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沅志 杨超 崔秀娜
来到寿光,总觉得有一种蓬勃激情在心中涌动。改革开放初期,这里诞生了冬暖式大棚,结束了中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棚技术逐渐传播至全国20多个省区。一场改变农民群众命运和改写农业历史的“绿色革命”在寿光掀起。时光荏苒,科技创新又在这里再次掀起了产业升级的高潮,无土栽培、智慧大棚、分子育种……寿光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改革开放初期推涌绿色浪潮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也来到了寿光市最南端的一个小村落——三元朱村。那一年,王乐义被查出了直肠癌,在济南做了肛门改道手术,腰上挂着粪袋,也是这一年他被推选上了村支书。“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大家致富。”
上任伊始,王乐义便带领群众埋头苦干。经过多番考察与废寝忘食钻研,他从大棚方位、墙体、棚顶结构、大棚骨架、覆盖薄膜等5个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终于建成了深冬不需加温的冬暖式蔬菜大棚,从此带领三元朱人真正走上了富裕之路。
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全力支持王乐义将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进行试验和推广,掀起了一场改变农民群众命运和改写农业历史的“绿色革命”。王乐义改变了三元朱村,三元朱人正在改变全国。多年来,三元朱村的技术员足迹踏遍了全国近20个省市区,常年在外实地传艺的技术人员上百名。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是真正富裕。这在以王乐义为代表的寿光人身上完美体现。
创新驱动打造“中国蔬菜硅谷”
富起来的寿光人并不满足。传统的“种大棚”能让农民摆脱贫困的帽子,但是要想持续的发展还得靠科技,靠创新。如今,寿光的大棚早已从第一代冬暖式大棚发展到了第七代。
施肥、灌溉、喷药、放风……这原来是菜农整天要忙活的事。如今,在寿光市稻田镇崔岭西村,村民在手机上下载智慧农业APP,即可以实时查看和调节大棚内的情况,通风、浇水、补光等,点击手机就能搞定。科学种植出的黄瓜不仅产量高,品相也更好。
这种新大棚,是寿光在大棚“两改”工程中推广的智能化大棚。推广应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新理念,用科技创新放大现代农业优势,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生命力、竞争力,让“传统蔬菜种植”向“创新驱动”转变。
大棚内常年种植单一蔬菜,会让土壤抗病力变差,土壤肥料流失严重。为此,寿光市自2011年启动了“沃土计划示范工程”,通过推动测土配方施肥和微生物肥的使用来引导菜农科学施肥。
在三元朱村的现代农业培训基地内,种植蔬菜能手老崔表示:“政府为了减轻菜农的负担,给参与‘沃土工程的农户每吨肥料300元的补贴。我自己专门拿出一个棚来做试验,用了大约400公斤微生物肥,化肥比以往少用了一半,但产量却增加了不少,虫害也明显减轻了。”
目前寿光在全市推广高碳有机肥、生物源农药等绿色植保技术,加快实现农药用量、化肥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三个“零增长”,未来将用3年时间把土壤全部改良一遍,创建全国土壤改良示范区。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寿光大棚的产业发展摆脱了片面追求产量的野蛮生长之路,走出了一条“量”“质”并重的双轮驱动的绿色发展之路。
打造“中国蔬菜硅谷”是寿光的目标,也是持续不竭的发展动力。目前,中国智慧农业装备示范园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蔬菜产业创新研发基地3大高科技园区作为“中国蔬菜硅谷”的核心区已现雏形,未来,每名来寿光参观学习的蔬菜产业从业者只要来到这里,就可以用最短的時间全面感受国际一流的设施农业。
“新六产”助推产业融合发展
寿光市委书记朱兰玺的讲话掷地有声:“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寿光推动设施蔬菜产业融合发展,不是由一个主体或一个园区主导的‘区域小融合,而是全市立足世界一流的设施蔬菜生产水平,推动接二连三而实现的‘产业大融合。这样,寿光对外输出的就不仅是蔬菜及相关加工品,还有种子种苗、建造方法、硬件设施、先进技术、管理模式、人才资源等,更为寿光带来了人流、消费和智慧,形成了‘蔬菜兴带动百业旺的发展局面。”
“凡是关于大棚的最新技术,在寿光都能找到。大到大棚建造,小到农民摘蔬菜需要的新型马扎,围绕大棚的所有环节,寿光都有专业的人在做。”寿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培杰表示,依靠寿光专业化的技术,寿光的大棚已经完全的产业化、分工化。
崔西良是寿光圣城街道崔家村人。他的温室工程建造公司,近年来每年都为全国各地建造大棚3000个以上;公司研发的两种新型水肥一体化设备,已被列入山东省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我们现在能够提供完善的大棚建造服务。”他自豪地说,“从规划设计、选址选材、建造安装、棚内设备,到优质种苗供应、人才输出、技术服务、市场销售,都能满足客户的要求。”现在,寿光已有大棚建造企业600多家,种子种苗企业429家,水肥一体化等大棚管理设备研发企业30多家。
在山东省寿光蔬菜产业集团的省级育种实验室内,一排排的蔬菜种子正在茁壮生长。公司的研发负责人表示,“公司不仅建立了综合院士工作站,而且与荷兰等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目前,像这种育种公司在寿光已达13家。寿光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5亿株,产值10亿元。寿光出台多项政策鼓励种子企业参与国家育种基地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种苗交易市场。
物流的便捷程度更是蔬菜大棚产业能否长足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占地3000亩“中国-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内,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这是目前亚洲投资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设施最完善的大型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蔬菜批发、网上交易、仓储降温、物流配送等均可以在这里一站式完成。
以多业态嫁接提升现代农业,让寿光农业激发了无限创新动能。寿光正在加大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引进合作力度,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打造蔬菜全产业链技术示范推广中心,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目前寿光连续5年小城镇建设投入都在20亿元以上,全市1/4的村成为楼房村,所有镇都是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车,户户通有线电视、通互联网,户均存款15万元,是全省第一个存款突破900亿元的县级市,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
“我始终是个农民啊,我爱这片土地。”采访即将结束时,王乐义爽朗地笑道。踏上寿光这片土地,看到那一片片整齐划一的大棚里,一个个勤劳工作的农民,你或许会想起那句“为何我的眼里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但是,你也同样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乡村通过产业实现振兴的美丽画面。
改革开放40年,乡村旧貌换新颜。乡村振兴的美丽画面在寿光乡土大地正徐徐展开!
(编辑/崔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