额由51.3%下降到33.7%,美国大豆国际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下降。由于播种面积和单产能力的增加,世界年均总产成倍增加,但是我国由于单产能力低于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和播种面积在占世界的份额不断减少,使我国大豆总产占世界份额由1985—1999年的11.2%下降到2015—2017年的3.8%,导致我国大豆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下降。

3 世界大豆贸易情况

3.1 世界大豆出口情况

如表5所示,由于近30多年来,世界大豆生产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大豆主产国的出口量和排序,也发生很大变化。2015—2017年世界大豆出口量达

14 196.03万吨,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2 711.20万吨的5.24倍;美国从世界第一大豆出口大国,变为世界第二,巴西由于大豆播种面积剧增和单产能力大大提高,2015—2017年出口量达到6 009.43万吨,超越美国同期出口量5 566.43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豆出口大国,阿根廷大豆出口量也从1985—1989年的187.56万吨达到2015—2017年的897.33万吨,出口量增加3.78倍。大豆生产情况的巨大变化,使国际大豆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我国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3.2 中国大豆进口情况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豆产业开放以来,我国大豆产业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变化,大豆产业的安全开始出现明显的问题[2]。从表6可知,自1985—1994年来,我国大豆产量一直大于需求量,大豆进口量较小,是世界主要的大豆出口国之一;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及膳食结构的改变,大豆直接食用消费量和榨油用消费量保持持续稳步增长[3],国内消费量剧增而国内生产总量停滞不前,导致供需差剧拉大,为了满足国内巨大的消费需求,我国大豆出口量不断减少。自1996年开始,中国由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大豆净进口国,且进口量逐年增加。2002年中国大豆进口量已经超过国内产量,2006年大豆自给率低于40%,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4],大豆对外依存度的增加,不仅对国内大豆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危险。

4 我国大豆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复兴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大豆生产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单产能力和播种面积的增长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再加上国内需求的剧增,使得我国大豆产业对外依赖度高,大豆国际话语权低。入世之后,中国大豆加工业逐渐被跨国公司控制,大豆种植面积在大幅度减少,大豆总产量在急剧下降,进口大豆在成倍增长[5]。同时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存在科技含量低、单产水平不高、品种混杂、产品品质较差等主要问题[6],使我国大豆种植效益低,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播种面积增长缓慢,大豆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为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大豆产业复兴,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4.1 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大豆品种改良,提高大豆单产能力

从表3可以看出,自1985—2017年来,中国大豆单产能力虽然不断提高,2017年时已经增加到1.81 t·hm-2,但是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与美国、阿根廷、巴西等主要大豆生产国的单产水平差距不断扩大。我国可以通过加大研发资金的投入,依靠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改良大豆品种,推广高产、高蛋白、高产油、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品种,提高大豆单产能力和品质;也可以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激励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大豆优质品种研究;通过技术引进、技术扩散、技术创新等方式,获得优质大豆品种培养技术和先进的种植技术,使大豆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4.2 改进大豆种植方式,创新大豆收购制度,提高国产大豆的竞争力

由于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种植历史等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大豆种植呈现出分散化、规模小、经营种类多样等特点,这些种植特征,不利于规模效益的取得,不利于机械化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导致我国大豆产业的竞争力低。为了提高大豆产业竞争力,实现大豆产业的复兴,我们应该改进大豆种植方式,实现大豆种植集中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一化,取得规模效益和聚集效应。

由于大豆收购制度的不完善,市场竞争机制混乱,大豆市场混收、混售的粗放式经营方式,使得大豆种植收益低下,所以必须创新大豆收购制度,使大豆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分类、分质地收购和出售大豆产品,提高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

4.3 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业补贴,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扩大大豆种植面积

我国大豆市场制度不完善,大豆市场竞争秩序混乱,导致大豆收获效益低,大豆的价值不能充分有效地挖掘利用。应该完善大豆市场制度,加大国家对大豆种植业和加工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农民种植大豆的补贴力度,提高大豆种植业和加工业的收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扩大大豆播种面积,为相关产业提供原料保障,促进大豆产业的发展。

4.4 培养新型农民,充分发挥大豆生产主体的作用

农民是大豆生产的主体,但是我国农民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科学技术水平不高、逐利性强等特点。地方政府应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立足地方实际,逐步将中国农民培养成为有知识、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劳动效率,节约大豆生产成本;通过选用大豆良种和改变传统种植方式,增加大豆单产能力和质量,提高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

4.5 充分开发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值,提高大豆种植效益

当前我国种植的大豆均为非转基因大豆,存在着种植成本高、费时费力等问题,多集中在东北地区种植,多数以农民小范围种植为主,种植规模较小,而且标准化和机械化程度低,这就导致非转基因大豆的种植无法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7]。同时,大豆存在3种消费模式,即:直接食用、豆粕饲用、直接食用与豆粕饲用并重。美洲大豆蛋白质含量较低,脂肪含量较高,90%以上的大豆是压榨加工后豆饲用为主;中国大豆的特点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很适合直接食用[8]。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偏重于绿色有机食品的消费,诸多发达国家,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非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产品;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等大豆主要生产国,开始种植转基因大豆,使得世界上的非转基因大豆供应量逐渐减少,供给的减少和需求量的增加,让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价值提高,给我国的非转基因大豆提供了发展的契机,所以我国大豆企业应该抓住机会,充分发挥竞争优势,打造国家知名品牌,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实现大豆产业复兴。

参考文献:

[1] 祁旺定,尚明瑞.中国大豆产业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7):88-96.

[2] 张弛,裴东霞.开放背景下中国大豆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世界农业,2009(9):17-20.

[3] 卢立岩,刘金兰.中国大豆净进口额增大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广东科技,2004(11):23-26.

[4] 欒立明,郭庆海.中国大豆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途径[J].农业经济问题,2010,31(2):99-103.

[5] 张蕊.中国大豆产业出路在哪里?[J].饲料广角,2007(16):22-25.

[6] 杨红旗.我国大豆产业现状分析及问题探讨[J].中国种业,2010,2010(4):18-20.

[7] 李宏伟.我国非转基因大豆的发展策略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 2017(2):330.

[8] 周霞,朱顺达,徐正浩,等.中国大豆危机的成因与复兴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0):127-132.

猜你喜欢
进出口大豆
2018年1至11月重庆外贸进出口总值已超2017全年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6年1—11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6年8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收大豆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