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波:用镜头聚焦乡村里的中国

2018-05-14 15:16公晓慧
山东画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爹娘纪实纪录片

我们设立“改革开放40周年名家影像系列”的初衷,不是酝酿一次规模庞大的宏观叙事,而是用心为之的、一次细致生动的微观解读。当拿到焦波老师的这组展现改革开放之初乡村生活的影像时,我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

在众人既有认知中,焦波是那个用照相机做了一件让每个为人子女者为之震撼的那位摄影家。他用照相机将父母留住,让震撼凝固。时光悄然溜走,印象却不断被刷新。从五六年前,“导演”焦波开始摆脱一辈子吃“‘爹娘这碗饭”的酸葡萄非议,开疆拓土,拍摄了《乡村里的中国》《出山记》等纪录片,逐渐形成“焦波特色”的影像风格,也由此确立了“焦波纪录片”在中国纪录片界的地位。

焦波是山东淄博人。1994年之前,焦波一直在山东工作、生活,当过《淄博日报》的摄影记者,当过《山东画报》的特约摄影记者。溯源他的拍照史,要回溯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那时,年轻的焦波拿起了相机,开始尝试拍摄。待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拂遍神州大地的时候,他已是一位可以用镜头敏锐捕捉时代气息和微观变化的行家里手。

焦波提供给我们的这些影像作品,是反映生他养他的小村庄,以及周围村庄甚至淄博市四十年前旧貌的一些珍贵老照片,时间刚好圈定在改革开放之初。这里面有一张照片是焦波当老师时,学校教育组在集体学习三中全会公报的情形。还一张照片,大家在一個大水库边上,打桩划界来分地,这是包产到户的时代痕迹。改革开放让城市和农村,都体现出市场经济的特征,无论是城市的街道口,还是农村大集上都出现了书摊,这也被焦波一一定格。

这些照片中,有一张关于爷俩儿的,格外有故事。焦波讲述,那是1984年的暑假,他还在淄博师专上学。一个星期天,他冒着大雨,骑了一百多里地的自行车,去到一位同学家。他之所以去,是因为听同学说,叔叔家里刚买了拖拉机。焦波觉得这是个很好的“点”——爷爷使用老黄牛,叔叔却开上了拖拉机。这不是时代进步的生动写照吗?焦波兴奋地用135的胶片拍过一次后,觉得不够理想,不够过瘾。于是,第二个星期天,他又骑着自行车重新去了一趟,又用120的相机拍了这一张。

摄影者的生命携带着历史,携带着摄影史。焦波的这些纪实摄影作品无疑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影像印痕。在诸多摄影类别中,焦波对纪实摄影有着独到的热爱。在他看来,照相机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记录,记录社会、记录家庭、记录社会的方方面面。只要是能把身边的东西记录下来,照片就有了生命。“今天记录下来,明天就会成为历史。”事实上,我们从焦波的纪实影像中,已然读到了纪实摄影所携带的惊人力量。当焦波把自己父母一生的音容相貌展现在中国美术馆时,几十万观众哭了。能让如此众多的人集体潸然泪下,不能不让人慨叹。

纵观焦波的影像作品,不难发现,无论是爹娘系列,还是《乡村里的中国》《出山记》,这些作品始终与乡村、乡亲完全融入,从未脱离。焦波说,自己对爹娘感情深重,对乡村也情深意长,以至于爹娘没了多年后,还继续关注和拍摄乡村。不论是照片还是记录片,镜头对准的都是乡村的那片热土以及在土地上生活的乡亲们。

对于焦波和他的团队来说,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踏实而持久的过程。2012年,焦波带领5名平均年龄不足21岁的学生在沂蒙山一个山村驻扎373天,拍了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后来,又拍摄了《大众村》《淘宝村》《五世同堂》等几部纪录电影,每部片子的拍摄时间都在一年以上。2017年,焦波又领着团队,在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驻扎、拍摄了300多天,纪录片《出山记》“出山”。

作为半路出家的电影人,无论从理论、技法还是经验,比焦波高明的大有人在。为了完成一部纪录片,他带领着团队,用长期蹲守这种别人看来“最笨的方法”,却种出了“最土、最真、最甜的硕果”。仅《乡村里的中国》,就获得华表奖等22个奖项。

透过焦波昔日的老照片和今天呈现的纪录片,我们不难看到,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确实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山乡巨变”的中国故事正在精彩地持续上演。与此同时,影像无疑成为记录和呈现这一时代变迁的最佳载体。

(编辑/公晓慧)

猜你喜欢
爹娘纪实纪录片
Rough Cut
中国爹娘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儿无愧爹娘教养
等待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郑州擂台赛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