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玮 徐国栋
摘要: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和1919年成立的包豪斯,德国的设计师和艺术家等人终于摆脱对机械大生产的否定,第一次把工业与艺术与手工艺相结合,提出了“技术美”。技术美,要求产品包括:几何形式美、材料美、机器加工工艺美、表面光洁美、表面肌理美、表面光顺美、以及色彩感。但是他们不曾想到在神秘而遥远东方800年前的北宋末年在以上位者主导下就已经诞生几乎满足“技术美”所有要求的产品,也就是宋朝五大名窑之首的——汝瓷。谈古论今,由汝瓷入手来论述“技术美”的本质。
关键词:汝瓷;技术美;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2-7053(2018)05-0088-02
技术美,来源于1907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这是第一次设计师们开始摆脱对机器生产的否定,一群希望提高设计教育与设计宣传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政治家和企业家集结在一起组成德意志制造联盟。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甚至超越国际水平。制造联盟和包豪斯提出工业设计标准化旨,在保证机械化大生产的同时,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要求产品满足技术美。在当时英国设计运动影响下,促进工业大生产并不被人理解,引起一场大辩论。就是著名的“科隆论战”。技术美,要求产品包括:几何形式美、材料美、机器加工工艺美、表面光洁美、表面肌理美、表面光IIIDi美、以及色彩感。
技术美是人类活动的精神结晶,它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在这里,美是与功能联系在—起的,是以有用性为前提的。—把木椅,如果不符合使用的目的,坐着不舒适,即使装饰的再华丽,看起来也是不美的。中国传统艺人有一句行话,叫“艺中有技,艺不同技”。这句话说的很精辟,指出了艺术与技术的联系。绝大多数艺术,都有其技术支持。极少数没有技术支持的所谓观念艺术,其诞生之日就是终结之日,永远只能是—次性的存在。20世纪初杜桑的《泉》,他将男小便池搬进美术馆,并被视为“艺术品”,但在他之后,别人再向美术馆里搬类似的用品,就不是艺术品了。原因就在于这种所谓的艺术“创作”中不含有技术性因素。但是,仅仅具有技术也不是艺术;艺术高于技术,技术永远只能是艺术和艺术美的构成要素。技术表现的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并构成了艺术中的“技术美”。
汝州是汝瓷的故乡。汝瓷是宋代“汝、官、钩、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汝窖为魁”之美誉。北宋后期,汝窑被皇室垄断,专为宫廷烧造瓷器,即“汝官瓷”,简称汝瓷。汝瓷,为宋代汝窖烧制的青瓷统称。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为宫廷御用瓷器。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天蓝、豆绿、月白等釉色。宋人欧阳修在其《归田集》中其实已有非常清楚的指引:汝窑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翠青色。而汝瓷真正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显,器身不透光亮。在南宋时,汝瓷已经非常稀有。后世的人大多把它作为艺术品深藏若虚,但大家都忘记了在干百年前它也只是生活中最普通的用品。作为产品它的功能也是非常完备的,器型小到盘子大到水仙盆等,器物的功能十分丰富。即使放在现代汝瓷也是值得推崇备至的设计产品。中国陶瓷史上汝窑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中的著名工艺之一。宋朝的汝瓷不施纹饰,简洁高雅富有现代设计美感。是“谈古”最好的代表。
1 汝瓷与几何形式美
牛顿说:“几何学的简洁美却又正是几何学之所以完美的核心所在”。几何的形式美以其独特的美感著称,从点、线、面到平面图形再到立体图形,这些丰富的元素是那么平凡,又是那么神奇,它们共同组合在一起,总能变幻出与众不同的美丽。这个广袤无垠的世界每一样东西即便再复杂,其结构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几何构成,把它们还原成最初的形态,也许会是简单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这份最原始的几何美也正是几何形式美的魅力所在。
这份几何形式美在汝瓷中有了充分的体现,古人讲求的是“天方地圆”的概念,在汝瓷的形制中大多融入圆的几何概念。宋汝窑天青釉弦纹樽,此樽直口、平底,口、底径度相若。外壁近口及近足处各凸起弦纹两道,腹中部凸起弦纹三道。下承以三足。弦纹樽为圆柱体,由圆形的面组成。虽然运用了最简单的圆形元素,但是却体现了令人惊叹的美。虽然已是1000多年前的设计,却惊人的符合几何美和由它延伸的减少主义,它抛弃所有盛唐时期的繁复纹饰只留下简单的几何形态,保留了极大的功能性,使几何形式美的完美呈现。
而现代的产品也很好继承了几何形式美的要求,丹麦设计师Mogens Lassen 设计了 Kubus Bowl,Kubus Bowl 由方便储物半球形与结构稳定的立方体线框组成的产品,包豪斯的创始人格罗佩斯认为四边形、六面体在技术世界中是最重要的秩序图形。在这个产品中完美的展现了这个理论。它具备了日常用品的多种功能。同时它也是可拆卸,碗和支架可以分开使用。Kubus Bowl还被提名为2015年的德国设计大奖(German Design Award)。
2 汝瓷与材料美表面肌理美
材料美是产品设计美感一个重要的方面,人通过观感系统来感知和体会材质的美感。产品的美感与材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材料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觉与生理触觉及审美情趣。如黄金的富丽堂皇、钢材的厚重大气、塑料的艳丽光滑等。材料美与材料本身的组成、肌理、性质、结构、使用方法及加工工艺有关,每种材料都有不同的特色。在设计中,作为设计师我们应当充分考虑材料的不同特性。对材料进行巧妙的组合,使其各自的美感得以充分的呈现,且能彼此深化衬托,使得产品满足人们对审美的追求和情感需要。而肌理是蕴含在材料美和材料加工之中的。产品的肌理分为材料本身的肌理和加工工艺赋予的肌理,二者虽然不同,却有着密切的联系。
汝瓷的材料美首先体现在材料的本质,汝瓷的材料多以天然矿石为主。如长石、石英、滑石、高岭土和玛瑙等。关与瓷器的材料有这样一个趣闻,在17世纪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了收藏来自东方的瓷器,差点花空国库,西方的手工艺师惊叹于汝瓷的“色如晴天,温润如玉”。为了破解汝瓷的材料的秘密,尝试过各种材料都失败了。甚至他们还尝试过黄金等名贵的材料。汝窑的材料美,来源于它的釉药材料。因为宫廷的要求,釉药材料中加入玛瑙,使得瓷器轻薄、透亮,触手如玻璃般光滑。肌理美的体现在于汝瓷特殊的开片,又称裂纹釉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汝窑的开片,是通过器坯的拉力把釉层拉裂开来,形成开片现象。这种被拉裂开来所形成的开片纹路,具有丰富多样的,例如蟹爪纹、冰裂纹、条线纹、网状纹。另外,开片时所形成的釉层断裂面,大多数总是与器坯体形成斜势,这种斜势的釉层断裂切面,能使我们对开片纹路产生若隐若现的“云母”视觉效果,这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鱼鳞开片”效果。釉层的断裂面,就好比长在鱼身上的鳞片,总是与鱼的身体形成斜势的切面,故稱为鱼鳞开片。开裂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肌理美了。
3 汝瓷的机器加工工艺美
机器加工工艺美,体现在艺术与机械工艺相结合,要求艺术家参与工艺实践,学习工业加工。艺术家不再是造型师,同时也设计加工工艺,这是工业设计师的重要标准在。自此在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影响下工业机械生产不再是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的丑陋产品,而是艺术家、手工艺人,古代汝瓷唯一不符合技术美的条件就是机器加工,但现代汝瓷却可以达到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在七十年代又从浙江龙泉引进较先进的隧道窑,为汝瓷的大批量生产打下了基础。八十年代推板窑的建立使得汝瓷的发展如虎添翼,这种窖炉烧成不用匣钵,只用几个工人一边进产品一边取产品即可,没有因匣钵所带来产品的落渣、火刺等缺陷,使烧成成品率由隧道窑的百分之六十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五。质量的提高使这种窑炉成为批量生产汝瓷的主要窑具。现代汝瓷通过科技发展开始批量生产,但依然保留了1000多年前那惊心动魄般的美。
4 汝瓷的表面光洁美和表面光顺美
表面光洁美和表面光顺美,其实是类似的概念。光洁美体现在产品表面光滑洁净,而光顺美体现在产品在受光时反射出的均匀连续一致的光泽。光洁是光顺的前提。
汝瓷把二者表现得恰到好处,汝瓷的釉被称为“无光釉”,无光的意思并不是不反光,而是使瓷器的表面呈现一种丝光或玉石状光泽而无强烈反射光的釉,这种釉使得汝瓷有一种“似玉非瓷”的质感和视觉体验,彻底诠释了了光洁美和光顺美。
5 汝窑的以及色彩感
色彩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个具有独创性眼光的人来看说,色彩往往包含了许多情感,这种心理色彩所呈现的反应是很复杂的。产品色彩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完成对颜色自身的组合,更要考虑到人们对此颜色组合的心理反应。产品色彩配置计划的决定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功能方面、技术方面、传统方面、也有流行性方面等,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其色彩配置所诉诸的要点也会有所不同。产品设计的武器是色彩。色彩和谐是人的生活空间的最高准则,产品色彩效果的好坏关键在配色。一个成功的色彩设计师,应将色彩的审美性与产品的实用性与环境紧密结合,以取得三者统一、和谐、相得益彰的效果,给人视觉上以美的享受。
“其釉色淡者如碧空万里,谓之天青,深者似雨过天晴云破之处,谓之天蓝”。这便是形容汝窑的青色之美。汝窑的釉色是所有宋代各窖口中色彩最丰富的。它以“青”为主基调,天青、天蓝是最基本的色调,此外还有粉青、豆青、豆绿、月白、卵青、葱青、灰青、蟹青、米黄等(另还发现有茶叶沫釉标本)。同色之间还有色差,有浓淡之分。它的青色美的让人沉醉,也是后世青瓷不断模仿的对象。而后世怎样也模仿不来的就是那“天晴云破之处”的一抹微暖的紫红色或清淡的浅黄色。这样的青色才可囊括天晴时天空最美的那片颜色。汝窑把色彩美体现的淋漓尽致,即便是放在现代这些颜色也美得不可方物。而色彩和材料的完美结合凸显了汝瓷在设计上,与色彩感和技术美的重合,不可否认中国的文化灿烂美丽。
6 结语
汝瓷基本囊括了技术美的所有要求,在1000年前的中国工匠就可以生产出这么符合现代审美的产品,怎能不令人惊叹。但在惊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冷静思考,作为新一代设计师我们应该学习汝瓷怎么把技術美和谐、合理、优美的融入产品设计之中,谈古论今,谈的是古代汝瓷值得当今设计师学习的优点,论的是当今设计如何学习汝瓷融入技术美。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0.
[5]叶喆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店,2006.