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新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专业水平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学校的发展和影响学生的成长。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位置,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就是要不断的优化管理,创设平台,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建设一支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师队伍,进而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
加强党建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完善党支部工作制度、议事规则、集体决策等制度,严格执行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谈心谈话等制度。继续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加强对执行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的监督检查,确保党建工作的健康发展。不断规范党员发展,执行把优秀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教师的“双培”机制。
强化教师师风师德建设,将教育和肃纪、奖和惩相结合,试行绩效量化考核、发展性评价制度、质量跟踪体系(质量分析会)、末位淘汰制度等,确保队伍风清气正。每年表彰先进班主任、年段长、教研组长、优秀教师,形成奖惩并重的教师管理长效机制。
创设演练平台,建设一支创新的教师队伍
引领平台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平时自学、学历进修、自培自练、校本研训、专题讲座、校际交流、学术会议、德育研讨和教学研讨等主题活动,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作用,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课堂教学诊断、课题研究等方式,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指导和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展示平台
学校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将教师的获奖证书、教育论文、育人经典案例、教学成果等放入袋中,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成长回放,让教师在展示、品味中互相学习、激励和交流;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 强化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每年举办一次教师技能赛,开展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评课、课件制作在内的各项比赛,为老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重要平台;开设“教师讲坛”,举办以“班主任专项培训”为主题的德育工作研讨会和以“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为主题的教学工作研讨会,推荐教师进行典型发言,交流经验;设立公开课开放周,结合青年教师汇报课、骨干教师示范课、中老年教师创新课等有效形式,组织全体教师人人上一节公开课,从中选取优异者参加开放周活动,邀请兄弟校教师参加,促进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效率;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片区交流活动,采用“借班上课”的方法,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在更广大的教学舞台上与同行交流,从而更好的成长。
成长平台
学校以“为教师成就铺路”为理念,优化教师的培训培养体系,认真实施“强师工程”,按照“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走向名师”的教师梯次成长结构,让老师找准位置,明确目标。建立和完善“资源共享”“教师交流”“结对帮扶”“监督评估”等机制,促进教师互相交流、互相帮带,达到共同发展;以与手拉手重点校的结盟重建为契机,鼓励青年教师到强校跟班学习、挂职学习锻炼(交流轮岗);开展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结对帮扶,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以市教师进修校教研基地校的创建为契机,培养学科带头人,积极开展“研、送、训”活动;成立“名师工作室”,提升总体教学水平,丰硕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研科研成果。
强化教学常规,建设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
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并重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抓好教学常规,必须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必须具备明确的目的性,有助于促进日常教学、教研的正常开展;制度的制定必须立足校情,分析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查漏补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制度的制定应坚持人文性的原则,切实减轻教师的额外负担,尊重教师,关怀教师,随时听取教师的意见,使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认可。
学校根据《福建省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福安市普通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试行)》有关规定,制订《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关于教职工考勤制度的补充规定》《 “一岗双责”制度实施方案》《关于体育等学科认定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教案检查的有关规定》《作业批改制度(试行稿)》《听课情况的有关规定》《学生学习常规》等制度。在各项制度实施过程中,倾听师生反馈,关注制度实施成效,及时予以补充,使制度的实施与实际的运用有机结合,进一步调动全体师生的积极性。
发挥行政班子的带头引领作用
学校领导身先垂范,做好各项教学常规,不仅全部兼课,并且大量担任毕业班工作,同时认真做好下年段、下教研组工作,积极参加学科各类教研活动。骨干教师深入年青教师课堂,并对年青教师提出中肯的建议,帮助年青教师迅速成长。为有效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狠抓教学常规管理,通过两种方式反馈管理情况:一是当面交流,如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后,与教师当面交流,提出建议。二是集体反馈,如每次抽查、定时检查以及各种专题比赛和活动一结束,就召开教学常规专题会议,对检查、活动结果进行归纳反馈,对各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要求有针对性地進行调整、完善。
学校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等较为完善的教师、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并与教师业绩挂钩,促进了教师素质发展;具有健全的教师业务档案和学生学籍档案,学生有个体发展性评估表,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准确的进行更新和完善。
研修校本课程,建设一支特色鲜明的教师队伍
课题带动,提升教师艺术修养
作为全省19所民族中学之一,学校为了更好地传承畲文化,以“民族团结”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主题,设置了畲文化校本课程,并申报了国家级子课题《以技能科教学为途径传承畲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省级课题《通过学校艺术教育推进福安中小学生传承畲族文化的实践与研究》和省级课题《有效整合艺术教育优质资源,提高薄弱校学生艺术素养的策略研究》,以及市级课题《通过校本课程开发及应用,提高薄弱校学生艺术素养的策略研究》。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第一,把畲族传统体育项目蹴球、板鞋、陀螺列入校本课程;第二,以艺术教育的方式,将畲族语言、音乐、舞蹈、服饰等融入校本课程,开展相应的活动;第三,成立学校田径队和文艺表演队,并参加了相应比赛及汇演。通过课题带动,教师艺术修养得以提高,这也成为转化差生的重要举措。
开展艺术教育,开设畲族特色校本课程
作为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的重要教育基地,我校根据长期畲族艺术教育的经验,结合畲族民风民俗和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写了以畲歌畲舞为主题的《畲·音乐》、以畲族服饰银饰图案为主题的《畲族美术》等校本课程。通过一系列畲文化艺术教育活动,畲族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彰显了民族自豪感。教师也更深入的了解了畲族文化传统,以成为真正的民族学校教师为荣,畲族特色成了我校教师队伍最鲜明的特点。
开展“两培一转”校本教研,发挥教师主体作用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教育基础薄弱,为了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力争使每一名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成才,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校全体教师开展“两培一转”校本教研,每位老师都确定好培优对象和转困对象,并制定好培优转困计划,填写相应培优转困跟踪表,同时利用课内外时间,按计划做好培优转困工作,进行阶段性总结。学校根据阶段性培优转困工作情况,评出学校“‘培优转困能手”,并把优秀的经验总结收集汇编,进行交流。
在信息化时代,提高教师素质势在必行,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积极进取,不断创新,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才能站在教育事业的最前端,才能真正诠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含义。相信通过不断努力,反复实践和探索,我校青年教师一定能更好站稳讲台,成为活跃在教学第一线的生力军。
(福建省福安市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