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依婷 毛威媚
摘 要:众所周知,心理学的应用广泛,其对教育领域的价值不容忽视。本文主要对心理学的分支——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心理暗示进行研究,基于相关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的途径,从多个角度定性讨论,积极心理暗示教学对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关键词:暗示教学;中学生;学習积极性
自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在不断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摸索中,逐渐开拓应用范围,使得心理学方面的有关理论被应用于自我调节中来。基于心理暗示的心理学理论,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乔治· 洛扎诺夫提出了暗示教学法,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教学范畴中。当前,在教育领域,有一部分教师关注课堂的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心理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以及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较为常见,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的下降,而且会使更多学生有心理问题,如考前焦虑心理和烦躁情绪。在积极心理暗示教学指导下,教师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学习。
一、积极心理暗示的理论基础
1.人具有可暗示性
即人的可意会性、可启示性、可影响性,“是人类个体之中一种普遍的品质”。正因为人具有可暗示性,所以环境对人有深渊的影响。对于此,伯恩海姆认为:可暗示性是一种大脑接受或唤起观念的能力;洛扎诺夫认为:可暗示性是人类普遍的本质,人和环境间的无意识关系的相互作用是源于可暗示性而产生的。但是,可暗示性又大相径庭,受权威和主观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其可暗示能力因人而异。比如,教师的牌子越硬,学生的接受力就越强;下级对上级、儿童对家长等等。此外,洛扎诺夫认为,反暗示能力同时存在,体现在①逻辑防线、②感情防线、③伦理防线上。只有取得三道防线的一致协调,在心理上产生共鸣,真正的积极的可暗示性能力才能发挥作用。
2.人的非理性活动
无意识是心理活动的催化剂。人在进行理性活动时,非理性活动无时不刻不存在,即一切有意识的活动都建立于无意的组合之上。这就像数学家的很多的问题突破是在休闲时间内发生,此处的灵感即为人的无意识心理活动。暗示学的研究认为:“即使最强烈的观念,除非和个人的无意识心理倾向相结合,和他的态度动机相结合,和他对某一事物的期待相结合,和他的需要兴趣相结合,并且和他的个人的情绪、智能、意志记忆要求等特性协调,否则是不能产生暗示效果的。”
3.人的潜力与大脑两半球开发
潜藏在人的大脑里和身体里的还未发挥出来的能力,也就是人深藏着还未动用的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人脑的左、右半球分别负责抽象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且左半球较右半球更为优势。只有当左右脑在特定环境下合作使用时,学习活动才会事半功倍。因此,暗示教学法采用各种方式创造一定的环境和情境,使人在强烈的欲望中激发潜力,从而使学生从机械记忆向理解识记方面发展,以此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1]
二、积极心理暗示教学的应用分析
积极心理暗示教学,主要通过心理途径、教育途径和艺术途经的综合运用,另外还有手势暗示、目光暗示等,如:创设环境、学前动员、音乐渗透、运用权威、利用直观以及注意节奏等。其中,权威指的是在一定验证后,得到人们信任与尊敬的对象。[2]具体的教学方法如下:
1.利用罗森塔尔效应,创建积极教学环境
在罗森塔尔教授将自己对学生的想法告诉教师后,教师对这位心理学家的话深信不疑,因此便对所圈出的学生或明或暗的表达出很高的期望,学生在接受这种期望后,提高了自信,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有了很大的进步,成为优秀的学生。[3]以教师期望效应为实践基础,教师带有目的性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2.多用积极教学语言,善用话语暗示学生
有许多教师,无意中在用语言直接暗示学生:你就是这样的。从此,学生给自己贴上了标签。若学生将教师对自己不好的评论印得太深,其自信心严重受挫,认为自己就该如此,丧失进步的动力。相反的,若老师采用积极、肯定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会认识到自己好的方面或者有心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再此基础上,老师运用“我一定能行”“我可以”“他行,我也行”等积极语言,消除不良情绪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而基于归因理论及时对学生的一点进步进行鼓励,激发他们的进一步努力,维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3.讲述学科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某块知识的难点,教师讲多遍学生还是无法理解,这很可能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此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该学科的历史发展历程。讲述学科的历史,一方面,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添他们的学科素养;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原来他们目前在学的知识,是无数学者经过好几百年的刻苦钻研,所形成的理论。因此,在短期内,理解存在障碍是正常的。并可适当暗示学生,学习研学者的精神,引导学生以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要有积极的态度,主动发现自身薄弱的地方。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驱动学生的好奇心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育实践者,我们需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并能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选择适当高效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在习题课上,采用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学生成为课堂小主人,形成“学生给学生讲课”的场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看知识、思考多种方法解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如,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可以驱动学生的好奇心,且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数学课上,将几何图形动态化,使得学生更好地想象变换过程。
5.分享真人真事,与学生共情
面对学困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爱,但不是一味的安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在一方面无法做到最好,但“上帝还给他开了另一扇门”。老师可以跟学困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跟学生分享真人真事。重点分享,曾经带过的学生或者自己以前的同学,通过努力,后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所成就。和学生表达“老师是理解他的,也相信只要他愿意努力,一定会做好的”,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将老师拉到自己的战友团。
三、总结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教过我的老师风格各异。其中,有一位初中科学老师特别耐心、乐观,所以给我们上课或者平时交流时,基本使用鼓励性的、商量式的语气说话。比如,“你的想法是不是这样”、“你这样想很创新,不过如果这样说是不是更好呢?”等。因此,我们班的这门课成绩在年级中是比较突出的,尤其是某些后进生的成绩出乎意料的有所提高。因此,在我看来,积极心理暗示对绝大多数的学生是有益的。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的起点以及心理活动各有不同,教师通过应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进而可激发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现状,不断成长。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敏勤.一种速成的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M]·四川教学出版社,1993
[2]刘昕.暗示教学法的原理与应用[J].体育教学,2006,(4):44-45.DOI:10.3969/j.issn.1005-2410.2006.04.032.
[3]秦芳.浅谈教师期望效应及其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6,(7):219-219.DOI:10.3969/j.issn.1673-1069.2016.0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