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小课堂

2018-05-14 12:43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18年9期
关键词:更夫钟鼓楼报时

古代人怎么起床?

生活在现代、每天起床都要靠闹钟叫醒的我们,实在不敢想象没有闹钟会怎么样。那么,生活在古代的人们,他们是怎么起床的呢?

动物的声音

说到动物,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鸡。确实,“雄鸡一声天下白”,有过农村生活体验的小伙伴们应该知道,在农村,往往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会听到响亮清脆的鸡鸣声。除了鸡,古人还善于利用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来报时。宋诗有“山中无传漏,猿鸣知既夕”,就是靠着猿猴的鸣叫来判断时间。还有鸟、驴等,人们也能从它们发出的声音判断时间,甚至分毫不差,相当准时。

更漏

更漏,是比鸡等一干动物更靠谱的报时方式,雄霸我国计时史逾千年之久。“更”为更鼓,“漏”即漏刻。所谓更鼓者,古代夜分五更,每更分五点,改更击鼓,改点击钟或钲,五更正是破晓时分。所谓漏刻者,“孔壶为漏,浮箭为刻”,即将漏壶系绳悬于上,容器立箭接于下,滴水注入容器逐渐将箭淹没,以箭被淹没的刻度来计算时间。漏刻分晨漏与夜漏,共一百刻,夜漏尽,晨漏起,便是天明之时了。不过,这种复杂而精细的计时方法一般是皇室和贵族才会使用,不够普及。

报时

那么,古代的老百姓怎么才能掌握具体时间?不必担心,山人自有妙招。唐初,有专人在街上传呼报时,后来有位山东大汉马周十分看不过去,奏请太宗,在长安城中最重要的六条大街上设置街鼓,以宫内钟鼓为准报时,号曰“冬冬鼓”。宋代则以内设有漏刻更鼓等报时工具的谯楼为中心,夜间更夫打更巡逻,清晨四更时分奏角作为小引,四更三點再次吹角直至五更以警晨,正所谓“角韵唤醒晨过客,鼓声催动夜巡兵”。元以后,钟鼓楼则取代一干报时器独领风骚——每日五更三点敲钟报晓,以此掌控全城臣民的生活节奏。自元大都开设先例后,明清全国各府州县都兴建了钟鼓楼,与巡夜的更夫相结合,共同为沉睡的人们守卫着将至的拂晓。

猜你喜欢
更夫钟鼓楼报时
钟鼓楼
古代为什么要打更?
西安钟鼓楼下论飞行(第五站)
报时猪
感应式报时闹钟
报时猫
钟鼓楼下的素简时光——北京藏素企业总部会所
闲话旧时打更声
闲话旧时打更声
炫动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