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述表达,点明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早日实现所需的重要条件。为了培养高素质的国家建设人才,为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顺利实施,为了使我国的教育事业迈向时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同时也为了让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能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国在高等教育阶段广泛开展了资助贫困学生的工程。既然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那就必须保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结合。在此,我们对高校资助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进行简要探究。
[关 键 词]高校资助育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
我国的大学阶段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学生自己担负一定的学习费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一部分家庭生活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的负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让更多的出身贫寒又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够消除后顾之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发展中,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深入开展了贫困学生资助项目,让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看到了希望。既然大学生都是祖国和社会的建设者、接班人,就必须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必须形成为社会主义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正确理念,因此在高校的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中,必须注重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实效,把此项工作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度融合,提高受资助学生的文化素质、技能素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牢固树立为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奋斗直到终身的远大抱负。
一、高校资助育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加深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历来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心。一般情况下,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两种,一种是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一种是辅导员组织多种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种教育方式太过于传统,因此教育效果也逐渐出现了下滑。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新趋势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推方向,只有勇于开拓、不断创新,采用更加新颖的教育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主题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到资助政策对自己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提高学生对国家的忠诚程度,促进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断加深。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利于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开展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一方面可以合理调配国家资源,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促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一方面可以让受资助的那些家境贫寒的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有效降低这部分学生因为家境不好而形成自卑心理的情况发生;此外,对家境贫寒学生进行资助,还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突破口,作为思想教育的实证材料,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用学生身边那些受资助学生的真实案例促使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三)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下,一部分高校大学生因为在网络中接触到了一些腐朽的思想,形成了极端利己主义、唯利是图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这种比较极端、偏激的思想一旦形成,将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造成较大的影响。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对贫困学生予以资助,不仅可以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和諧性,还可以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面,让受资助学生在认识、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能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强烈的民族意识,形成正确的时代意识与发展意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卫士,促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资助育人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创设良好环境
随着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贫寒学子有了进入更高等级学府就学深造的机会,但是毕竟高等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学生会面临学费、书费、住宿费、生活费等多项费用的重担,导致本身就不宽裕的家庭生活雪上加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法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领域的热门研究话题。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资助育人的指导纲领,更能保证资助工作和当前社会发展实际的完美贴合,保证资助工作能够针对待资助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关注贫寒学生、资助贫寒学生的浪潮,充分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文明、平等、和谐的理念,为高校资助育人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
在高校大学生中,需要资助的家境贫寒的学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群体了,他们在社会上是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生活中是需要社会各界予以高度关注的群体。受到生活的压力所迫,他们不仅需要物质方面的资助来改善生活,更需要精神、理念方面的资助,来充分消除他们在长期的生活压力下所产生的自卑心理,让这部分学生不至于因为生活条件落后就从思想上产生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消除学生思想中存在的接受资助就是被人看不起的行为这种错误理念,让学生能够以更加积极、开朗、乐观、向上的情绪面对生活,并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因此,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国家和社会并没有忘记这部分需要关注的群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人平等的原则,进而让学生更加认可所受到的资助,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所受到的资助,进而实现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高校资助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途径
(一)打造高校资助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的良好环境
环境影响人,环境也改造人。如果打造出一种有利于高校资助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的良好环境,将会对此项工作产生积极而又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在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中,需要采用相关策略加深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与体会,扫除学生在理解与把握方面存在的障碍,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证学生在良好的外部氛围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例如,对于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应当进行经济方面的资助,同时还应当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对资助自己学业的国家、社会、人民产生足够的感激之情;应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保证学生能够牢固树立以实现国家的繁荣与社会的稳定为自己奋斗目标的理念,促使学生形成受益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反馈于社会的良好意识……这样在多重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受到外部环境的熏陶,必然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了。
(二)搭建有助于高校资助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的平台
对那些接受资助的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强化观念、培养素质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参与到回报社会的公益事业活动中来,利用这个平台促进高校受资助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更深入认识,强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例如,学校可以组织接受资助的学生开展爱心传递大接力活动,在校园内开展“我为校园献爱心”活动,把国家和社会传递到自己身上的爱心,采用为校园做贡献的方式传递出去,可以清理校园卫生,可以进行公益宣传活动,可以进行爱国主题的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以此实现正面影响的扩大,号召更多人参与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列中来。再如,组织这部分接受资助的学生走上街头,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美化祖国的公益宣传活动,号召更多人为祖国的美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有了这种平台的搭建,高校资助育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将会得到进一步深化。
(三)积极开展高校资助育人的制度改革
要确保新形势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长效、常新开展,就需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不断革新传统的资助政策,改变资助方式,大力推进高校资助育人制度改革的进行。摒弃传统的对学生一时进行资助的方式,采取长效的资助机制与发展机制,充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性作用。例如,可以组织家境贫寒的学生以勤工俭学的方式接受资助,在学校中从事某些服务性岗位或者公益性岗位工作,保证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自身能力的更大提升,讓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适应时代的能力,促进学生日后的更高、更远发展。
总之,在高效资助育人过程中,需要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关注受资助学生的生活条件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与理念的发展,保证这部分学生不会因为家境贫寒而出现心理偏差,保证这部分学生的思想能够和党、国家的高度一致,保证这部分学生能够尽快成长起来,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所需的合格建设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参考文献:
[1]卢文芸.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1): 84-85.
[2] 陈秋玲.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J]. 亚太教育,2016(21): 211.
[3]李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高校资助育人新举措[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5(6):32-34.
[4]李胜强,赵雪晶. 高校在资助工作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21).
[5] 葛昕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独立学院资助育人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146-149.
[6]邸鹏.探析扶困、励志、育人三位一体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J]. 商情,2014(47):299.
作者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