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状态的遗失:“真·实”教育之忧

2018-05-14 09:44王基伟
华人时刊·校长 2018年12期
关键词:育人课程学校

王基伟

对教育概念的再认识——概念重述

在概念定义的范畴里,很难把教育、学习、培养、宣传等真正区别开来,无论是广义的还是狭义的教育概念。比如《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教育的定义有两层含义:1.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2.教导和启发。而其对培养的定义是:按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对教导的定义是:教育指导。在概念定义中,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相互存在,这叫循环定义,是有瑕疵的。在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仅为“新生一代”也是不完善的。又比如在《新华词典》中,对教育的两层定义:1.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2.使(受教育者)明白道理。在《新华字典》中也未能把教育同学习、研究、宣传等活动区别开来,因为上述活动也能使人明白道理。

还有学者和教育实践家及各国际化组织根据自己的认识,对教育进行直观、感性的阐述。其说法更是成千上万。学校教育属于狭义的教育概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7年6月最新出版的教育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被誉为对全球教育转变具有新的里程碑意义!其中重新定义了教育的概念,教育可以理解为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学习。也同样难以把学习与教育真正区别开来。在现实中教育更多地被赋予了知识的学习,更多地被研究如何有效率地、减轻课业压力的学习,而这种学习对身心成长的影响(更多是负向的:情绪、兴趣、健康的影响)被漠视。

诸如教育这样集多种概念于同一领域,势必使其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教育的功能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着眼于人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使人学会学习并有尊严的生活,这应该是教育的普遍性;而就个体生命的社会化过程来说,决定了教育不能离开经济、文化、政治而独立存在,即使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样权威机构对教育的定义来说,只要认为教育活动是有计划、有意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就绕不开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也就是说,教育不能仅仅为了个人的纯粹的自由发展而存在, 这是目前教育的特殊性。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价值理念,都产生不同的教育认知。所以,教育应该与时俱进;知识爆炸的时代,以存量知识做教育是不行的,所以教育要以学为本;教育是人影响人的事业,所以做教育要以德为重;教育是专门学问,需要专业技能,所以做教育要施之有法,导之有方;教育要合目的性,所以做教育要能夠符合阶段性的社会要求;所以,教育是与时俱进,以学为本,以德为重,施之有方,导之有法,符合国家社会要求的综合性育人活动。

教育的功能是分层次的,教育的层次越低,教育就越偏离其“真·实”的属性。第一层次是让一部分人在一个社会环境中取得成功;第二层次是让每一个人都有个体生命意义的成长;第三层次是能培养高级人才(批判思维、创新能力)第四层次是要能为国家利益服务;第五层次是有选择的文化传承。党的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上,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国家层面来说,完成党对教育的要求,达成教育人的使命,就是教育!

在现实中,教育是各种各样的,真伪高下的教育都广泛存在,无论你有多么仰望天空,无论你说的有多么漂亮,而你的言行举止和所作所为,就是真实的教育!你的言行举止是否高雅?你的所作所为是否能够教书和育人,决定了你的教育效果的现实性!客观地讲,在常态下,教育的价值性与功利性,完整性与片面性是并存的,否则因材施教并让每个人都有成长,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功就是空谈。但过于追求任何一点,都是伪教育,甚至是反教育。

“真·实”教育的实施要素——要素构成

目前,真实的教育状态尽管是不尽如人意的,但却蕴含着最大的发展可能性,只有显露真实才能解决问题。要办“真·实”的教育,至少要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真·实”教育的理念

办“真·实”的教育,是基于我们对教育的认识,确立的办学理念。“真”是对教育的认知和态度,“实”是行动和探索。所追求的内涵就是“两真”和“三实”:“真”是真知: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使人能够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真是真诚:要用心做教育,用饱满的爱心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实是实践:用优质培养优秀,用创新培养创造;实是落实: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赢得学生的信赖与尊重;实是果实:要达成培养目标,师生幸福,社会满意。

办“真·实”的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更要从育人目标出发,切实开展育人实践。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只有办“真·实”的教育,才能按真规律育人,有真本事育人,建真环境育人,最终才能真实育人。

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能力

办学校其实就是办队伍。一所学校的优劣客观在学生,主观在教师。队伍建设乃重中之重。建设队伍必须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明确课程建设目标,确定任务与分工,集中资源支持,搭建舞台成长。我们非常明确的路径就是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师队伍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具体实际,设置学校课程建设努力的方向,比如可以把学校课程建设努力的方向设定为:1.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2.充分严谨的课外活动等。在设定学校课程建设努力的方向之前,首先要了解课程建设的内涵,课程建设的内涵有两个方面,其一是适切的课程内容的构建;其二是有效的课程实施方法。在创建学校课程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适切性原则。以教材为主,以学情为本,在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上要体现四十学生的需求、能力和水平。重点工作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2.发展性原则。教学设计要与社会发展、学生生活相联系,杜绝照本宣科,以教材教教材。要能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与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重点是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创新要遵循实践导向、互动生成、真实有效、模式多样的指导思想。实践导向就是要求教师不仅要学讲新理念,更要从问题出发,改革创新教育教学行为,勇于行动,付诸实践,并推出经验。互动生成就是要树立现代教学观,要重视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动力,注重学习过程的引导和调控。真实有效就是要真抓实干,真正树立现代的学生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发生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习的能力,追求三维目标达成的维度效果,创设健康的、成长的教学生态。模式多样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学校推荐提供的教学形式的基础上主动追求个人的教学风格,成为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引领者,构建个人风格的教师观。3.针对性原则。要有问题意识,更要有解决问题的行动研究与实践。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指导和管理方法。重点是为达成有效的教学而进行的基于问题的行动研究。所以,学校可以沿着发展方向,寻找科学方法,去办“真·实”的教育,而不仅仅是办一所学校。

学校环境

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及显性文化很重要,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形成多样化、适切性课程的基础和保障。而且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育人标准的提升,学校的硬件环境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行动。这里所讲的学校环境更侧重于校园内应该是学生生成的心理环境和现代公民的精神素养。其中包括多主体决策、多元评价、学生自治等学校文化环境的生成。学校环境是新创办“真·实”教育的软实力,是“真·实”教育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真·实”教育的过程中要软硬件兼顾,做好校园环境建为真正开展“真·实”教育提供精神支撑。

“真·实”教育的路径选择——实施路径

“真·实”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等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但是,创办“真·实”的教育重任还要落到教师的肩上。教师是实施“真·实”教育的直接主体和主要践行者。因此,“真·实”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寓“真·实”教育于教学之中

“真·实”的教育状态已经处在被“遗忘”的边缘,然而它却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教师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激发“真?实”教育的活力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学生应该体现出自己真实的学习状态。虽然说,教师是进行“真·实”教育的实践主体,但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占据着重要角色。因为,学生的“质”和“量”对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状态具有较大的影响,如果学生处在真实的状态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状态也是最真实的,要把这种师生真实状态凸显在课堂上,并使这种真实的状态持续保持,只有在这种真实的状态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实现“零距离”对接,才能使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体现真正的价值。第二,教师要妥善解决课堂授课中教学目标的预设和生成两者的关系。教师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已经掌握了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最好选择,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规范行为,是教学活动的阻力也是动力。课堂教学是复杂而多变的环境实体,有很多不可控因素,如果以不变的可控的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完全忽略不可控因素,这堂课就显得“死板”,缺少活力,因此,只有把不可控的、不确定的因素充分的展现出来并加以恰当的处理,才能正真实现真实的教育,因为教育就是人影响人的活动,这种影响是自然的,是真实的,更是不确定性的。要想实现这样的教学,就要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将课堂上诸多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不可控因素加以考虑,设置多种教学设计,努力把“真·实”的教育放在首位,有意识、有目的地生成和已知的教学内容有关的额外知识结构。最后,教师要尽量减少课堂上的“表演”成分。所谓教师课堂的“表演”成分主要是指教师提前预设好的固化的就教学模式。一堂好课首先是体现课堂的真实性,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深刻而又有内涵。学生的活动和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堂的教学不是越热闹越好,更不是一种表演。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反映,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促进学生自我思考,促进其“独立地使用自己的理性”。

提升教师践行“真·实”教育的自觉

“真·实”教育的创办需要教师有这种自觉,教师要具有促进自身发展、提升践行“真·实”教育的自觉。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工作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面對的学生都是未成年人,教师更应该对这些“祖国的花朵”负责,践行“真·实”的教育。有学者认为“教师自主发展是教师个体自觉、主动地追求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自我超越方式,而发展需求和愿望的内在性、发展内容的个体性、发展个体的自觉主动性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基本特点”。古代教育把生命的自觉理解为对“道德”的自觉,现代人对教师发展的自觉主要集中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操守、道德情感等方面的自觉。

教师提升践行“真·实”教育的自觉,首先对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教师这一职业要进行重新的界定,教师与社会子系统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他与学生、与社会等各个主体之间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其次要计划自己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要为自己设定目标,通过小的目标的实现逐渐实现自身长远目标。第三是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是教师进行“真·实”教育直接途径,关注教学实践,注重其中每一个环节,将真实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到实践活动中。第四是教学反思。曾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进行自我反思。教师要努力发掘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查漏补缺,完善自己。教学的反思过程是对自己教学过程和教学状态的重新审视,敢于反思即敢于面对自己所处的真实教育环境是比较难,然而又是教师必须尝试的活动。教师提高践行“真·实”教育的自觉具有主动性的意向构成,这也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主要标志。“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周围世界、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的生命过程就会积极呈现出自主的色彩;而且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在精神世界,创造新的生命历程。”所以,学校教师应该提升践行“真·实”教育的自觉,在日常教学中以自主的态度面对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外在的真实教育现状,敢于在课堂教学中展示自己最真实的教学状态。

促进教师真正做到为“真·实”的教育而教育

教师是经过特殊训练,从事教学活动的专业人员,这样一种特殊的职业同时也具备人类共有的 “类特性”和职业的“特殊规定性”,也即是说教师具有主动实现自我价值的可能性。当然,每个人成为教师的动机可能各不相同,有的出于经济利益,有的出于个人价值,但是,在创办“真·实”教育的背景下,从事教育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为“真·实”的教育而教育。教师为“真·实”的教育而教育是指教师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作为教育活动本身的目的,以教育活动的进展情况作为自我评价的一部分,教师如果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之中,为师生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而动容,才能真正体验到教育的快乐,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并不是来自于任何外界的赞许,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不只是一种结局状态,而是在任何时刻、任何程度上实现一个人的潜能的过程。”每个人都拥有自我实现的能力和倾向,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自我实现是个体最高生长需求。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有效的共同体,两者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帮助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这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评价标准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每一位教师只有清晰地认识自己事业的发展和相关职责,才能真正做到为“真·实”的教育而教育,逐渐走向自我实现。

(辽宁省沈阳市第四十中学)

猜你喜欢
育人课程学校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自行车的发明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