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规划初探

2018-05-14 11:32胡晓龙李明张雪荣
南方农业·上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有机农业发展规划绿色农业

胡晓龙 李明 张雪荣

摘 要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草原牧区,应积极发挥临近首都的区位优势,抢抓“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和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依托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良的自然条件,坚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优先发展最有优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马铃薯、蔬菜、饲草三大主导产业,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的工作思路,到2020年,全盟形成“一三五七”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整体布局,即:一个大基地、三大主导优势产业、五项产业发展服务工程和七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关键词 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发展规划;内蒙古锡林郭勒盟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3.017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锡林郭勒盟应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根据中央和自治区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将锡林郭勒盟打造成自治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技术创新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推动绿色有机农业健康发展[1]。

1 发展现状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草原牧区,境内最南端与北京直线距离仅180 km,北与蒙古国接壤,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国家一类对蒙陆路口岸,南邻河北省张家口和承德地区,西连乌兰察布市,东接赤峰市、兴安盟和通辽市,是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区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锡林郭勒盟具有气候冷凉、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大气环境好的高原气候特点,土壤比较肥沃,多为暗栗钙土和栗钙土,以旱作农业为主,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太仆寺旗、多伦县、正蓝旗、正镶白旗、乌拉盖管理区,耕地面积25.3万公顷,绝大部分地区的农作物为一年一熟,主要种植马铃薯、莜麦、小麦、胡麻、蔬菜等农作物,其中小麦、莜麦、胡麻品质优良,胡麻产品油远销区内外,锡林郭勒盟已逐渐成为华北地区主要食用油产地之一。

201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促进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稳定增长。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北京、天津和河北协同发展,“一带一路”不仅涉及国内多个区域,还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辐射范围将近半个地球。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毗邻京津冀地区,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的草原牧区,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锡林郭勒盟积极发挥临近首都的区位优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机遇,融入“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利用好马铃薯主粮化的政策导向,大力发展绿色和有机马铃薯、蔬菜、饲草料产业,坚持适应市场需求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原则,做大做强产业品牌,建立良好的产业服务体系,努力把锡林郭勒盟建设成为自治区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输出基地。

据统计,全盟有2家企业3个种植业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56个种植业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地认定面积16.3万公顷,占全盟种植业产地面积的67%。全盟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无公害蔬菜、专用马铃薯、优质玉米、优质油料等基地初步建成,面积达13.3万公顷,全盟农作物优质率达到53%,其中太仆寺旗的1.48万公顷马铃薯基地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

2 存在问题

目前,全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限制因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一定难度。这些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结构还不尽合理,农业总体效益不高,除个别品种以外,大部分农产品的品种、品质、规模还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民增收速度还需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刚刚起步,加工转化能力、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社会化服务能力弱,市场体系尚不健全,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发育迟缓;农业投入水平较低,农业基础建设不够,抗灾能力弱,农业生态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2]。

3 锡林郭勒盟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初步规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种植业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依托当地丰富的土地资源和优良的自然条件,坚持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理念,更加注重防灾减灾,更加注重创新经营方式,更加注重依靠科技提高单产。优先发展最有优势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马铃薯、蔬菜、饲草三大主导产业,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节本增效、提升能力”的工作思路,到2020年,全盟形成“一三五七”绿色有机农业发展整体布局,即:一个大基地、三大主导优势产业、五项产业发展服务工程和七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如图1)。

3.1 建设一个大基地

建设一个大基地。到2020年,全盟建成面向“京津冀经济圈”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和输出基地,输出的农产品标注绿色品牌的占到50%以上,标注有机品牌的占到1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3.2 大力发展三大主导优势产业

大力发展马铃薯、蔬菜和饲草料这三大主导优势产业。到2020年,全盟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67万公顷,其中种薯2.67万公顷,商品薯4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66万公顷,其中冷凉蔬菜2.33万公顷,设施蔬菜0.33万公顷,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和休闲观光采摘园10个;饲草料种植面积稳定在6.67万公顷,其中青贮玉米2.67万公顷,籽粒玉米2万公顷,皮燕麦、苜蓿、青谷草、披碱草等牧草2万公顷。

3.3 建设完善五项产业发展服务工程

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服务于农业产业的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生态环境提升、生产技术服务、农牧民培训和社会化服务的五大产业服务体系工程,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标准化、良种化、信息化的发展,使全盟农业实现“加养种、贮运销”的有机结合,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导向,实现农业生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3.4 建成七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到2020年,在全盟建成七个较大规模的国家级、自治区级和盟市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全盟农业产业发展。打造一个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正蓝旗马铃薯种薯繁育科技园区;建成三个自治区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多伦县马铃薯绿色生产科技园区、太仆寺旗绿色冷凉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园区、正蓝旗设施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成三个盟市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锡林浩特市有机肥综合加工和转化科技园区、太仆寺旗绿色马铃薯生产科技园区、多伦县绿色蔬菜生产观光科技园区。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锡林郭勒盟的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仍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可以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目前全盟农业资源过度开发、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土壤连作退化及地下水开采、农业内外源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全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新形势,需要因地制宜,把握机遇,适应新常态,构筑新优势,再创新业绩,推动全盟绿色有机农业持续平稳和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崔元峰.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方志权.有机农业初探[J].上海农业学报,2000(4):1-5.

(助理编辑:易 婧;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有机农业发展规划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模式探析
我省冰雪项目发展规划及运动队伍组建和管理的研究
中国有机农业现存问题及发展对策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浅谈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原则和方法
论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
中国农业需避免落入产业化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